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參白絹病

玄參白絹病,俗稱“白糖爛”,是玄參生長期的重要病害,主要危害根和根莖部,常造成根部腐爛。

簡介

玄參白絹病,俗稱“白糖爛”,是玄參生長期的重要病害,主要危害根和根莖部,常造成根部腐爛。

危害症狀

主要發病部位在植株根莖部,多見於成株期。植株染病後,莖基和根莖出現黃褐色至褐色軟腐,葉片黃化萎蔫,頂尖凋萎,下垂而枯死。根莖腐爛有兩種症狀:一種是在較低溫度下,被害根莖僅存導管纖維,呈“亂麻狀” 乾腐;另一種是在高溫高濕下,蔓延較快,白色菌絲布滿根莖,並潰爛成“爛薯”狀濕腐。後期受害植株地上部分逐漸萎蔫死亡。
當溫濕度適宜時,根莖內的菌絲穿出土層,向四周土表蔓延,並產生許多油菜籽大小的菌核。菌絲呈白色絹絲狀,具光澤。菌核初為乳白色或米黃色,後變為茶褐色

發生特點

此病由真菌半知菌亞門齊整小核菌Sclerotium rolfsii Sacc.侵染所致。病菌寄主範圍很廣,除白朮外,玄參、芍藥、桔梗、太子參、菊花、附子、地黃、黃連、絞股藍、丹參、黃芪、紫菀等藥用植物都可受其危害。病菌主要以菌核在土壤中或附著在病殘體上越冬,也能以菌絲體在種栽或病殘體上越冬。菌核可在土壤中存活5~6年,且仍具有較強的侵染力。因此,多年連作會加重白絹病的發生。菌核隨水流、病土或混雜在種子中傳播。帶菌種栽栽植後發病,發展成為田間中心病株。菌絲能沿著土壤縫隙蔓延危害鄰近植株。病菌喜高溫、高濕的環境,高溫多雨易造成病害流行。最適發病溫度為30~35℃,通氣好、低氮的砂壤土發病重。在浙江常年於4月下旬開始發病,6月~8月高溫多雨季節為發病盛期。

防治要點

①實行輪作。前茬以禾本科植物為好,不宜與花生、芍藥、地黃、玄參、附子等連作。②調節酸鹼度。在栽前或栽植時,畝施50~75千克生石灰,調節土壤酸鹼度,降低酸性,可有效減輕發病。③選用無病健壯種栽。④種栽處理。栽種前可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浸種栽10~15分鐘,撈出晾乾後栽種;也可用1:1:150倍的波爾多液浸漬消毒。⑤加強田間管理。雨季及時開溝排水,避免土壤濕度過大。⑥土壤消毒。生長期間及時挖除病株及周圍病土,並撒施適量生石灰對病穴消毒。⑦藥劑防治。發病初期,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或70%甲托可濕性粉劑500~1 000倍液等澆灌病區,也可用50%腐霉利可濕性粉劑1 000倍液,或20%仙保可濕性粉劑1 000倍液等噴霧防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