王僧孺(465~522)

南朝梁詩人、駢文家。 《中川長望》、《至牛渚憶魏少英》等詩中,也有一些寫景佳句。 王僧孺的著作尚有《十八州譜》、《百家譜》、《東宮新記》等。

王僧孺(465~522)

正文

南朝梁詩人、駢文家。東海山東郯城)人。出身沒落士族家庭,早年貧苦,母親“鬻紗布以自業”,他“傭書以養母”。南齊後期,因為學識淵博和文才出眾,被舉薦出仕。梁初官至御史中丞,後任南康王長史,因被典簽湯道愍所讒,棄官。後半生頗不得志。
王僧孺現存詩30多首。其中不少是寫婦女的,除了一些描述棄婦哀怨之作外,一般價值不高。但他另外有一些樂府詩,吐露早年報國立功的抱負,如《白馬篇》中的瀄汨河水黃,參差嶂雲黑;安能對兒女,垂帷弄毫墨”;又如《古意》中的“人生會有死,得處如鴻毛,寧能偶雞鶩,寂寞隱蓬蒿”,都頗為豪壯。而齊梁某些詩人的詠從軍之作往往歸結為眷戀家室,其情調很不一樣。他的《落日登高》,對“爭利亦爭名,驅車復驅馬”的時尚有所譏諷;《傷乞人》則表示了對貧賤者的同情,可能是遭讒棄官後所作。《中川長望》、《至牛渚憶魏少英》等詩中,也有一些寫景佳句。上述內容的詩歌在梁中葉以後,是比較難得的。
王僧孺還寫了不少駢體套用文。其中有些書信,如《與何炯書》、《答江琰書》等,抒發了失意的悲憤和隱遁的願望,富有真情實感。特別是《與何炯書》,悲憤之情溢於言表,很有感染力,象“嚴秋殺氣,萬物多悲,長夜輾轉,百憂俱至。況復霜銷草色,風搖樹影”等句,抒情意味也比較濃,在南朝駢文中是一篇不錯的作品。但在當時文壇風氣影響下,他的詩文用典較多,未免艱澀之弊。
王僧孺的著作尚有《十八州譜》、《百家譜》、《東宮新記》等。均已散佚。明代張溥輯為《王左丞集》,收入《漢魏六朝百三家集》

配圖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