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情概況
牙雙村位於雷洞鄉駐地東北15公里。地處高山坡�峽谷,住地陡峭海拔550米,東抵廣西,西接德豐村,南與細儀村交界,北同培福村毗鄰, 1992年撤併建立以前的牙雙小鄉政府所在地,轄牙雙、霞育、岑豐、務占4個自然寨,11個村民小組,269人,1227人,主要以侗族聚居為主。以石姓和楊姓居住為主,伴有吳、歐、李等雜姓。
地理位置
牙雙村與廣西交界,是貴州南下“兩廣”的交通要道,地處坡�峽谷,住地陡峭,地勢險要,真可謂“一夫當關,萬夫莫開”,是兵家自古以來的必爭之地。20世紀40年代,由於軍伐混戰,造成民不聊生,當地土匪又非常猖獗,當地民眾為防範外來入侵和當地土匪掠奪,在寨外進寨的主要路口築起堅固石門,以防外侵。據說當地土匪頭子楊國運(廣西平流人)幾次帶上匪兵數百人入侵牙雙都未成功,而且還死傷損失慘重。從此,楊國運非常記恨,同時也為了養活自己的匪兵,千百萬計想攻打牙雙寨,作為自己的匪窩。其中牙雙寨有一個名叫“報甩”的年青人,非常懼怕匪頭楊國運的淫威,後來投靠了土匪楊國運,由於報甩是本地人,本寨的地理位置了如指掌,1946年8月16日帶頭把土匪從一條牙雙民眾不防備的小道半夜入侵,全寨民眾奮力抵抗,由於土匪的武器先進,而且非常殘忍,當時有3名民眾喪生於土匪的槍下,全寨民眾只得扶老帶幼撤出寨外。如今,寨外的石門依然保存完好,當你站立於石門前,你的思緒不由得回到幾十年前,耳邊仿佛還在迴蕩著牙雙民眾精誠團結、熱愛自由、流血抵抗外來侵略盪氣迴腸的悲壯之歌!
民風民俗
牙雙寨主要過農曆“4.8”節日。相傳“4.8”節日還有一個來歷,遠古以前人與萬物生靈語言互通,而人是萬物生靈之首;一次,人求牛為自己拉犁種田,牛極不情願,為推脫找一個藉口,如果人願意吃牛的大糞,牛就幫人拉犁種田,人非常精明,自有辦法對付。人從山上采來一種帶有清香味樹葉打爛用水泡後過濾,用過濾後的水來泡糯米,等糯米泡脹後,用火蒸熟,成一種烏黑髮亮的糯米飯,與牛糞非常相似。人就吃黑米飯來當牛糞騙牛,牛也無法可說。至今,每逢農曆四月初八,在這一天,無論農活怎樣忙,牙雙一帶的民眾都停下農活,準備豐盛的飯菜,蒸黑米飯,互相宴請,以此表示對牛的感謝。
牙雙侗族民風民俗濃郁,民間大型文體活動主要有踩歌堂等。主要傳統節日以“十月十二”為主,信奉女神“薩”,每逢單年正月初八日舉行隆重祭祀活動,即“四十牙雙”聖母節。活動規模有大有小,大的活動三到五天,小的活動一到三天,因天氣變化而異,主要活動內容即:男女青年身穿節日盛裝,男扮婦、女扮男,裝成“變姿”耍出一些武術及一些滑稽的動作,以示節慶。同時吹蘆笙、踩歌堂等文體活動。
基礎建設
全村國土面積9.4平方公里,耕地面積673畝,其中田面積622畝。農業生產水稻、茶葉等,農民經濟收入主要來源於種養殖業、寶石加工和外出務工,1985年牙雙村人均收入231元,2004年人均收入1250元。加工業主要以寶石加工為主,寶石加工在牙雙村通過幾年的發展,目前已基本形成規模,是該村農民增收的主要途徑。2002年僅寶石加工就為民眾創收56萬元,2003年創收60萬元,2004年創收65萬元,2004年被鄉黨委命名為“經濟強村”。
村內建有村級完小一所,2010年有教師9人,學生188人,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在校生鞏固率100%,輟學率0%,升學率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