煨燼

煨燼

煨燼,詞語。” 《東周列國志》第三回:“今日掃除煨燼,僅正名號,而府庫空虛,兵力單弱。《法苑珠林》卷二一:“國城寺塔,終非久固;古來帝宮,終逢煨燼。至丙戌,復之京師,距煨燼已五年,書頗少。

詳細解釋

1、灰燼,燃燒後的殘餘物。

晉 左思 《魏都賦》:“翼翼京室,耽耽帝宇。巢焚原燎,變為煨燼。” 宋 王安石 《外廚遺火》詩之一:“圖書得免同煨燼,卻賴廚人清不眠。” 孫中山 《二次護法宣言》:“﹝ 陳炯明 ﹞嗾使第二師於昏夜發難,槍擊不已,繼以發炮,繼以縱火,務使政府成為煨燼,而致 文 於死地。”

2、經焚燒而化為灰燼。

唐 陸龜蒙 《奉和襲美二游詩》:“洛陽且煨燼,載籍宜為煙。” 宋 洪邁 《夷堅甲志·郁老侵地》:“吾既伏前愆,約使宅人反之,然二居皆已煨燼。” 《東周列國志》第三回:“今日掃除煨燼,僅正名號,而府庫空虛,兵力單弱。”清 方苞 《題天姥寺壁》:“雷破而中分之,木身煨燼者十之七。”

4、指燒盡。

唐 裴鉶 《傳奇·陶尹二君》:“﹝ 始皇 ﹞煨燼典墳,坑殺儒士。”

5、指火災。

《法苑珠林》卷二一:“國城寺塔,終非久固;古來帝宮,終逢煨燼。” 清 龔自珍 《述懷呈姚侍講》詩序:“先母憂半年,吾家火。至丙戌,復之京師,距煨燼已五年,書頗少。”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