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矸石資源再生利用技術

《煤矸石資源再生利用技術》是2018年化學工業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張長森。

基本信息

作者:張長森 編著

叢書名:廢物資源綜合利用技術叢書

出版日期:2018年1月

書號:978-7-122-30332-5

開本:16K 787×1092 1/16

裝幀:平

版次:1版1次

頁數:248頁

內容簡介

本書介紹了國內外煤矸石利用概況,敘述了煤矸石的產生、組成、結構、性質和分析方法,我國煤矸石綜合利用現狀及煤矸石資源化再生利用的前景,煤矸石分析方法,煤矸石中回收有用煤炭、硫鐵礦等礦物及有用元素,煤矸石生產鹼膠凝材料,煤矸石生產建築材料,煤矸石在化學工業中的套用,煤矸石在農林業中的套用,煤矸石綜合利用的相關國家政策和法規等內容。

目錄結構

第1章煤矸石、環境、資源

1.1煤矸石的來源與分類001

1.1.1煤矸石的來源001

1.1.2煤矸石的分類002

1.2煤矸石對環境的影響005

1.2.1煤矸石對大氣環境的影響005

1.2.2煤矸石對水體環境的影響006

1.2.3煤矸石對土壤環境的影響006

1.2.4煤矸石對地質的影響007

1.3礦區及煤矸石山的環境治理008

1.3.1防止自燃008

1.3.2微生物脫硫009

1.3.3復墾種植009

1.3.4發展養殖業009

1.3.5發展第三產業010

1.4煤矸石資源再利用概述010

1.4.1國外煤矸石資源再利用現狀010

1.4.2國內煤矸石資源再利用現狀011

1.4.3我國有關煤矸石資源綜合利用的政策法規014

1.4.4煤矸石綜合利用的技術原則016

1.4.5煤矸石資源再利用的思考和展望016

參考文獻018

第2章煤矸石的理化特性

2.1煤矸石的化學組成及礦物組成020

2.1.1煤矸石的化學組成020

2.1.2煤矸石的礦物組成022

2.2煤矸石的物理性質027

2.2.1力學性能027

2.2.2密度和堆積密度027

2.2.3吸水率和塑型指數027

2.2.4多孔性027

2.2.5煤矸石的燒結性能027

2.3煤矸石的燃燒特性027

2.3.1低熱值煤矸石燃燒過程028

2.3.2不同粒徑對燃燒特性的影響028

參考文獻029

第3章煤矸石成分分析方法

3.1試劑的配製與標定030

3.1.1普通試劑的配製030

3.1.2標準溶液的配製031

3.1.3標準滴定溶液的配製031

3.2試樣的製備033

3.2.1含水量測定用試樣製備033

3.2.2化學分析用試樣製備033

3.3含水量的測定——烘乾法033

3.3.1測定用器具033

3.3.2測定步驟033

3.4燒失量的測定——灼燒差減法034

3.4.1測定用器具034

3.4.2測定步驟034

3.4.3測定過程中應注意的事項034

3.5二氧化矽的測定——氟矽酸鉀容量法034

3.5.1試樣溶液的製備——氫氧化鈉熔融分解試樣034

3.5.2測定基本原理035

3.5.3測定所用試劑035

3.5.4測定步驟035

3.5.5測定過程中應注意的事項036

3.5.6其他測定方法036

3.6三氧化二鐵的測定——EDTA直接滴定法036

3.6.1測定基本原理036

3.6.2測定所用試劑037

3.6.3測定步驟037

3.6.4測定過程中應注意的事項037

3.6.5其他測定方法介紹037

3.7三氧化二鋁、二氧化鈦的測定——EDTA-苦杏仁酸置換-銅鹽返滴定法038

3.7.1測定原理(EDTA絡合滴定法)038

3.7.2測定所用試劑038

3.7.3測定步驟038

3.7.4測定過程中應注意的事項039

3.7.5其他測定方法039

3.8二氧化鈦的測定——二安替比林甲烷分光光度法039

3.8.1原理039

3.8.2測定所用試劑040

3.8.3二氧化鈦(TiO2)標準溶液工作曲線的繪製040

3.8.4測試步驟040

3.9氧化鈣的測定——EDTA-配位滴定法041

3.9.1測定所用試劑041

3.9.2測定步驟041

3.10氧化鎂的測定——EDTA-配位滴定法041

3.10.1測定所用試劑041

3.10.2測定步驟041

3.11一氧化錳的測定——高碘酸鉀氧化比色法042

3.11.1原理042

3.11.2測定所用試劑042

