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53年,建首幢區人民政府綜合樓,建築面積380平方米。1954年,建衛生所120平方米、供銷社500平方米。1959年,熙(嶺)代(溪)公路穿村而過,湖塘辟成兩個扇形,建成1條200米長的主街道,由西向東相繼建起供銷社倉庫、茶站、農行營業所、郵電所、國小、財政所、糧站、衛生院等一批樓房。60年代,村西1公里外建“五四”電站。1980年溪里電站裝機500千瓦建成發電。1981年建成簡易自來水廠,飲用水仍難滿足需要。1985年,新街道鋪設7米寬的混凝土路面。1986年,建熙嶺初級中學校舍,建築面積1000多平方米。40年來,公房建築面積累計13570平方米,其中80年代占47.5%。
九峰寺,又名九峰禪林,位於屏南縣熙嶺鄉天平山南麓。其山脈自武夷山分支,蜿蜒奔涌而來,到此奇峰突起,排列有序,恰合陽九之數,故名九峰。該寺風藏水聚,景色怡人。寺後龍頂峰高聳,山脈龍行而下,脈止處龍氣凝成一穴,大雄寶殿依穴而建。兩側各分一山,左青龍,右白虎,彎環回抱。寺前左側又生一峰橫攔,形如木魚故稱魚鼓案。更有以峰,狀似飛天鯉魚,躍在水口。綜觀全寺,四風不吹,地氣蒸騰。寺廟坐北朝南,東南方略遠處,有鳳凰山如金鐘覆地,昭然有情。東南方古稱八卦之巽方,主文采、秀麗,如此山川造化,出靈異之事,現一代禪師,傳千古佳話,絕非偶然。
屏南縣第一任知縣沈鍾過九峰寺,有詩“乍入九峰路,峰高不易攀,僧巢雲外寺,人種屋頭山。落澗龍藏缽,空堂虎踞關,登臨殊未倦,身在翠微間。”傳世。九峰寺於明景泰元年 (1450 年 ) 創建,清乾隆五十七年( 1793 年)毀,嘉慶二年( 1797 年)僧洞蒼重建,道光五年( 1825 年)再次修建,為我縣規模較大的寺院,總面積 3000 多平方米。大雄寶殿 900 多平方米,有觀音閣、魁星樓與僧房,雕樑畫棟。有石槽、石臼、石磨,以及石制四葉蓮花瓣等明清兩代遺蹟。寺院山門前有亭台,日、月、星三池,大殿後花壇有一株四季杜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