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博士
簡介
專業:金融學
研究方向
巨觀金融
教育背景
2005年 畢業於北京大學力學與工程科學系,經濟學雙學位,同年保送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攻讀碩士研究生
2007年 轉為中國經濟研究中心博士研究生
2008-2009年 赴美國紐約大學斯特恩商學院金融系交流一學年
2009.06至今 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北京代表處實習,職位為兼職經濟學家
註:國際貨幣基金租者(IMF)是與世界銀行並肩的世界兩大國際金融組織之一。它於1945年12月27日成立,其職責是監察貨幣匯率和各國貿易情況、提供技術和資金協助,確保全球金融制度運作正常;其總部設在華盛頓。1991年,該組織在北京設立常駐代表處。
傳奇背後
2008年,在“中國經濟研究中心(CCER)”基礎上成立的“國家發展研究院(NSD)”,繼續傳承著在經濟學領域獨有的優勢,並且還不斷開拓著更多跨學科、跨領域的研究方向。
國家發展研究院的經濟雙學位項目備受校內外學生青睞,同時,國發院培養的碩士研究生也精英輩出,或進入哈佛、斯坦福等國外名校或進入中金、摩根等國內外投行。在國家發展研究院,還有著一群優秀的博士畢業生,他們經過國發院保研夏令營的激烈競爭篩選進入國發院,或直博或在研二時決定碩轉博,享受著國發院精英化、國際化的博士培養。2010年7月即將畢業的熊奕同學,在與世界一流名校博士畢業生的角逐中嶄露頭角,獲得美國華盛頓的IMF(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部“經濟學家(Economist)”職位,成為國家發展研究院第一個國際重要組織總部工作的博士畢業生。
日前,記者採訪了熊奕同學及國家發展研究院巫和懋常務副院長、研究生研究生辦公室主任行桂英,聽他們解讀國家發展研究院博士生教育與培養模式。
精英化教育:讓每一個學生都成才
國家發展研究院自周其仁老師擔任院長以來,一直堅持著培養精英化路線,通過少招、精招,使老師和學生有更充分的時間接觸,教學研究能夠更深入的發展。國家發展研究院行桂英老師介紹說,國家發展研究院理論培訓非常嚴格,就是要通過這種嚴格的一對一教育,培養出有全球視野的國際化人才。
熊奕博士師從易綱。雖然易綱教授現任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但他在極其繁忙的公務中,仍然堅持抽出時間每個月為他的學生們召開專題小組討論會並做出相關指導。“中心規定一個老師每年只能帶一個博士生,易老師最多的時候也只有4個博士。因為他只有幾個學生,就感覺他一半像老師,一半像家長,特別關心我們。”提起導師易綱,熊奕充滿著感激之情。
俗話說嚴師出高徒,易綱老師批評起人來確實非常不客氣,熊奕和他的同學都受到過很多次批評。“但能感覺他確實是為了你好,”熊奕說,他跟著易老師做了中國物業稅改革和中央銀行的貨幣政策的研究,覺得在他的指導下研究實務性非常強,“在他的指導下我才知道如何運用經濟學方法做研究。”
在這種嚴格的學術氛圍下,為了幫助博士生更好的完成博士學位論文,國家發展研究院為三、四年級的博士生開設了博士生論壇,每周一次,每次兩個學生各一個小時報告自己博士論文逐漸成形的部分。巫和懋老師、朱家祥老師等在不同領域有極高學術造詣的老師會到場評論,提出對論文的修改意見。“老師的意見會提的很具體,從論文的結構到某一個技術問題,他們都會提意見,”熊奕覺得,博士生論壇既幫助他在論文寫作過程中不斷查漏補缺,又通過“公開答辯”的形式讓同學之間增加了交流,“一個學期下來,我們會發現身邊很多同學在和自己做同一領域的研究,聽他們的報告能給我們很多新的啟發。”
本土化教育:關注中國現實問題
熊奕2008年在美國紐約大學斯特恩商學院進行了為期一年的交換項目,談起中美教學的差異,他說:“美國會更接近學術前沿領域,但他們對中國的認識就不如國家發展研究院深刻。”
的確,國發院的博士生教育的比較優勢在於其更關注中國現實問題。國家發展研究院為二、三年級的博士生開設了workshop課程,話題針對當前中國經濟熱點的土地政策、開放巨觀經濟、公共財政、健康與人口老齡化等方面的重大政策,由各方面造詣高深的老師帶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也引導同學形成博士論文的研究方向。
“每周一次,通過老師在研究領域的課題,讓學生跟著項目走,指導學生研究的方法。”行桂英老師介紹,workshop採取學生自願報名的形式,學生可以分流進入不同的領域研究,最後提交研究成果。“比如周其仁老師的土地項目組,就會派學生到成都去入戶實地調查。學生參與項目操作、調研、寫作、表達,最後專家評審。由於參加了整個研究過程,學生的反響特別好。”
