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食賺鏹

無食賺鏹

相傳,昔時潮汕一農村,有一農戶,生有二子。大子叫阿光,生性忠直憨厚;二子阿亮,機靈聰明,厝邊人稱“活頭弟”。其母一向不喜阿光,偏愛阿亮,有好的東西通常都留給阿亮。
過去潮汕農村一般家庭都以“鹹菜”、“菜脯”為主要的佐飯小菜,有人形容說“菜脯鹹菜吃到勿”,“鹹菜菜脯愈吃愈困肚”,只有逢年過節才有魚或肉。有一天,阿光、阿亮的父親外出回家,買了幾條鹹魚,兄弟倆都十分口饞。開飯時,母親把魚頭給阿光,其身肉多則給阿亮,分好之後用碗碟蓋好。阿亮趁其兄不注意把魚頭偷吃,並謊稱給鄰居的貓叼走,其母既心疼又惱火,隨手用筷子頭對阿光腦袋一敲,一邊咒罵。這便是無食賺鏹的由來。
後來,阿光拜了村裡的一位石匠為師,專心學藝,石技日進。石匠愛其忠直,把獨生女許配給他,並把經營多年的石場交給阿光打理。由於經營出色,阿光成為當地有名的石場主,生意興隆,日子過得紅紅火火,聽說與外國也有生意往來。阿亮由於好食懶做,坐食山空,不久耍小聰明,專做一些空手套白狼的勾當,最終獲罪入獄,這是後話。
這兩兄弟的故事再一次論證“憨人有憨福”,“吃虧是福”的老話一點不錯。“吃虧”既是一種磨練,也是一種精神,一種境界!“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 與“吃得虧中虧,方得福外福”道理是一樣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