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演
中央電視台邀請了台灣著名導演楊雅喆(曾因執導《男朋友,女朋友》 一片獲金馬獎最佳導演提名)執導了這支以關注聽障兒童為主題的公益廣告。融合了中國人熟悉的家庭生活場景和溫馨治癒的畫面風格,聾兒的故事便在這裡展開。
![《無聲的世界》影片圖](/img/f/c7d/wZwpmL4MDNwMjM0cTN0ETN1UTM1QDN5MjM5ADMwAjMwUzL3UzLwc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背景介紹
據統計,中國有2700萬聽障患者。
其中0至6歲的聽障兒童約有13.7萬人,且每年新增兒童病例超過3萬人。這群被上帝關了靜音鍵的孩子,面臨著很多普通孩子難以想像的艱辛困難,而且往往不被社會了解。聽力障礙造成了孩子們難以掌握有聲語言,很難與他人正常交流,他們的性格、感情等方面的發展也都受很大影響。聽力障礙不僅會影響到孩子個人的發展,更會給家庭帶來巨大的壓力。一個家庭往往因為孩子無法用語言進行交流而陷入長期的沉默,為每個家庭成員帶來壓抑、痛苦、敏感。因此必須進行在兒童學習語言的關鍵期間進行語言訓練,幫助孩子學會說話,讓他們走出無聲世界,讓家庭重拾歡樂。關注聽障兒童,需要家庭、社會共同呼籲、努力。
花絮
片中小演員是真實的聽障兒童。
為真實呈現聽障兒童的生活狀態,導演特地尋找了真實的聽障兒童扮演孩子的角色。影視廣告業內有一個共識,孩子和動物的戲最難拍。對於一個聽障孩子來說,拍攝工作可謂難上加難。好在小演員一直在進行康復訓練,恢復了部分聽力,也能進行簡單的發音。拍攝剛剛開始時,導演先要和孩子的爸爸說戲,讓爸爸再和孩子溝通。沒過多久,小演員就熟悉了環境進入了狀態,可以直接領會導演的意圖了。值得一提的是,楊雅喆導演曾經拍攝過智障患者的紀錄片,專門學習過手語。口語手語的配合使用,讓溝通和拍攝工作順利開展。
片中出現的情景都是聽障兒童真實生活的再現。比如爸爸搖動撥浪鼓,發現孩子根本沒有反應;還有爸爸握著孩子的手觸摸自己的喉嚨,讓他感受說話時的聲帶振動,這是語言訓練中的常用方法。另外,如何傳達出家長複雜的心理感受成為拍攝的重點。從發現孩子對聲音不敏感時的擔憂恐懼,到確診之後難免的傷心難過;從千萬遍溝通訓練卻得不到絲毫回應的失望沮喪,到重整信心投入生活的自我激勵,所有的情感在最終孩子開口的那一刻用喜悅欣慰得到了釋放。
最後,孩子拉住要為自己報“仇”的爸爸的胳膊,輕輕地說:“爸爸,乖。”相信不少人看到這一幕,心都融化了。孩子雖然天生殘疾,但從小就很懂事,知道淡定,知道寬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