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帶生硯

玉帶生硯是中國南宋名臣文天祥生前所用的硯台之一,用端溪縣(今德慶縣附近)老坑石材製成。因硯整體呈鞋形,也稱履硯。硯台整體呈紫灰色,周邊有一圈白色環繞紋理,從而得名“玉帶生”。硯堂與墨池相連,極為樸素。“玉帶生”三字篆刻於墨池正上方,周側有篆書精刻文天祥所做的硯銘,硯背鐫有乾隆為其所做的《御製玉帶生歌》。

據傳,玉帶生硯由南宋詩人劉辰翁相贈予。景炎二年(1277年)時文天祥將此硯台轉贈予投其幕府的謝翱。元軍俘獲文天祥後,此硯便隨謝翱流浪於江南。元貞元年(1295年)謝翱辭世葬於浙江嚴子陵釣台,硯台下落不明。到了至正十六年(1356年),司理睦州的楊維禎在拜謁嚴子陵祠和憑弔謝翱荒冢時,無意發現了失傳已久的玉帶生硯。楊大喜,並做《玉帶生傳》。元末戰亂,楊維楨避亂於海上,逝世後硯台再次失蹤。在清代中葉康熙年間,蘇州巡撫宋犖從民間購得幾經輾轉的玉帶生硯。後又傳入宮中,為乾隆帝所珍愛,藏於三希堂內。乾隆賦《御製玉帶生歌》一首,鐫刻於硯背。後又成《御銘》、《御識》等作,分別刻於硯台下方及盛裝的黑色木漆盒兩側。其中可以見到“激切盡節易,從容盡節難”這樣的詞句,表明了乾隆對文天祥氣節的賞識。不久後,玉帶生硯再次流落民間。蓋因戰火導致硯台遷至台灣,後藏於台北故宮。2010年,台灣的文氏宗親會將硯台寄到文天祥的故里江西省吉安縣,目前被吉安縣的文管部門所收藏。

楊維禎獲此硯後以其為藍本做《玉帶生傳》,小說中所描述的主人公形象即著紫衣佩玉帶。清初文人朱彝尊拓有玉帶生硯的硯銘,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內。另為此賦詩《玉帶生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