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詞條
-
身份犯
一般而言,犯罪之成立,與犯人之身份無關,但在若干情形,法律將“身份”或“其它特定關係”規定為構成要件或為刑罰加減或免除之原因者,此種犯罪稱為“身份犯”。...
簡介 日本刑法理論 大陸刑法理論 主要特徵 與親手犯區別 -
想像競合犯
想像競合犯也稱觀念的競合、想像的數罪,是指基於一個罪過,實施一個犯罪行為,同時侵犯數個犯罪客體,觸犯數個罪名的情況。例如行為人甲欲殺死某乙,開槍後不僅致...
簡介 諸種界說 構成要件 分類 處罰原則 -
集團犯
集團犯就是結成集團而實行的一種犯罪。集團有基於直接接觸形成的集團和基於間接接觸形成的集團,例如聚眾、家族之類屬於前者,國家、公眾、法人等屬於後者。廣義的...
研究歷史 共同正犯和集團犯 騷擾罪的實行行為和暴力行為 全體責任和個別責任 -
罪
宗教上的罪,是指一種違反道德規範的行為或者實施了這種行為的狀態。通常這種行為準則由一個神(如亞伯拉罕諸教中的天主;上帝、神;真主)來裁定。法律上的罪,是...
基本字義 漢英互譯 詞性變化 因受賄罪名被捕 《康熙字典》中的解釋 -
罪已詔
“罪己詔”是古代的帝王在朝廷出現問題、國家遭受天災、政權處於安危時,自省或檢討自己過失、過錯發生的一種口諭或文書。它通常是在三種情況下出現:一是君臣錯位...
詳解 淵源 適用範圍 功用 歷代罪己詔 -
組織兒童乞討罪
組織殘疾人、兒童乞討罪, 是指以暴力、脅迫手段組織殘疾人或者不滿14周歲的未成年人乞討的行為。
簡介 構成要件特徵 立案 主體 犯罪客體 -
清代封建國家遣犯制度
清代封建國家沿襲並發展了歷代對觸犯刑律較重而罪不當死的罪犯採取遣送流放到邊疆地區進行改造的制度,一方面削弱了罪犯對內地社會秩序的影響,另一方面又加快了邊...
制度背景 遣犯來源 遣犯改造方式 遣犯的地位 遣犯回歸社會的出路 -
非法經營罪
非法經營罪,是指未經許可經營專營、專賣物品或其他限制買賣的物品,買賣進出口許可證、進出口原產地證明以及其他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經營許可證或者批准檔案,以...
背景 犯罪構成 性質界定 司法依據 構成 -
分裂國家罪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一百零三條規定,分裂國家罪,是指組織、策劃、實施分裂國家、破壞國家統一,或者與境外的機構、組織、個人相勾結,組織、策劃、實施...
構成要件 法律法規 界限 認定 量刑標準 -
對合犯
對合犯,又稱對行犯、對應犯、對向犯和對立犯,通常指基於雙方互為行為對象的行為而成立的犯罪。如重婚、行賄與受賄等。
對合犯分類 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