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經濟
該村今年農村經濟總收入90.32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45萬元;畜牧業收入35萬元(其中,年內出欄肉豬340頭,肉牛2頭,肉羊20頭);第二、三產業收入5.98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900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等為主。
常年外出務工人數10人,在省內務工7人,到省外務工3人。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優質玉米宣黃單4號180畝、優質水稻90畝、宣薯2號160畝等;養殖長白豬、肉牛西門塔爾等大生畜120隻。種養殖業主要是滿足本地農戶的需要,售出較少,偶爾銷售,也只在本地市場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51戶,共鄉村人口144人,其中男性74人,女性70人。其中農業人口144人,勞動力83人。漢族90人,彝族50人。
今年全村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2人,占人口總數的1%(人員名單附後);參加農村合作醫療124人(人員名單附後),參合率86%;享受低保5人(人員名單附後)。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鎮(鄉)衛生院, 距離村委會衛生所2公里,距離鎮衛生院11公里。該村無垃圾集中堆放場地,有村內生活排水溝渠設施,人畜混居的農戶9戶,占農戶總數的18%。
文化教育
該村小學生就讀到兔場完小,中學生就讀到鎮一中二中。
該村距離國小校2.5公里,距離中學11公里。目前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28人,其中小學生23人,中學生5人。
村務公開
該村簽定農業承包契約120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358.31畝,其中無土地流轉面積。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農村財務管理實行委託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貼上公告、黑板報、會議方式公開 。
發展重點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資金短缺,基礎設施薄弱。主要表現在:一是通村道路是上世紀70年代建設的土路,由於種種原因,長期得1公里。二是河道淤積,河床變窄1100米。三是51戶民眾吃不上自來水,吃水仍處在困難時期。四是農村經發展緩慢,農民增收困難,農村環境衛生整治困難。
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在動員民眾開展新農村建設的同時,把近期通過自身努力能解決的發展養豬250隻,發展養雞年出欄100隻以上大戶1戶。種植優質玉60畝,在提高複種指數上加大力度。在硬化村間道路的同時,依靠民眾治理環境衛生問題。1000米,改造通村公路1公里,硬化路面600平米,建沼氣池50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