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渠

春秋時期楚國國君。熊澤四世孫。羋姓。熊楊之子。

基本信息

軍事名稱

熊渠為古代軍隊兵士稱號之一。據《舊唐書》卷四十三 志第二十三記載:“凡兵士隸衛,各有其名……左、右武衛曰熊渠。”
春秋時期楚國國君。熊繹四世孫。羋姓。熊楊之子。西周時,楚國及整個南方沒有為周朝所征服,相反,楚國的勢力卻一直在發展壯大。楚國自三世熊繹受周成王所封,立國於丹陽。熊渠時,周室微弱,諸侯或不朝,或相伐。熊渠在楚政通人和,逐漸強大。他興兵伐庸(古國名,位於今湖北竹山一帶)和楊粵(散布在古揚州的越族),一直到鄂。他聲稱:“我蠻夷也。不與中國之號謚”,並把三個兒子都封為王,與周天子相提並論。熊渠為國君時,將楚國勢力擴展到長江南岸和中下游,創造了燦爛的南方文化,為以後楚國問鼎中原,雄據南方,成為五霸之一打下了基礎。

史書記載

熊渠是一位既有才幹又極富開拓精神的國君。據《韓詩外傳》說;有一次,熊渠夜間趕路,忽見不遠處趴著一隻老虎,急忙射出一箭。跑過去一看,卻是巨石。那箭鏃連同箭桿、箭翎競一古腦兒鑽進石頭裡面拔不出來了。這故事和李廣射石如出一轍,時間卻早了700來年,且不論是不是真實,楚人一定會感到十分榮耀的。
關於熊渠的射術,古書中屢有所記。《史記·龜策列傳》說:“弈名善射,不如雄渠、蠭門。”“雄渠”即為“熊渠”,甚至認為就連射落過九個太陽的后羿也無法與熊渠媲美。

人物生平

然而,這位楚君卻並不僅僅以善射聞名,他能用兵,會治國。就是在他手裡,楚國轉弱為強,真正立於諸侯之林了。那個時候,周朝正當夷王,朝政失修,國勢不振,四方諸侯相互攻伐,周天子想管也力不從心了。熊渠與他的國人長期生括在荊山、雎山之間的窄小天地里,此刻也想出來一試身手,拓展一下自己的生活空間。他們瞅準了這個時機。
那么多的諸侯國,怎樣和他們兵戎相見呢?聰明的熊渠初出茅廬就想到了一個高明的策略,那就是近交遠攻。在楚國的周圍,谷國、鄧國、盧國、鄢國、羅國、權國等小國呈“C”字形環繞著。貿然開戰,數國聯合,必然會寡不敵眾。對他們,熊渠採取了友好睦鄰的政策,穩下近的,卻去挑遠的打。
熊渠的戰史宛如楚人譜寫的三部曲,鏇律由低漸高。先是西征,攻打了位於今湖北西部的隋國,算是一次武力警告吧。接著東征,攻打了位於今湖北中部的揚越。楚人以波浪式漸進的方式進入了江漢平原。最後遠征,攻打了位於今湖北東部的鄂國。鄂君一直控制著長江中游的銅礦,這一次,楚人敲開了銅庫的大門。三次出征,楚人都成功了,而且戰果一次比一次輝煌。
興奮不已的熊渠封其長子康為句亶(今湖北江陵)王,次子紅為鄂(今湖北鄂城)王,三子執疵為越章(今安徽間地)王,讓他們分別鎮守長江中游的三個要地。按照西周的慣例,唯有周天子能稱“王”,諸侯只能稱:公”、“侯”、“伯”、“子”、“男”。熊渠這個“子男”自稱為“公”,已經算僭越周禮了,現在一下子竟封了三個王。顯然,楚人的翅膀硬了,他們也要搞獨立王國了。儘管後來鑒於周王朝的壓力,熊渠取消了三個兒子的王號,但楚人的始舉,在當時實在是一個石破天驚的信號。

歷史評價

由於熊渠的拓展,大大增強了楚國的實力,楚國一時興盛起來。今天,楚人的後裔談到先祖的尚武精神,自然不會把它同當今社會的國際關係相提並論。因為那個時候的“國”,不過是諸侯各據一方。 熊渠自稱“蠻夷”,“不與中國之號謚”,成為楚人一大精神支柱。楚人長期以來師夏師夷、以夏變夷,創造出具有強大生命力的荊楚文明,與這一戰略思想是分不開的。熊渠不愧是楚國歷史上的重要開拓者之一。
前任:
熊楊楚國君主
前887年—前877年繼任:
子熊摯紅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