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泰勒蟲病主要是由環形泰勒蟲寄生在牛體內而引起的一種牛的血液原蟲病,該病主要通過中間宿主蜱傳播,以春季多發。
1 臨床症狀
病牛體溫升高到40℃~41.8℃,為稽留熱,4~10d內維持在41℃上下。少數病牛呈弛張熱或間歇熱,病牛隨體溫升高而表現精神沉鬱、行走無力、離群落後,個別病牛表現昏迷,臥地不起,脈弱而快,呼吸增數。眼結膜初期充血腫脹,以後貧血,黃染,布滿綠豆大血斑。病初食慾減退,中後期病牛愛啃土或其他異物,反芻次數減少,以後停止,常磨牙,流涎,排少量乾而黑的糞便,常帶有粘液或血斑,病牛往往出現前胃弛緩,本病特徵為體表淋巴結腫脹,大多數病牛一側肩前或腹股溝淺淋巴結腫大如鴨蛋,初為硬腫,疼痛,後漸變軟,常不易推動(個別病牛也有不腫脹的)。病牛迅速消瘦,瀕死期體溫降到常溫以下,在眼瞼、尾根部和薄的皮膚上出現粟粒乃至扁豆大的深紅色結節狀(略高於皮膚)的溢血斑點。
2 剖檢變化
病牛血液稀薄,皺胃黏膜腫脹,充血,有針頭至黃豆大的黃白色或暗紅色的結節;結節部的上皮組織壞死形成糜爛或潰瘍,潰瘍直徑達2~10mm,邊緣不整,輕度腫脹,略突出於黏膜表面,似噴火狀或鍋狀,為灰褐色或黃色。十二指腸也可能看到潰瘍和結節。肝臟與膽囊腫大,脾腫大,脾髓軟化呈紫黑色,腎表面及切面有針尖大至粟粒大灰白色或鮮紅色結節,全身各臟器、漿膜和黏膜上有大量出血點、各處淋巴結腫脹,貧血,切面多汁,有出血點。
3 實驗室檢驗
鏡檢血液塗片,可發現環形、橢圓形、逗點形、桿形、圓點形、十字形的蟲體,一個紅細胞中寄生的蟲體數由1~12個不等,常見2~3個,各種形態蟲體可同時出現於一個紅細胞內,紅細胞染蟲率一般為10%~20%,重病者可高達95%,還可作淋巴結穿刺檢查石榴體。
4 防治
4.1 牛體滅蜱
根據本地區蜱的活動規律,實施有計畫、有組織的滅蜱措施,採用的滅蜱藥有:1%馬拉硫磷、0.2%辛硫磷、0.2%的殺螟松或0.2%害蟲敵,每頭牛用500mL,每隔3周噴塗一次,噴塗後要在被毛稍乾燥後再飲水餵飼。防止藥液滴入飼養用具誤服中毒,各種藥劑的長期使用,可使蜱產生抗藥性,因此,殺蟲劑要交替和輪流使用,以增強殺蜱效果和推遲抗藥性。
4.2 避蜱禁牧
在蜱大量孳生時期,牛群停止放牧,舍飼飼養,以免受侵害,實行舍飼飼養前,牛舍必須經過徹底滅蜱、消毒後,方能進舍飼養。
4.3 治療
將病牛隔離飼養,對症用藥治療,用黃色素注射液和血蟲淨(貝尼爾)交替用藥。對重症牛在驅蟲的同時採取強心、補液、健胃、緩瀉等綜合對症療法。第1d首選貝尼爾,按3.5~3.8mg/kg用蒸餾水製成5%溶液深部肌肉注射,重症病牛劑量按7mg/kg肌注,體溫升高者用安痛定注射液,每日肌肉注射2次。對病症較重牛及時用10%葡萄糖注射液、安鈉咖、維生素C、地塞米松、青黴素等,每日靜脈注射一次。第2d先強心補液,用安鈉咖、氫化可的松、維生素C、葡萄糖氯化鈉注射液500mL靜脈注射,緊接著驅蟲,用黃色素3~4mg/kg、葡萄糖、氯化鈉1500mL靜脈注射。第3d再用貝尼爾,第4d用黃色素,這樣用貝尼爾、黃色素、交替用藥,配合強心補液。6d為一個療程,一般一個療程後可基本痊癒。同時胃腸音弱、便秘病牛可灌服一些緩瀉健胃的中成藥,來緩解症狀。
