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成
香附米(醋浸略炒,為末),高良姜(酒洗七次,略炒,為末)各3〜6g。
用法用量
上各封收。用時和勻,以熱米湯加生薑汁一匙,鹽一捻,調下。
功用
溫中行氣,散寒止痛。
主治
心脾氣痛,胃脘有滯,胸膛軟處一點痛,因氣及寒起,或致終身。
方義
本方臨床上常用於治療寒凝氣滯之胃痛。肝胃不和,加上寒邪犯胃,氣機不利,不通則痛,故見胃脘疼痛;胃氣阻滯,胃降失職,則可見噁心嘔吐;舌淡苔白,脈沉弦為寒凝氣滯之象。治當溫中行氣,散寒止痛。
方以高良姜主藥,該藥辛溫,人中焦,長於散寒止痛,以酒洗能助良姜散寒通脈;香附為輔助藥,該藥長於疏肝解郁,理氣止痛,以米醋浸能助香附理氣止痛。原方註明藥量時,偏於氣滯者,香附為主藥,偏於寒凝者,良姜為主藥;佐以生薑溫胃和中。合而為方,適用於寒凝氣滯之胃脘疼痛。
運用
診斷要點:胃脘疼痛,噁心嘔吐,舌淡苔白,脈沉弦。
臨床常用於慢性淺表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腸潰瘍、慢性糜爛性胃炎等屬於寒凝氣滯者。
加減化裁
1、古代加減:因寒者,加生薑二錢,附子一錢;因氣者,加附子二錢,生薑一錢,因氣與寒者,各等分。
現代加減:因寒而致胃痛者,高良薑末6克,香附末3克。因氣而致胃痛者,附末6克,姜3克;因氣與寒者,各等分,和勻。
2、胃痛甚者,加元胡、木香;嘔吐甚者,加法半夏、陳皮;胃納差者,加麥芽、谷芽、神曲。
3、脅痛可加青皮、香櫞以疏肝;胃寒盛者加乾薑、吳茱萸以溫中;久痛入絡或婦人痛經者,常加紅花、當歸、川芎等。
附註
1、內翰吳開夫人,心痛欲死,服此即愈。《類編》亦云:“梁混心脾痛數年不愈,供事穢跡佛,夢傳此方,一服而愈,因名神授一匕散。”故《方外奇方》稱:“凡人胸膛軟處一點痛者,多因氣及寒起,或致終身,或子母相傳,俗稱心氣痛;非也,乃脾胃有滯爾。”唯此“獨步散”治之甚妙。此方在《中醫大辭典·方劑分冊》中,亦有收載。(《是齋百一選方》)
2、注意調暢情志。(《中醫膏丹丸散大典》)
3、套用經驗伏新順運用獨步散加減治療寒邪內阻的腹痛取得良好的療效。(《中國中醫藥報》)
文獻摘要
《串雅內外編》:“獨步散治心脾氣痛。凡人胸膛軟處痛者,由於氣與寒結,或致終身子母相傳,俗名心氣痛,其實非也。乃胃脘有滯,以此治之立愈。香附(米醋浸略炒為末),高良姜(酒洗七次略炒)俱各封收。因寒者,姜二錢,附一錢。因氣者,附二錢,姜一錢。因氣與寒者,各等份,和勻,熟米湯入薑汁一匙,鹽一捻,調服立止。不過七八次可除根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