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偉
熊偉,字彥卿,生卒年不詳,明代宣府前衛(今張家口宣化)人。 熊偉自幼苦讀史書,勤奮自勉。弘治八年(1495年),登進士第,被朝廷任命為兵科給事中。 熊偉博學廣識,所提的建議大多數都被採納實行,因此很受朝廷器重。弘治十一年(1498年),被提升為通政。
生平
熊偉,字彥卿,生卒年不詳,明代宣府前衛(今張家口宣化)人。
熊偉自幼苦讀史書,勤奮自勉。弘治八年(1495年),登進士第,被朝廷任命為兵科給事中。
熊偉博學廣識,所提的建議大多數都被採納實行,因此很受朝廷器重。弘治十一年(1498年),被提升為通政參議。每日入朝議事,熊偉都站立端正,話音響亮,意見深邃,深得孝宗皇帝的欣賞。
弘治十六年(1503年),北方蒙古部族有侵犯邊境的跡象。孝宗皇帝召集群臣計議此事,要求九卿衙門中有才能德望的人去治理邊關,熊偉受到舉薦。到了居庸關和紫荊關之後,熊偉經過深入了解實際情況,立即上疏十議:精簡將帥,增加衛戍士卒,區分勇敢怯懦兵士,核實功勞罪罰,多多儲備糧草,加強將士騎射訓練,設定險要工事,做好偵探工作,慎用臨機應變之權,大力任用間諜人員。孝宗皇帝覽閱之後十分賞識,降旨命令熊偉逐一實施。從此,明朝邊防日漸穩固。
正德十三年(1518年),熊偉還朝。論其功績,理應晉升,當時正值大同巡撫缺員,於是朝廷就升熊偉為右僉都御史,到大同任職。赴任後,熊偉一心想有所作為,卻因宦官專權而屢受制約。在任一年期間,朝中奸宦還派人向熊偉索要財物,熊偉沒有給,便被罷職。
回鄉後,熊偉專心研讀經書,寫作詩文,夏忘揮扇,冬忘擁爐。宣府鎮各地到處留下他的足跡,也到處留下他的詩文。其中《洋河臘日洗馬》一詩這樣寫道:
十萬疆場汗血駒,金羈絡腦浴寒漪。
敲冰尚憶交河夜,蹴浪真疑渥水湄。
百戰腥塵齊蕩滌,五花雲錦盡淋漓。
千斤駿骨無人識,惟許晴郊苜蓿知。
熊偉的詩文,清雅流暢,一作出就被眾人爭相傳誦。熊偉也從中獲得樂趣,安度晚年,至88歲病故。有《雙溪詩文集》行世。
著名詩詞:過八達嶺有感
過盡重關更上山,上山又過一重關。
從來漫說金城險,到此休說蜀道難。
烽火恰傳邊警至,鼓笳空奏凱歌還。
誰知點點魚台血,灑向秋閨作淚斑
蜀道的意思:古蜀道,從廣義上說,南起成都,過廣漢、德陽、梓潼,越大小劍山,經廣元而出川,在陝西褒城附近向左拐,之後沿褒河過石門,穿越秦嶺,出斜谷,直通八百里秦川,全長約1000餘公里。 從狹義上說,僅包括四川境內的路段,南起成都,北止於廣元七盤關,全長約450公里。 蜀道是一個內涵極其豐富的大概念,包括四面八方通往古代蜀地的道路,有自三峽溯江而上的水道,由雲南入蜀的樊道,有自甘肅入蜀的陰平道和自漢中入蜀的金牛道、米倉道、荔枝道等等,也包括蜀地範圍內的道路,這是廣義上的蜀道。而通常學術研究中提到的 “蜀道”,則是指狹義的概念,即由關中通往漢中的褒斜道、子午道、故道、儻駱道(堂光道)以及由漢中通往四川的金牛道、米倉道等。
鼓笳是意思:鼓和笳。兩種樂器,為出行時的儀仗。 秋閨的意思:要聯繫“誰知點點魚台血”這一句看。 魚台縣,在山東,因境內遺有魯隱公觀魚台而得名,歷史悠久,文化燦爛,是聞名遐邇的孝賢故里。“蘆衣順母”的故事婦孺皆知,“五里三賢”的佳話流傳至今。 秋天的閨房。秋天是指蕭瑟,清冷。
這首詩是明朝熊偉寫。“誰知點點魚台血,灑向秋閨作淚斑 ”這兩句寓有艱難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