4.4 注意事項
在治療過程中,患牛要防止日曬,防止蜱叮,改善飼養管理條件。
5 環境滅蜱
根據環形泰勒蟲傳播殘緣璃眼蜱的生活習性,採取滅蜱措施,12月份至翌年1月份用殺蟲劑消滅在牛體越冬的若蜱。4~5月份用泥土堵塞牛圈牆縫,悶死在其中蛻皮的飽血若蜱,8~9月份可再用堵塞牆洞的方法消滅在其中產卵的雌蜱和新孵出的幼蜱。
6 小結與討論
牛泰勒蟲病在我縣部分鄉鎮6月開始發生,7月份達到高潮,8月份逐漸平息,外購1~3歲改良牛多發病,當地牛一般發病較輕。外購的良種牛不能與蜱接觸,在蜱繁殖的盛期,不入山放牧,同時,消滅圈舍內外的蜱,盡力給牛創造一個無蜱叮吸的飼養管理環境。
接種疫苗,環形泰勒蟲病可用環形泰勒蟲襲殖體膠凍細胞苗,接種後20d即可產生免疫力,能保護免疫接種牛安全度過發病季節。
相關詞條
-
泰勒蟲病
泰勒蟲病由泰勒科(Theileriidae)泰勒屬 (Theileria)的原蟲所引起的一種梨形蟲病。以侵襲牛、羊、駱駝和其他野生動物的網狀內皮系統細胞...
發現歷史 種類 形態 發育過程 流行病學 -
綿羊泰勒蟲病
綿羊泰勒蟲病,是由泰勒科泰勒屬的各種焦蟲寄生於牛、羊和其他動物引起的疾病。蟲體進入家畜體內後,先浸入網狀內皮系統的細胞中,形成石榴體,其後進入紅細胞內寄...
疾病簡介 病原學 流行特點 疾病症狀 剖檢變化 -
環形泰勒蟲病
環形泰勒蟲病:又稱血孢子蟲病或稱焦蟲體,是由環形泰勒蟲寄生於奶牛的血液的紅細胞和單核巨噬細胞系統引起的一種急性原蟲病。
疾病簡介 疾病歷史 流行病學 臨床症狀 病理變化 -
瑟氏泰勒蟲病
瑟氏泰勒蟲病,是牛的一種寄生蟲病,由長角血蜱傳播的牛血液原蟲病,病牛表現為體溫升高,精神不振,食慾減退,貧血和體表淋巴結腫脹等症狀,對生產養殖危害極大。
疾病簡介 疾病研究 流行病學調查 臨床症狀 病原學診斷 -
牛泰勒焦蟲病
牛泰勒焦蟲病是由寄生於紅細胞內的環形泰勒蟲引起,多發生於6~8月份,在蜱活動最強的季節流行。
症狀 診斷 治療 預防 -
牛羊泰勒蟲病
月為發病高峰期,放牧羊多發。 3.在流行區,1~3歲牛多發,且病情較重。 3.羊泰勒蟲病,在血片、淋巴結或脾臟塗片上可發現蟲體。
概述 病原 發育史 流行病學 症狀 -
牛焦蟲病
牛焦蟲病是由蜱為媒介而傳播的一種蟲媒傳染病。焦蟲寄生於紅細胞內,主要臨床症狀是高熱貧血或黃疸,反芻停止,泌乳停止,食慾減退,消瘦嚴重者則造成死亡。該病是...
病症介紹 分類 防治方法 -
牛血孢子蟲病
牛血孢子蟲病是一種牛的血細胞寄生蟲病,由孢子蟲亞目的寄生蟲(主要寄生於牛紅細胞內)引起的。
概述 流行病學特徵 臨診症狀 剖檢變化 診斷要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