3.11.3一氧化錳標準溶液工作曲線的繪製042

3.11.4分析步驟043

3.12三氧化硫測定——硫酸鋇重量法043

3.12.1測定所用試劑043

3.12.2測定步驟043

3.13氧化鉀和氧化鈉的測定——火焰光度法044

3.13.1方法提要044

3.13.2測定所用試劑044

3.13.3測定步驟044

3.14艾士卡法全硫測定045

3.14.1方法原理045

3.14.2測定所用試劑045

3.14.3測定步驟045

3.14.4其他測定方法046

3.15煤矸石熱值的測定046

3.15.1工業分析法測定熱值的原理046

3.15.2所需設備及用具046

3.15.3水分的測定046

3.15.4灰分的測定——快速灰化法047

3.15.5揮發分的測定047

3.15.6焦渣特徵的鑑定047

3.15.7煤的種類判斷047

3.15.8煤的發熱量的計算048

3.16CID-ICP-AES法同時測定微量元素049

3.16.1儀器裝置及操作條件049

3.16.2實驗條件049

3.16.3樣品製備050

參考文獻050

第4章煤矸石中有用礦物回收

4.1煤矸石中硫鐵礦的回收051

4.1.1煤矸石中硫形態051

4.1.2硫鐵礦分選工藝051

4.1.3煤矸石中硫鐵礦分選實例053

4.2煤矸石生產超細高嶺土054

4.2.1煤系高嶺土乾法分選技術056

4.2.2工藝原理056

4.2.3工藝流程057

4.2.4粉磨時間與煅燒高嶺土粒度的關係059

4.2.5煅燒時間、煅燒溫度及入燒原料細度對煅燒高嶺土白度的影響059

4.2.6套用實例060

4.3煤矸石中氧化鋁提取技術060

4.3.1煤矸石處理060

4.3.2氧化鋁浸取工藝061

4.3.3煅燒溫度、煅燒時間對氧化鋁浸出率的影響061

4.3.4酸浸濃度、時間對氧化鋁浸出率的影響062

4.3.5除鐵064

4.3.6製取超細氧化鋁粉064

4.4煤矸石中二氧化矽提取技術065

4.4.1製備水玻璃技術065

4.4.2製備白炭黑技術066

4.4.3實例068

4.5煤矸石中氧化鈦提取技術068

參考文獻069

第5章煤矸石活化途徑及評價

5.1煤矸石內部結構與活性的關係070

5.1.1新鮮煤矸石(風化煤矸石)070

5.1.2自燃煤矸石070

5.1.3燒煤矸石070

5.2煤矸石活性評價方法071

5.2.1石灰吸收法071

5.2.2火山灰性試驗071

5.2.3強度法072

5.2.4活性率法072

5.2.5其他方法073

5.3煤矸石的活化途徑073

5.3.1煤矸石的機械力活化073

5.3.2煤矸石的熱活化077

5.3.3煤矸石的微波活化081

5.3.4煤矸石的複合活化084

參考文獻089

第6章煤矸石套用於建築材料

6.1煤矸石生產新型水泥090

6.1.1煤矸石製備鹼膠凝材料090

6.1.2流化床煅燒煤矸石生產水泥099

6.1.3低溫合成煤矸石水泥100

6.2煤矸石代黏土生產水泥101

6.2.1生產矽酸鹽水泥技術101

6.2.2生產硫鋁酸鹽水泥技術107

6.2.3生產氟鋁酸鹽水泥技術109

6.3煤矸石作水泥混合材料110

6.3.1生產工藝流程110

6.3.2燒煤矸石作水泥混合材料111

6.3.3自燃煤矸石作水泥混合材料113

6.4煤矸石作混凝土摻合料113

6.4.1摻用機理113

6.4.2煤矸石性狀對混凝土性能的影響113

6.4.3煤矸石摻合料對混凝土性能的影響114

6.5煤矸石作混凝土集料116

6.5.1自燃煤矸石輕集料117

6.5.2自燃煤矸石集料混凝土性能118

6.6煤矸石製備牆體材料119

6.6.1煤矸石燒結磚技術119

6.6.2煤矸石免燒磚技術125

6.6.3煤矸石混凝土砌塊技術127

6.6.4蒸養煤矸石砌塊技術128

6.6.5煤矸石製備微孔輕質燒結磚技術130

6.7煤矸石製備陶粒136

6.7.1全煤矸石燒制陶粒技術136

6.7.2部分煤矸石輕質陶粒技術137

參考文獻140

第7章煤矸石套用於路基材料

7.1煤矸石作路基材料的可行性142

7.1.1煤矸石理化特性分析142

7.1.2無機結合料穩定煤矸石強度形成機理分析146

7.1.3煤矸石自燃的問題分析147

7.1.4煤矸石淋溶問題分析 147

7.2煤矸石作公路路基材料148

7.2.1煤矸石技術要求148

7.2.2無機穩定材料的選擇與配合比確定150

