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唐代柳渾七絕]

《牡丹》是唐代詩人柳渾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此詩以輕鬆平淡語言作側面譏刺。前兩句嘆牡丹價格昂貴而豪家權門揮金如土滿不在乎。三句轉出,末句直抑。以物比物,寫牡丹花與普通蜀葵花差不多。全詩譴責官僚貴族豪華奢侈,任意揮霍民膏民血,同時流露出反對奢靡浪費和對民生疾苦的隱憂關心之情。

作品原文

牡丹

近來無奈牡丹何 ,數十千錢買一窠 。

今朝始得分明見,也共戎葵不校多 。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⑴無奈······何:沒有什麼辦法。

⑵窠(kē):棵,株。

⑶共:一樣。戎葵:即蜀葵。又名吳葵,一丈紅。花有紅、紫、白等色。花供觀賞,根可入藥。校:相差。

白話譯文

近來對牡丹真是沒有什麼辦法,數萬錢才能買一株。令天早晨才得以明明白白地看見,那牡丹也同蜀葵不差多少。

創作背景

這首詩約作於唐德宗大曆末年(777—779),一說作於唐代宗貞元初年(785—787)。牡丹,享有“國色天香”之譽。其花色鮮艷,姿態優美,清香宜人,雍容華貴,中國人民歷來都把社丹作為吉祥、幸福和繁榮昌盛的象徵。自古就有植牡丹、賞牡丹、吟詠社丹的習俗。尤其在唐代,特別是大曆、貞元年間,更是盛極一時。達官貴人,愛牡丹如狂,“家家習為俗,人人迷不悟”(白居易《買花》)。所謂“花開時一節動京城”正是這種狂熱的生動寫照。與白居易同時的李肇曾在《唐國史補》里說:“京城貴游,尚牡丹三十餘年矣。每春暮,車馬若狂,以不耽玩為恥。執金吾鋪官圍外寺觀,種以求利,一春有值數萬者”。這種極不正常的現象,當時就有很多詩人加以抨擊。如白居易《買花》詩:“一叢深色花,十戶中人賦。”柳渾對為買花而揮金如土的富貴閒人及當時賞花成狂的不正常現象也是極為不滿的,於是從新奇的角度創作了此詩。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近來無奈社丹何,數十千錢買一顆”,一開始寫出了自己愛花而又無錢買花的矛盾心情。“無奈牡丹何”,即對壯丹無可奈何之意。造成這種狀況,作者交待了原因:數十千錢買一顆。用“數十千錢”與“一顆”,在數字上形成了強烈的對比,從而突出了花的昂貴,其中已經揭示了買花富人的享樂,以及百姓的貧苦。正如白居易寫的“灼灼百朵紅,戔戔五束素”,一株開了百朵花的紅牡丹,價值竟相當於“五束素”匹帛,“一叢深色花,十戶中人賦”,買一叢艷麗的鮮花,竟要花掉十戶中等人家的賦稅。這無可奈何之諳中,蘊藏著作者心中的抑鬱不平之氣。

儘管花的聲譽這么高,看來作者無力買花,因而難得賞玩。因為最後他寫道:今朝始得分明見,也共戎葵不較多”,到令天他才分明看到,牡丹花與普通的戎葵差不多。陳標《蜀葵》詩曰:“眼前無奈蜀葵何,淺紫深紅數百案。能共牡丹爭幾許,得人閒處只緣多。”農村里流傳著這樣的歌謠:“鄉下姑娘喜歡風仙餅子花,處處人家都有它,城裡姑娘喜歡牡丹富貴花,三天一過眼巴巴”,這都說明蜀葵這種花相當普通,品級很低。作者在這裡將富貴之花壯丹同普通的蜀葵作一對比,認為這兩者差不多。簡直是震聾發聵。實際上潛台詞是:牡丹花也不過如此,何必不顧民生疾苦,將價格抬得如此昂貴呢?言外之意尖銳諷刺了揮金如土、窮奢極欲的達官貴人。

詠牡丹的詩多寫其艷麗不凡和高貴風格,這首詩一反常筆,表現了作者新奇立意。一個‘始”字,“也”字,寄寓了作者深沉的感慨。全詩無一明顯論褒貶之詞,然而詩人的好惡之情卻又得以充分表現,足見詩人手法之妙。

名家評價

宋·王橋《陳胡二公評詩》:一說似不可深究詩人寫物之意。牡丹開時,正風和日暖,又安得有“月冷風清”之氣象耶?“也共戎葵不校多。”輔之漁隱所見。

作者簡介

柳渾(715—789),字夷曠,又字惟深,襄陽(今湖北襄陽縣)人。人。唐玄宗天寶元年(742)進士,歷監察御史、尚書右丞等職。貞元三年,官兵部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本(宰相)。僅存詩一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