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泥山

人們把“泥猴子”和那頭牛同時安葬泥山腳下,寄託悲哀和思念。 傳說是“泥猴子”和那頭牛的化身。 因此,人們稱黃泥山為“猴泥山”,後人又把“猴”字誤傳為“後”字,習慣地稱為“後泥山”了。

提到“猴泥山”的誕生,先得從車塘岸上胡福山第三個兒子平元說起。胡平元自幼聰明,天真活潑,敢想敢做,在村上老年人眼裡是個拆天拆地,頑皮透頂的孩子,家人拿他沒辦法,整天著地打滾,渾身是泥,乾脆叫“泥猴子”小三取代“胡平元”正名。雖然,泥猴子頑皮,但玲瓏怪巧,善為村上老人做好事,老人們挻喜歡這個孩子,成了赫赫有名的小孩王,每天率十幾個孩子割草、放牛、玩耍、吹牛、把自己的夢想、幻想、理想,說得大家哈哈大笑,信以為真。
那年初秋,一場陣雨剛過,一群放牛娃在車塘岸與能仁寺前荒地上放牛,領隊頑童“泥猴子”與滾在草地上的孩子們,有聲有色地講昨夜一夢,夢見一個仙翁,要送給我們一座“泥山”,讓我們爬山玩耍,說得孩子們有的說他吹牛,有的說他放屁,有的信以為真,爭議不一,一場篤泥大戰開始,你篤我,我篤你,篤得大家面目全非,一身是泥。接著又下起一陣陣雨,大家紛紛牽牛回家,只有泥猴子小三爬在牛背上繼續放牛。突然,一陣狂風吹來,差點把泥猴子刮下牛背,幸虧小三眼快手快,撐把泥傘擋風穩坐牛背。誰知,牛頭面前站著一個身穿長衫,滿頭白髮,雙目盯住泥猴孩子問:“泥猴,你擋風的那把什麼東西?”“猴泥山呀!”泥猴子脫口而出,又傻笑幾聲問:“你是誰啊?”“撥出大仙。”“那撥一座泥山給我們玩耍吧?!”“嗯——?!”仙翁聽到泥猴子的話,恍然大悟,捻須片刻,扮指咕嘀幾句,伸手從後頸領取出一把摺扇,仰天搖晃三下,將扇向能仁寺東側一扇,“轟——唰咔”巨聲震動方圓百厘,老百姓驚慌不安,不知出了什麼大事。一座高十丈,圓周長百米的泥山脫穎而出。泥猴子驚醒過來,撥山大仙已無影無蹤,只見一座烏黑泥山矗立在面前,又驚又喜,胡平元這個泥猴子小三,想山、盼山、玩山的願望實現了,開心得揍著牛屁股回家,邊走邊喊:“車塘出座猴泥山啦!……”
此時,村上男女老少,人群結隊觀賞“猴泥山”,不少老人疑慮起來,平地顯山不知是“吉”還是“禍”?擺設香案,燒香點燭,跪拜祈求。可是,泥猴子小三,雨淋受寒,高燒不退,病重入膏。嘴裡不停地叫喊著:“猴泥山。”可惜,一命嗚呼,給全村人帶來了悲傷,連牽放多年的那頭牛,也“哞”叫三聲悲逝而去。人們把“泥猴子”和那頭牛同時安葬泥山腳下,寄託悲哀和思念。安葬第二天,那座黑泥山變成黃泥山,山下黑水沙土似一條巨幅黑紗,緊緊圍住黃泥山,山頂東側長出一棵青松,造型象只泥猴子,青松旁邊突顯一頭石牛,牛背上爬著一個泥猴子。傳說是“泥猴子”和那頭牛的化身。因此,人們稱黃泥山為“猴泥山”,後人又把“猴”字誤傳為“後”字,習慣地稱為“後泥山”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