熊奕在博士生期間參加了盧鋒老師和宋國青老師巨觀經濟組的workshop。“這門課強調學生一定要寫出文章,參與到討論中來,”熊奕介紹,workshop從中期開始每個學生要各自匯報自己的研究進展,其他的人進行評論,討論如何把這個研究進一步推廣。通過讓博士生將理論與實務相結合的模式,培養了他們對中國經濟實際問題的研究能力。
談起此次獲聘IMF,熊奕覺得和在國發院培養的關注中國實際問題的能力不無關係。“IMF特別看重基礎研究能力和處理實際問題能力,我在國家發展研究院研究了很多實際問題。”在IMF複雜而嚴格的選人過程中,熊奕深刻地體會到,IMF對人才的選用標準更集中於對巨觀經濟理論的實踐運用能力和整體把握能力上。在他參加IMF總部的最後一輪面試中,就有來自於IMF各個不同部門的高級經濟學家(Senior Economist)對他進行提問。提問的重點被放在了與中國相關的問題,考生被要求設計出一個擁有眾多變數的模擬場景,並提供一套完整的巨觀經濟建議。正是因為熊奕擁有紮實的理論功底和對實踐問題的準確把握能力,使他獲得了IMF總部的青睞。巫和懋常務副院長說:“熊奕要和全世界一流大學的博士競爭,才得到這個職位。而我們中心前幾年畢業的一位碩士生,赴美取得哈佛大學博士學位後,也不過拿到了和熊奕一樣的職位。
巫和懋副院長介紹,國家發展研究院與國際一流大學博士生培養相比,相同的是嚴謹的程度,但由於國情不同,國家發展研究院的特色是更注重研究國內的制度問題,討論的實際問題更多。此外,從博士一年級的必修課程,到二年級的選修課程,三年級的Workshop和四年級的博士生論壇,國家發展研究院都投入了大量的師資力量。
全球化視野:打造學生國際競爭力
國家發展研究院在堅持關注中國實際問題的同時,也始終堅持教學與國際接軌,將國外的先進教育理念引入中國。
“中心的教材都是英文的,因此我們對西方經濟學基礎理論對掌握的很紮實,在學術交流上英文也沒有障礙。”熊奕回憶在中心求學的日子說,“中心有很多講座,大部分都是英語的,會請各國著名經濟學家來講學。”全英文教學和豐富的英語講座讓國家發展研究院的博士生們在朗潤園中觀天下。
此外,國家發展研究院為博士生提供了出國交流學習的機會。“我們會通過國家資助或者國家發展研究院自籌資金資助方式擇優將博士生送出國學習,並且國外也有導師指導他們的課程。”巫和懋副院長說。2008年,熊奕就作為優秀學生在美國紐約大學斯特恩商學院進行了為期一年的交換項目,“國際交流這一年提高也很大,拓寬視野,接觸了更多西方前沿經濟學理念。”
在讀博士期間,熊奕曾和瑞典教授一起研究過課題,在瑞典出席學術會議並報告論文。“因為中心的研究方法是國際通用的方法,所以研究成果會被國際學術界所承認。另外中心立足於中國,因此對中國問題的研究在學術界或業界都會被國際所承認。”談起出席國際學術會議的經歷,熊奕歸功於中心的國際化研究方法。
巫和懋副院長在採訪中一再提到中心的博士生有“國際競爭力”,培養高端人才一直是國家發展研究院的目標。熊奕介紹說,國家發展研究院畢業的博士生,經過國際競爭,已有多位進入世界銀行、韓國首爾大學等全球性教學研究機構;就是在國內著名高校獲得教學職位的同學,也通常獲得與“海歸”同樣的待遇,比起國外著名大學的博士畢業生,絲毫不遜色。
據悉,目前國家發展研究院只招收直博生和碩博連讀生,且只能通過國發院暑期保研夏令營的途徑。進入碩士後可申請碩博連讀名額,每年只選拔3到4人,必須參加嚴格的筆試。
成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簡介
熊奕:男,1976年8月出生,碩士,中共黨員,助理工程師。
現任上市公司成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600391)副總經理。
簡歷
1998年7月至1999年12月,任成發集團外貿處項目經理;
2000年1月至2000年11月,任成發科技市場行銷部業務主管;
2000年11月至2001年11月,任成發科技派駐美國普惠公司常駐代表;
2001年11月至2002年8月,任成發科技市場行銷部高級業務主管;
2002年8月至2005年8月,任成發科技國際業務部部長助理、副部長;
2005年8月至2008年5月,任成發科技國際業務部部長;
2008年5月至2009年9月,任成發科技副總工程師兼國際業務部部長;
2009年9月至2010年12月,任成發科技副總工程師兼熱表公司總經理;
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任中航工業成發公司(黨委)辦公室主任;
2012年1月至2012年8月,任中航工業成發總經理助理兼成發普睿瑪總經理;
2012年8月至2013年1月,任中航成發總經理助理;
2012年8月至今,任中航工業成發鈑金總經理;
2013.02.04起擔任成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600391)副總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