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資源
該村有耕地總面積6235畝(其中:田1714畝,地4521畝),人均耕地2.42畝,主要種植水稻、玉米等作物;擁有林地20091畝,其中經濟林果地166畝,人均經濟林果地0.06畝,主要種植核桃、茶葉等經濟林果;水面面積3000畝;其他面積4000畝。該村有煤礦資源。
基礎設施
截止2009年底,該村已實現通水,通電,通路,通電視,通電話。全村有500戶通自來水,有212戶飲用井水;有212戶還存在飲水困難,占農戶總數的30%;有712戶通電,有300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600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42%和84%;安裝固定電話和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650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600戶,分別占總戶數的91%和84%。
該村到花山鄉道路為砂石路,進村道路為土路,村內主幹道均未硬化。據有關資料顯示,該村距離最近的車站1公里,距離集貿市場3公里。全村共擁有汽車6輛,拖拉機28輛,機車520輛。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1150畝,有效灌溉率為18%,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2400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91畝。
到2009年底,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448戶,裝有太陽能農戶120戶,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廚、改廁、改廄)的農戶272戶。全村有16個自然村已通自來水,有16個自然村已通電,有16個自然村已通路,有5個自然村已通電視,有16個自然村已通電話,有16個自然村還存在飲水困難。該村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為主,有10戶為磚混結構,有18戶為磚木結構,有684戶為土木結構。
農村經濟
2009年,該村農村經濟總收入1025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353萬元,占總收入的34%;畜牧業收入351萬元,占總收入的34%(其中出欄肉豬2500頭,肉牛150頭,肉羊120頭);漁業收入2萬元,占總收入的0.09%;林業收入210萬元,占總收入的20%;第二產業、第三產業收入103萬元,占總收入的10%;工資性收入68萬元,占總收入的7%。農民人均純收入2918元。全村外出務工收入75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300人(占勞動力的16%),在雲南省內務工190人,到雲南省外務工110人。
人口衛生
該村有農戶712戶,共有鄉村人口2646人,其中男性1336人,女性1310人。其中農業人口2646人,勞動力1910人。該村是漢族、哈尼族、彝族混居地,其中漢族1546人,哈尼族658人,彝族442人。
到2009年底,全村參加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82人,占人口總數的3.18%;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2245人,參合率85%。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室和花山鄉衛生院,衛生室面積為100平方米,有鄉村醫生2人。該村建有公廁1個。
文化教育
該村建有國小1所,校舍建築面積1250平方米,擁有教師12人。距離花山鄉中學3公里,義務教育在校學生348人,其中小學生200人,中學生148人。
村務公開
該村財務管理實行自行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主要以會議方式公開,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到2009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644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3334畝,集體總收入0.6萬元,有固定資產45萬元,集體有收益收入0.5萬元。
基層組織
該村建有黨支部1個,下設6個黨小組,共有黨員65人(少數民族黨員32人),其中男黨員53人、女黨員12人。村委會由村支書、村主任、副主任等組成。該村建有團支部1個,共有團員140人。
2001年,該村黨支部被鄉黨委評為先進黨支部;2005年被景東彝族自治縣縣委縣政府授予“雲嶺先鋒”紅旗一面;2006年被普洱市委、市政府評為先進黨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