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粘蟲

玉米粘蟲

玉米粘蟲(Mythimnaseparata walker),是一種玉米作物蟲害中常見的主要害蟲之一。 屬鱗翅目,夜蛾科,又名行軍蟲,體長17-20毫米,淡灰褐色或黃褐色,雄蛾色較深。以幼蟲暴食玉米葉片,嚴重發生時,短期內吃光葉片,造成減產甚至絕收。一年可發生三代,以第二代危害夏玉米為主。天敵主要有步行甲、蛙類、鳥類、寄生蜂、寄生蠅等。

基本信息

簡介

玉米粘蟲:(Mythimnaseparata walker)屬鱗翅目,夜蛾科,又名行軍蟲、剃枝蟲、五色蟲。
幼蟲:幼蟲頭頂有八字形黑紋,頭部褐色黃褐色至紅褐色,2~3齡幼蟲黃褐至灰褐色,或帶暗紅色,4齡以上的幼蟲多是黑色或灰黑色。身上有五條背線,所以又叫五色蟲。腹足外側有黑褐紋,氣門上有明顯的白線。蛹紅褐色。
成蟲:體長17-20毫米,淡灰褐色或黃褐色,雄蛾色較深。前翅有兩個土黃色圓斑,外側圓斑的下方有一小白點,白點兩側各有一小黑點,翅頂角有1條深褐色斜紋。
卵:饅頭形稍帶光澤,初產時白色,顏色逐漸加深,將近孵化時黑色。

形態特徵

成蟲

體長15―17mm,翅展36―40mm。頭部與胸部灰褐色,腹部暗褐色。前翅灰黃褐色、黃色或橙色,變化很多;內橫線往往只現幾個黑點,環紋與腎紋褐黃色,界限不顯著,腎紋後端有一個白點,其兩側各有一個黑點;外橫線為一列黑點;亞緣線自頂角內斜至Mz;緣線為一列黑點。後翅暗褐色,向基部色漸淡。

長約0.5mm,半球形,初產白色漸變黃色,有光澤。卵粒單層排列成行成塊。

幼蟲

老熟幼蟲體長38mm。頭紅褐色,頭蓋有網紋,額扁,兩側有褐色粗縱紋,略呈八字形,外側有褐色網紋。體色由淡綠至濃黑,變化甚大(常因食料和環境不同而有變化);在大發生時背面常呈黑色,腹面淡污色,背中線白色,亞背線與氣門上線之間稍帶藍色,氣門線與氣門下線之間粉紅色至灰白色。腹足外側有黑褐色寬縱帶,足的先端有半環式黑褐色趾鉤。

長約19mm;紅褐色;腹部5―7節背面前緣各有一列齒狀點刻;臀棘上有刺4根,中央2根粗大,兩側的細短刺略彎。 

危害植物

玉米粘蟲以幼蟲暴食玉米葉片,嚴重發生時,短期內吃光葉片,造成減產甚至絕收。為害症狀主要以幼蟲咬食葉片。1~2齡幼蟲取食葉片造成孔洞,3齡以上幼蟲危害葉片後呈現不規則的缺刻,暴食時,可吃光葉片。大發生時將玉米葉片吃光,只剩葉脈,造成嚴重減產,甚至絕收。當一塊田玉米被吃光,幼蟲常成群列縱隊遷到另一塊田為害,故又名“行軍蟲”。一般地勢低、玉米植株高矮不齊、雜草叢生的田塊受害重。

