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發性主動脈病

病變部位在主動脈及較大的彈力型動脈。 動脈弓最多,腹主動脈次之,胸主動脈最少。 特發性主動脈病可致大動脈高度狹窄或閉塞緩慢進行,可逐步形成側支循環。

特發性主動脈病(idiopathic aortopathy) 在文獻中命名甚多,如稱Takayasu氏動脈炎、無脈症、主動脈弓綜合徵、縮窄性大動脈炎、閉塞性增生性主動脈炎,非特異性主動脈炎等。多見於年輕婦女。在我國、日本、東南亞比歐美各國多見,病程數月到數十年,有者可發生猝死。 病變部位在主動脈及較大的彈力型動脈。主動脈以主 動脈弓最多,腹主動脈次之,胸主動脈最少。彈力型動脈以頭臂動脈分支最多,腎動脈、肺動脈、腸系膜動脈、髂動脈也常波及。冠狀動脈除開口處受波及外,也可累及三個主要分支引起狹窄。病變特點為動脈壁呈節段性廣泛纖維組織增生,不規則的變硬和縮窄,甚至使管腔閉塞。縮窄部內膜增厚,平滑肌細胞和基質增多,局部粘多糖物質積聚,繼而出現纖維素樣壞死,內彈力膜斷裂。晚期內膜纖維組織玻璃樣變性,並有潰瘍、鈣化和血栓形成。中層有大量炎症細胞浸潤、主要為淋巴細胞、漿細胞及單核細胞,以及肉芽組織增生,導致瘢痕形成,使管壁縮窄。外膜的滋養血管也有類似變化,使外膜增厚,廣泛纖維化和玻璃樣變,血管壁高度硬化,狹窄。少數病例,動脈中層可見類似結核性肉芽腫形成。
特發性主動脈病可致大動脈高度狹窄或閉塞緩慢進行,可逐步形成側支循環。一旦代償失調,多死於心力衰竭、心肌梗死或冠狀動脈機能不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