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
位於無錫惠農橋對面,歷史上無橋只有壩。該壩傳說是南宋韓世忠在這附近的黃天盪火燒金兀朮,火光耀得最亮的地方,故稱亮壩,現仍有“亮壩上”的地名。
歷史
清代,北鄉到城區的往來船隻,被亮壩攔住,不能直駛北塘和工運橋(當時尚未建橋,系一渡口),必須向西彎到顧橋卞進入轉水河。該河沿北閘街經石灰場轉彎、過泗堡橋,然後進入運河。船隻遠兜遠轉繞荷葉村一周,航程約3里,極不方便。不過,由於顧橋下為轉水河出入口要道,由此使北閘口一帶商業繁榮,店鋪毗鄰。清末八段米市中,北閘口也為其中之一。
民國初,無錫縣署決議拆除亮壩,以方便船隻往來。北閘口一帶商民生怕影響市面繁榮,藉口不能破壞風水,群起竭力反對,縣署只能作罷。1924年,縣議事會又重提拆除亮壩之事,因遭當地商民反對又未成。
1925年春,齊燮元軍隊潰逃到錫,北里人士為維持北塘地區治安起見,將亮壩拆除,使河道交通大為便利。亮壩拆除後,北閘口一帶市面漸趨衰落,商號和稅卡等紛紛遷到惠農橋附近。往昔檣帆林立、行船絡繹不絕的轉水河較前大為冷落。附近泗堡橋、荷葉村等處的船廠,紛紛將敞船隨意停泊在河內。顧橋下仍有少數航船停歇,北閘口尚有部分商號,市面才得以維持。亮壩拆除後,又在該處建造了亮壩橋,水陸交通皆稱便利。轉水河自此逐漸湮沒,至70年代,已成為歷史陳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