狐疑

狐疑

狐疑出自《資治通鑑》,意為狐性多疑,每渡冰河,且聽且渡。後用以稱遇事猶豫不決。冬天河水結成冰,有幾丈厚,車馬可以在冰上渡過。狐狸性多疑,又善於聽,它在冰上走,總是邊走邊聽,聽聽冰下沒有水聲,才肯走過去。狐狸多疑,是比較廣泛的傳說,所以,形容疑慮過多、缺乏決斷,就叫“ 狐疑不決”。又據說,狐狸要是埋藏什麼東西,埋好之後,往往不放心,一會兒就又把它挖出來瞧瞧。《國語》的《吳語》說:“狐埋之而狐搰之,是以無成功。

成語資料

【英語翻譯】doubt suspicion

【組詞】尚懷狐疑。——《 資治通鑑》

狐疑之眾。

滿腹狐疑

【示例】明 馮夢龍 《東周列國志》第五十七回:“ 屠岸賈當時雖然出宮去了,心中到底狐疑。”

【近義詞】猶豫。

成語出處

1、 據說,狐狸善聽,所以叫做“狐聽”;狐狸多疑,所以叫做“狐疑”。《漢書·文帝記》:“朕心狐疑。”唐朝 顏師古註:“狐之為獸,其性多疑,每渡冰河,且聽且渡,故言疑者而稱狐疑。”

2、《述征記》說:“盟津、 河津恆濁,方江為狹,比淮、濟為闊,寒則冰厚數丈。冰始合,車馬不敢過,要須狐行。雲此物善聽,冰下無水乃過。人見狐行方渡。”

盟律、河津,都是 黃河邊的 渡口。盟津,即 孟津,在 河南 孟縣之南,也名河陽渡;河津,在 山西 河津縣之西, 龍門之南。上文記述的大意是:這兩處,河面都比 長江狹,比 淮河、 濟水闊。冬天河水結成冰,有幾丈厚,車馬可以在冰上渡過。不過,冰剛結的時候,人們不敢渡,便用狐狸來讓它先走一走看。狐狸性多疑,又善於聽,它在冰上走,總是邊走邊聽,聽聽冰下沒有水聲,才肯走過去。只要狐狸敢從冰上走到對岸去,車馬也就可以放心從冰上渡過河去了。——據說是古人試測河冰堅厚程度的一種巧妙辦法。

狐狸多疑,是比較廣泛的傳說,所以,形容疑慮過多、缺乏決斷,就叫“ 狐疑不決”。又據說,狐狸要是埋藏什麼東西,埋好之後,往往不放心,一會兒就又把它挖出來瞧瞧。所以,形容疑慮過多、做事不易成功,就叫“ 狐埋狐搰(hu)”(埋,藏起來;搰,挖出來)。《國語》的《吳語》說:“狐埋之而狐搰之,是以無成功。”

“狐疑”一語,常和“猶豫”連用,說作“ 狐疑猶豫”或“猶豫狐疑”。(參看“ 猶豫不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