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曉春

焦曉春

焦曉春(1934-1988)秦腔名家,陝西三原人。十三歲入周至宜春社學藝,先後拜師李瓊中、劉毓中、黃正德、王文鵬、蘇育民等,初習武生兼演小生,改工鬚生。五十年代初,焦曉春已經躋身於陝西省秦腔名演員之列。三十多年來,她在《黃鶴樓》、《轅門斬子》、《周仁回府》、《血淚仇》、《小刀會》等傳統戲和現代戲中生動地塑造了周瑜、楊延景、周仁、王仁厚、劉立川等一系列古今人物形象。

基本信息

生平事跡

早年生活

《哭祖廟》中劇照《哭祖廟》中劇照
焦曉春出身貧寒,四歲喪父,七歲被送去給人當童養媳。九歲學藝,先後入宜春劇社、雅化社、美化社、宣化社和戶縣劇社拜師學藝,先拜師李瓊中(秦腔皇帝)習武生兼演小生,後拜劉毓中(鬚生泰斗)為師改工鬚生,過的是飄零江湖、闖蕩南北、的艱苦生活。艱難困苦的砥礪,鍛鍊了她頑強的性格,也激發了她奮發學藝的精神。她由童養媳到秦腔名演員,其間隱含著無限悲辛。

工作經歷

焦曉春先生劇照焦曉春先生劇照
焦曉春十七歲時就成了聲震西北的秦腔名角。最初定工資時,一般演員月工資只有三四十元,她被破例定為月工資240元;她卻主動要求把她的工資降到120元,人格魅力可見一斑。焦曉春沒有上過學,識字不多,但她對藝術的態度嚴謹認真,總是虛心地向他人請教,從不以自己名滿西北而驕矜,只要到西安演出,她總是設法把劉易平等前輩藝術家請到台上做指導。
解放後,焦曉春藝術生命茁壯成長,為戲劇事業獻身的意志彌堅,堅持練功,演出不輟,藝術造詣日趨精深。她藝德高尚,技藝高超,深受觀眾愛戴和尊敬,在成名劇《轅門斬子》中飾楊延景,做工和唱腔俱佳,一聲“倒嚇的楊延景忙跪塵埃……”總是贏得滿場掌聲。一九四八年底,十三歲的焦曉春在西安大華劇社扮演《葫蘆峪》中的諸葛亮,精湛的演技在古城的觀眾中引起轟動,博得了“神童坤伶”的美名。1949年參加興平縣人民劇團,五十年代初,焦曉春已經躋身於陝西省秦腔名演員之列。一九五六年她以《葫蘆峪》這齣戲參加陝西省第一屆戲劇觀摩演出,獲演員一等獎。一九六零年參加陝西省戲曲青年演員會演,在《三娘教子》中扮演薛保,獲青年演員獎。

代表劇目

《葫蘆峪》中飾演諸葛亮《葫蘆峪》中飾演諸葛亮
由於病魔的糾纏,焦曉春文革中後期嗓音塌落,不得不退休,但她的心並未離開相依多年的戲曲舞台。她渴望制服病魔,再事演出。她說:“要傾盡餘生的精力,為澆灌戲曲新苗而努力”。焦曉春代表劇目有《葫蘆峪》、《轅門斬子》、《哭祖廟》、《蘇武牧羊》、《寶蓮燈》等,青年時曾演過《長坂坡》、《黃鶴樓》等文武小生戲。目下已知存世音像資料有:《葫蘆峪》(全本錄像,長安縣人民劇團助演)、《轅門斬子》(全本錄像)、《哭祖廟》(陝西人民廣播電台錄音)、《二堂舍子》(陝西人民廣播電台錄音)、《生死牌》(陝西人民廣播電台錄音)等。

藝術風格

《葫蘆峪》劇照《葫蘆峪》劇照
經過藝術上的磨練,藝術風格趨漸成熟。她的她音域寬廣,音質純厚,音量宏大;高音區清脆委婉,中音區圓潤甜美,低音區渾厚蒼勁;她的唱腔婉轉自如,若行雲流水;表演認真,唱做兼優、一絲不苟,唱腔風格上繼承了前輩名家王文鵬清俊灑脫的特點,又吸收了劉毓中慷慨激越的風格,通過長期的舞台實踐形成了自己奔放清郁、蒼勁古樸的藝術風格。行腔注重氣息運用,重喉音,吐字尖團講究,重生活氣息,唱腔韻味濃郁,膾炙人口,舞台做派瀟灑大氣,邊式凝練,非常善於表現各類不同性格和身份的人物。十三歲在西安大華劇社以《葫蘆峪》一劇轟動古城,博得了“神童坤伶”的美名。
《葫蘆峪》這個戲也由此成了她的代表作,一生常演不衰,同時在鬚生重頭戲《轅門斬子》也有相當造詣,頗受觀眾好評。由於病魔的糾纏,焦曉春文革中後期嗓音塌落,卻成就了戲中神品《葫蘆峪》,尤其是《祭燈》、《托印》兩折,功力稍遜者難辦。聽焦曉春晚年的戲,蒼涼惆悵,別有韻味;看她晚年的戲,形神俱佳,當為絕響。有女田傑承其藝。

存世音像

存世錄像

《葫蘆峪》(全本)(長安縣人民劇團助演)
《葫蘆峪-祭燈》(全折)(興平縣人民劇團助演)(1980年錄象)
《轅門斬子》(小全本)
《轅門斬子》(清唱片段)八賢爺和我做了對
《葫蘆峪》(清唱片段)魏延賊扇壞我命燈七盞
《葫蘆峪》(清唱片段)念弟子離南陽才疏學淺

存世錄音

《哭祖廟》(選場)(陝西人民廣播電台錄音)
《轅門斬子》(小全本)(與姚裕國等合作)
《二堂舍子》(全折)(陝西人民廣播電台1965年錄音)
《生死牌》(選段)(陝西人民廣播電台錄音)
《祭靈》(全段)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