7.2.3煤矸石路基的施工151

7.2.4用煤矸石填築路基需要解決的問題152

7.2.5煤矸石在道路工程中的套用實例152

7.3煤矸石作鐵路路基材料153

7.3.1鐵路路基對材料的要求153

7.3.2煤矸石鐵路路基施工154

7.3.3煤矸石作鐵路路基材料的經濟分析154

7.3.4煤矸石在鐵路工程中的套用實例156

參考文獻157

第8章煤矸石套用於製備陶瓷

8.1煤矸石製備堇青石158

8.1.1原料及配比158

8.1.2合成工藝158

8.1.3添加劑對堇青石合成的影響158

8.1.4原料性能對堇青石合成的影響159

8.1.5煤矸石中雜質含量對堇青石合成的影響159

8.1.6合成溫度對堇青石粉體物相和形貌的影響159

8.1.7保溫時間對堇青石粉體物相和形貌的影響160

8.1.8合成堇青石實例162

8.2煤矸石製備β-SiC163

8.2.1碳熱還原法163

8.2.2原料及配比164

8.2.3合成工藝164

8.2.4合成溫度的影響165

8.2.5保溫時間的影響166

8.2.6原料粒度、碳過量數對產率的影響166

8.2.7合成SiC實例166

8.3煤矸石製備賽隆陶瓷(Sialon)167

8.3.1合成方法167

8.3.2煤矸石合成Sialon的方法168

8.3.3氮化還原法製備Sialon的影響因素169

8.3.4合成實例170

8.4煤矸石製備莫來石陶瓷171

8.4.1煤矸石製備莫來石陶瓷的工藝流程171

8.4.2燒成溫度與保溫時間的影響171

8.4.3添加劑的影響172

8.4.4合成實例173

8.5煤矸石製備多孔陶瓷濾球173

8.5.1煤矸石製備多孔陶瓷濾球工藝流程173

8.5.2原料174

8.5.3成孔劑對氣孔率的影響175

8.5.4強度的影響因素175

8.5.5合成實例176

參考文獻176

第9章煤矸石套用於化工產品

9.1煤矸石用於有機高分子材料的填充改性178

9.1.1煤矸石的處理178

9.1.2煤矸石填充改性橡膠製品179

9.1.3煤矸石填充改性塑膠製品181

9.2煤矸石製備分子篩技術185

9.2.1原材料技術要求及工藝流程185

9.2.2煤矸石的處理186

9.2.3水熱合成法工藝及參數187

9.3煤矸石製備鋁化合物188

9.3.1製備結晶氯化鋁188

9.3.2製備無機高分子絮凝劑(IPF)189

9.3.3製備硫酸鋁191

參考文獻192

第10章煤矸石套用於農林業

10.1煤矸石充填復墾造田193

10.1.1國內外礦區復墾造田現狀193

10.1.2煤矸石充填復墾材料的基本要求195

10.1.3煤田塌陷區土地復墾的主要復墾模式195

10.1.4煤田塌陷區土地復墾的主要技術措施196

10.1.5套用實例197

10.2煤矸石山復墾造林197

10.2.1煤矸石的立地條件197

10.2.2煤矸石山基質改良的主要技術198

10.2.3煤矸石山復墾造林樹種的選擇199

10.2.4植被恢復栽植技術200

10.2.5復墾效益200

10.2.6套用實例200

10.3煤矸石廢棄地建生態園林景觀201

10.3.1規劃依據、目標和原則201

10.3.2場地分析202

10.3.3景觀規劃203

10.3.4套用實例204

10.4煤矸石生產農肥204

10.4.1煤矸石生產複合有機肥料205

10.4.2煤矸石微生物肥料206

參考文獻209

第11章煤矸石的能源利用

11.1煤矸石中煤炭的回收技術210

11.1.1水力旋流器分選210

11.1.2重介質分選211

11.2煤矸石發電212

11.2.1相關政策規定212

11.2.2燃燒技術213

11.2.3煙氣處理技術214

11.2.4煤矸石發電工藝218

11.2.5煤矸石發電綜合效益分析218

11.2.6實例220

11.3作為爐窯燃料直接生產建材產品220

11.3.1生產燒結磚220

11.3.2生產水泥222

參考文獻222

附錄

附錄1煤矸石綜合利用管理辦法(2014年修訂版)223

附錄2熱電聯產和煤矸石綜合利用發電項目建設管理暫行規定227

附錄3“十二五”資源綜合利用指導意見230

附錄4大宗固體廢物綜合利用實施方案235

附錄5煤矸石分類(GB/T 29162—2012)241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