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2006年,村集體經濟收入達到60多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3965元,村級經濟和社會事業邁上了一個大台階。近年來,該村先後獲得縣級文明單位、縣級科技入戶示範村、縣級文明誠信示範村、縣級新農村建設示範村、全省最具發展潛力的新農村等榮譽稱 號。2007年,該村被列為市級新農村建設示範村試點村。
經濟建設
焦鋪村是一個傳統農業型村莊,人均耕地1畝有餘,且山地、澇窪地占到全村的三分之一,自然條件較差,村集體經濟發展緩慢,特別稅費改革後,集體年收入銳減到5000元以下,村級組織正常運轉陷入困境。近年來,以梁吉銀為支部書記的村兩委班子,立足村情,轉變思路,突出產業結構調整、對上爭取、招商引資等三大重點,大力發展集體經濟,走出了一條“開發資源穩收、服務民眾增收、積極爭取擴收、招商引資創收”的多渠道、多方式的增加集體收入的路子,大大增強了村集體經濟實力,提高了村級組織服務農村經濟發展、服務新農村建設的能力。
一、搞好資源開發,穩定集體收入。村兩委立足本村“四荒”和“四邊”等土地資源豐富的實際,採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加大資源開發力度,取得明顯成效。
1、“四荒”土地開發。村兩委對60多畝荒山、荒灘、荒溝、荒坡等土地,明確集體產權,採取公開投標競拍的形式,以150元/畝的價格承包給15戶村民,集體年獲利9000多元。
2、“四邊”林網開發。對村邊、田邊、路邊、河渠邊的10000多米長的林地資源,村兩委採取集體栽種、承包管理、收益分成的形式,2000年起,先後種植速生楊1.2棵,前2年由集體統一管理、看護,然後採取“樹隨地走”的辦法,分包給農戶,由集體和農戶按照三七分成,以十年一個周期計算,集體年可獲利7萬多元。
3、改革水利設施產權。對村內11處機井的產權公開拍賣,由11戶村民經營管理,村兩委開展服務監督。每眼機井每年要上交1600元的費用,集體年可獲利17600元,收到了集體增收,民眾受益的良好效果。
二、培植主導產業,增加集體收入。2003年,村兩委緊緊抓住產業結構調整的機遇,大力發展優質林果種植。通過外出參觀發動、制定政策帶動、組織培訓推動等措施,種植烏克蘭櫻桃、綠寶石梨、金太陽杏等名優林果200畝。試種階段,村集體按照20元/畝的標準對農戶進行補貼,2005年,每畝林果收益達到1000多元,激發了民眾的生產積極性。為推進林果種植產業化發展,2006年,村兩委主動承擔起林果的生產服務任務。產前,由集體統一組織採購肥料、農藥等,降低生產成本;產中,利用與山農大、省農科所的業務關係,集體定期邀請專家教授開展林果管理培訓、統一剪枝、統一施肥、統一防治病蟲害等;產後,由集體聯繫市場,統一銷售,提高經濟收益。2006年,全村種植林果500畝,畝均收入達到1500元,集體按照20元/畝的標準適當收取服務費用,收入達到1萬元。2007年,該村又新發展植桑面積300畝,帶動30多戶農民新上養蠶項目。村集體投資10萬元的蠶種供育室正在加緊建設,年可收取服務費8000多元。焦鋪村已經成為遠近聞名的林果種植專業村。
三、對上對外爭取,擴大集體收入。村兩委充分緊緊抓住上級各項惠農、支農政策機遇,積極對上爭取扶持資金,加快農業基礎設施改造步伐,提高集體經濟發展能力。2006年,爭取到省級農田治理“兩減三保”項目,獲得到5萬多元的資金支持,建成泰安市首家“兩減三保”項目區,300畝農田畝均增產150公斤、增收220多元;爭取“村村通”公路扶持資金15.6萬元,硬化、綠化骨幹街道1600米。充分利用本村在外工作人員多、路子廣的優勢,爭取到14萬餘元物料、資金,有力地促進新農村建設。
四、積極招商引資,提高集體收入。利用靠近250省道、255省道的區位優勢,大力對外招商引資。2004年,村兩委租賃利用原縣水產局蟹苗養殖閒置的場地,招商引進了投資2000多萬元的宏利澱粉有限公司,年收取租賃費4萬元、服務費5000元;引進建設了水滸加油廣場,年收取土地租賃費1.5萬元,既為縣鎮培樹了大的財源,又壯大了村集體經濟實力。
五、發揮集體經濟優勢,辦好公益事業。近年來,隨著村級集體經濟的發展壯大,村兩委班子以新農村建設為目標,不斷加大公益事業的投資力度,切實解決了民眾反映強烈的行路難、飲水難、上學難問題。2001年既完成了通自來水工程;2002年投資120多萬元,建成了高標準的國小教學樓;2005年—2006年,先後投資200多萬元,硬化綠化村委大院3000平方米,硬化主要街道4100米,安裝路燈30盞;建成高標準村衛生所,實行鎮村一體化管理,成為全縣新農村建設示範村。2007年又被列為市級新農村建設示範村試點村,各項創建工作正在緊鑼密鼓地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