生長習性

玉米粘蟲玉米粘蟲
玉米粘蟲為雜食性暴食害蟲。危害最嚴重。我國各地均有不同程度的發生和危害。1症狀識別鑽蟲與地老虎同屬夜蛾科的害蟲,一生分為四個階段,成蟲、卵、幼蟲和蛹。豁蟲的幼蟲裸露在植株表面取食為害。1一2齡幼蟲多隱藏在作物心葉或葉鞘中,晝夜取食,但食量很小,啃食葉肉殘留表皮,造成半透明的小條斑。5一6齡幼蟲為暴食階段,蠶食葉片,啃食穗軸。2形態特徵成蟲淡灰色或淡黃褐色,雌成蟲體長18一20毫米,雄成蟲體長16一18毫米。卵半球形,有光澤,卵產在植物的枯葉或嫩葉端部的皺縫間。初孵幼蟲灰褐色,2一3齡幼蟲取食嫩葉時,身體前部或大部呈綠色或灰綠色。老熟幼蟲體長38毫米,頭紅褐色,頭蓋有網紋,兩側有褐色粗縱紋,略呈八字形,外側有褐色網紋,體色由淡綠至濃黑,變化甚大,在大發生時背面常呈黑色,腹面淡污色,背中線白色,亞背線與氣門上線之間稍帶藍色。蛹體長約20毫米,紅褐色,有光澤。3發生規律亂蟲無滯育現象,只要條件適宜,可連續繁育。世代數和發生期因地區、氣候而異。我國從北到南一年可發生2一8代。

粘蟲成因

降水過程較多,土壤及空氣濕度大,氣象條件非常利於夏玉米田塊粘蟲的發生危害。陝西省氣象農業遙感中心近期的調查結果顯示,粘蟲主要發生在臨渭區蒲城縣富平縣、鹹陽北五縣一帶及商洛局部。省植保站最新測報結果,全省玉米粘蟲發生面積375萬畝,其中67萬畝重度發生,受害株率達到80%左右。為此,氣象部門發布噴藥適宜條件等級預報,全省大部區域未來短期內較適宜噴藥作業,關中東部適宜開展噴藥作業。粘蟲是一種遷飛性害蟲,自江淮流域遷飛而來,不能在陝西越冬,因此具有偶發性和爆發性的特點。

防治要點

玉米粘蟲玉米粘蟲
幼蟲防治重發區需要普遍防治,一般發生區需要及時挑治。玉米粘蟲是一種遠距離遷飛性害蟲,每年春季由南方省份遷入我省,為害拔節孕穗期的小麥。5月下旬後期,我省發生的粘蟲遷往我國北方地區發生為害。秋季隨著氣溫下降,北方地區發生的玉米粘蟲隨高空氣流回遷南方,一部分可能遷入我省玉米產區,對我省秋季玉米生產形成一定威脅。今年7月中下旬以來,玉米粘蟲在我國東北、華北地區玉米田相繼大面積發生。預計8月底至9月上旬北方玉米產區發生的三代粘蟲有可能一部分遷入我省玉米產區,形成我省四代粘蟲發生的蟲源基數。今年我省夏玉米播種期長,生育期不整齊,中遲熟夏玉米食料條件及秋季氣候條件有利於四代粘蟲發生為害,預計我省中遲熟夏玉米粘蟲將存在中等發生的可能,低齡幼蟲高峰期預計出現在9月上中旬。技術意見提出,對成蟲防治,要利用粘蟲成蟲趨光、趨化性,採用糖醋液、性誘捕器殺蟲燈等無公害防治技術誘殺成蟲,以減少成蟲產卵量,降低田間蟲口密度。幼蟲的防治時間,全省大部分地區為9月上中旬,防治對象田為中遲熟夏玉米田,防治指標為玉米田蟲口密度30頭/百株。防治時畝用50%鋅硫磷乳油75-100克、或40%毒死蜱(樂斯本)乳油75-100克、或20%滅幼脲3號懸浮劑500-1000倍液,對水40公斤均勻噴霧。

粘蟲天敵消失

遼寧發生了嚴重三代粘蟲災害,災害發生的密度和分布範圍為20年來罕見。截至12日,全省農作物受災面積超過200萬畝。針對嚴峻的防控形勢,遼寧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要求全省統一組織,及時採取科學滅蟲辦法,把蟲災損失降到最低,堅決防止蔓延,並決定下撥專項滅蟲資金1000萬元人民幣。全省各地已經開展了大規模防控行動,組織大量人員實施拉網式普查,及時發布預警,並出動1.4萬餘人,近8000台機械裝備在一線防治,日防治作業面積餘70萬畝。
其實玉米粘蟲的天敵除了人類農藥他們都去哪兒.......?這才是最值得科學家和我們深思的問題。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