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山縣文化廣播電影電視局

玉山縣文化廣播電影電視局作為文化、廣電、新聞出版三個職能合一的行政部門,下轄文化館、圖書館、博物館、電影公司、廣播電台、有線電視台、文化廣播電視稽查大隊等7個副科級單位,劇團、劇院、塔山廣播電視差轉台等3個股級單位,電影院1個企業單位,24個農村廣播電視站為局派出機構。

概況

我局作為文化、廣電、新聞出版三個職能合一的行政部門,下轄文化館、圖書館、博物館、電影公司、廣播電台、有線電視台、文化廣播電視稽查大隊等7個副科級單位,劇團、劇院、塔山廣播電視差轉台等3個股級單位,電影院1個企業單位, 24個農村廣播電視站為局派出機構。
近幾年來,我局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和上級主管部門的精心指導下,在社會各界的關心支持下,文廣工作取得了較好成績,先後獲得省政府授予的全省社會文化先進縣、全省廣播電視先進縣稱號,在省文化廳授予的“民眾歌舞之鄉”稱號的基礎上,2008年又獲得國家文化部授予的“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稱號。縣文化廣電主管部門先後被評為“江西省廣播電視系統先進集體”、“全省廣播電視鄉級事業建設先進集體”,連續幾年被上饒市委、市政府評為“文明單位”;在全市文化系統行風測評中獲第一名並被市政府授予人民民眾滿意的行政管理部門;多次被市文化局評為“文化工作目標管理先進單位”。 2006年,還分別被中宣部、國家法務部和省委、省政府評為全國和全省“四五”普法先進單位。被市委、市政府評為2006—2008年度普法教育先進集體。

導向

把握導向,為全縣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創造良好氛圍
近幾年來,我局積極探索和推進縣廣播電視台的體制機制創新,廣播電視宣傳緊緊圍繞縣委、縣政府的中心工作,創新理念,與時俱進、自我加壓、迎難而上,牢牢把握宣傳工作導向,唱響主旋律,打好主動仗,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對內、對外廣播電視宣傳工作,為我縣經濟和社會又好又快發展創造了良好的輿論氛圍。

發展

努力開拓,不斷推進廣電事業發展
我縣廣播電視事業的發展,從零起步,由小到大,逐步發展。已經形成以縣網路為中心連線千家萬戶的廣播電視大網路。近幾年來,我們想方設法自籌資金,在上級沒有投入的情況下,我局先後籌資近2000萬元,架通了全縣所有鄉鎮和185個行政村網路,使鄉鎮有線電視光纜聯網率達100%,行政村達95%,全縣光纜幹線網路達600多公里,建立24個農村廣播電視站。農村廣電站工作人員全部實行建檔管理,為進一步實現全縣有線電視“一張網”打下堅實的基礎。面對三網融合大趨勢,我局不斷加大投入,解決廣電網路搭桿、搭線問題,提高網路的科技含量,推進廣電網路的改造;積極應對省網的整合,努力探索雙贏的整合方法,加強溝通,精心籌備,力求發展與整合相互圓通,全面推進有線電視數位化整體轉換工程,《玉山有線電視數位化整體轉換實施方案》已經報縣政府常務會通過,下半年完成縣城有線網整體轉換,以進一步提高廣播電視覆蓋能力,為廣大人民民眾提供更加豐富、清晰的廣播電視信號。

