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然

燕然,漢語辭彙。 拼音:yān rán 釋義:(1).古山名。即今 蒙古人民共和國 境內的 杭愛山 。 (2).泛指邊塞。詩文中敘建立邊功時,常引用之。 (3).指 漢 班固 所撰《封燕然山銘》。亦泛指歌頌邊功的詩文。 (4).古地名。

詞目

燕然

拼音

yān rán

注音

ㄧㄢˋ ㄖㄢˊ

出處與詳解

1、古山名。即今 蒙古人民共和國 境內的 杭愛山 。

①東漢 永元 元年,車騎將軍 竇憲 領兵出塞,大破 北匈奴,登 燕然山 ,刻石勒功,記 漢 威德。見《後漢書·竇憲傳》。

②漢 班固《序》:“遂逾 涿邪 ,跨 安侯 ,乘 燕然 ,躡 冒頓 之區落,焚 老上 之 龍庭 。”

③南朝 梁劉勰《文心雕龍·銘箴》:“若 班固 燕然 之勒, 張昶 華陰 之碣,序亦盛矣。”

④宋王千秋《臨江仙》:未說珥貂橫玉事,勛名且勒燕然

2、泛指邊塞。詩文中敘建立邊功時,常引用之。

①南朝 宋 何承天《安邊論》:“比及十載,民知義方。然後簡將授奇,揚旌 雲 朔 ……銘功於 燕然 之阿,饗徒於金微 之曲。”

②唐 李嶠金微 之曲。” 唐 李嶠《餞薛大夫護邊》詩:“佇見 燕然 上,抽毫頌武功。”

③宋 范仲淹《漁家傲·秋思》詞:“濁酒一杯家萬里, 燕然 未勒歸無計。”

④明 汪廷訥《種玉記·閫命》:“桓桓大將操兵柄,管此去單于系頸,馬到處 燕然 勒名。”

3、指 漢 班固 所撰《封燕然山銘》。亦泛指歌頌邊功的詩文。  

.唐 竇鞏《經竇車騎故城》詩:“荒陂古堞欲千年,名振圖書劍在泉。今日諸孫拜墳樹,愧無文字續《燕然》。”

4、古地名。

《舊唐書·回紇傳》:“﹝ 貞觀 中﹞以 多覽 為 燕然府 , 仆骨 為 金微府 ……於故 單于台 置 燕然都護府 統之,以導賓貢。”參閱《文獻通考·四裔二四》。

燕然典故

漢代起杭愛山在中國稱為燕然山,位於蒙古高原的西北,離雁門關大概在1800公里左右。自從秦朝起,“大漠”一詞就經常在史書中出現。漢朝時漢武帝派大將軍衛青將匈奴趕到“漠北”。後來霍去病深入漠北至狼居胥山(蒙古國的肯特山脈)。公元89年(東漢永元元年)夏六月開始,竇憲、耿秉率軍與南匈奴軍隊在涿邪山 匈奴人會合(今蒙古國滿達勒戈壁附近),與北單于戰於稽落山(今蒙古國額布根山),北單于大敗逃走,漢軍追擊,俘殺一萬三千餘人,北匈奴先後有二十餘萬人歸附。竇憲、耿秉登燕然山(今蒙古國杭愛山),由班固撰寫《封燕然山銘》文,刻石紀功而還。公元91年,東漢大將軍耿夔率領漢朝大軍再次出擊北匈奴,在金微山(今阿爾泰山)大敗北單于,北單于只得向西逃竄。杭愛山以北,中國人稱為“極北”,基本上被視為蠻荒地帶。唐代文學作品中常見的“天山”也指此處。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