民眾文化活動

精心組織,為構建和諧社會開展豐富多彩的民眾文化活動
(一)文化活動精彩紛呈,文藝創作精益求精。
1、不斷加強農村文化。在省農村文化三項活動專項資金的有力保障下,積極開展好農村三項文化活動,劇團送戲下鄉,電影公司為鄉村放映電影,鄉鎮自辦文化活動取得了明顯的成效。2、積極發展邊界文化。從1986年起由玉山首辦的玉山、江山、常山三縣市文化藝術節(簡稱“三山”藝術節)已經成功舉辦了二十五屆,促進了贛、浙兩省邊界文化交流,在浙贛兩省引起了強烈反響,受到有關部門的充分肯定,成為兩省的文化品牌。3、大力培育社區文化。近幾年來,我縣社區文化異軍突起,成立了30多支以老年人為主體的社區文藝演出團體,其中“喜洋洋”演出隊、“同歡樂”演出隊、文化館老年藝術團等業餘文藝團體最為突出,他們自編自導自演,活躍了社區民眾文化生活。4、精心組織節慶文化。每年的元旦、春節、五一、六一、七一、十一等重大節日,我們都組織多種形式的民眾文化活動,並以此為契機促進文藝創作,著力扶持重點作者和作品,爭取每年推出一件在省級有一定影響的文藝作品,以此推動全縣創作上檔次、上水平。
(二)文化設施不斷完善,陣地建設快速發展。一是新博物館建設。新博物館占地13.9畝,總建築面積7414平方米,計畫總投資4000餘萬元,是一所集展覽、館藏、研究、教育於一體的綜合性博物館,是我縣十大重點工程之一。我們按照縣委縣政府提出的“高起點設計,高質量建設”的要求,從立項到招標,從設計到施工,都精心組織,從嚴把關,注重質量。二是鄉鎮綜合文化站建設。鄉鎮綜合文化站是國家擴大內需由中央財政投資建設的一項文化惠民工程。由發改委牽頭、文化局協調,各鄉鎮為建設主體,目前,全縣16個鄉鎮共建設綜合文化站15個,2011年將全面完成鄉鎮綜合文化站建設任務。三是農家書屋建設。這項民生工程從2008年開始,由新聞出版部門牽頭,文化部門參與協調,計畫用5年的時間,在全國每個行政村建設農家書屋,免費為每個農家書屋送書。目前我縣已建成農家書屋141家(2008年43家,2009年45家,2010年53家),有效解決了農民看書難問題。四是圖書館改造和信息資源共享工程建設。2008年,我縣圖書館列入省文化廳、省財政廳啟動的圖書館維修改造工程項目內,共投資80萬元,為圖書館增添複印機、印表機、傳真機、數位相機、投影儀等現代化辦公設備,同時更新書架、閱覽桌椅等,設備大部分已到位;同年,由國家文化部、省文化廳各投資34萬元(共68萬元)的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也在縣圖書館內建成。
(三)傳承與發揚並舉,積極探索文化產業發展。一是籌劃並實施 “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圖片展示”,“玉山縣文物保護單點陣圖片展”和“玉山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成果圖片展”為主要內容的展覽版面,利用元宵節和5.18國際博物日在冰溪公園等地向廣大市民作巡展,廣泛傳播文物知識,介紹宣傳省級非遺保護項目---樟村板燈、“玉山班”演藝及下塘提線木偶,市級非遺保護項目---橫街茅楂會。受到民眾歡迎。積極參與樟村鎮第四屆板燈節的策劃和實施,為玉山班演藝項目添置道具,配備音響,鼓勵和督促傳承人開展授徒傳承活動,扶持玉山班辦起了民間贛劇團,引導下塘提線木偶劇積極融入民俗文化旅遊,既宣傳展示了玉山民間文化,同時又使民間文化得到較好的傳承和發揚。二是文物保護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開發並舉,形成特色,打造本土文化品牌。我縣共有省級文物保護單位5處,特別是在縣城及附近,有唐代閻立本墓、明代古城牆、清朝考棚等,文化底蘊厚重,文物資源豐富。結合我縣提出的“創全國旅遊名城”,擬將幾處文保單位推出招商,保護與旅遊相結合,使文化遺產成為推動區域發展的“平台性資源”。

依法行政

行業管理日趨規範。
一是規範廣電行業管理。認真實施廣播電視“淨化工程”,深入開展了抵制低俗之風行動,加強對廣播電視節目的製作播出管理,制定了安全播出工作預案,認真做好廣播電視安全播出工作。確保廣播電視宣傳導向正確、基調準確。嚴厲查處非法銷售衛星地面接收設施行為,收繳拆除非法衛星地面接收設施500餘套。確保了我縣廣播電視的安全播出。二是規範文化市場管理。針對領導重視、民眾關心的網咖治理問題,採取強化社會監督、建立責任追究制、加大日常監管力度等措施,切實加強管理,全面完成了城、鄉網咖的網路監管平台的建設,進一步規範網咖經營秩序。三是規範新聞出版行業管理,對全縣新聞出版市場行業進行了調查摸底,依據相關法律,法規,對其進行年度檢查,統一頒發了新聞出版部門的經營許可證。認真貫徹全國、全省“掃黃”、“打非”工作會議精神,在縣領導的統一調度指揮下,聯合公安、工商等部門開展了聲勢浩大的“掃黃”、“打非”集中行動,對印刷業、音像業、文化娛樂業等行業連續不斷地開展了專項治理,進一步規範了文化和新聞出版市場經營秩序。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