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籍簡介:
書名:無怨無悔農藝人生
作者:黃駿麒
出書機構:北京時代弄潮文化發展有限公司 時代文化出版社 老人出書網
合作宣傳:時代教育出版社 時代文獻出版社 時代作家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0年7月
字 數:204千字
頁 數:135
版 次:1版
開 本:850×1168 1/32
紙 張:膠版紙
包 裝:平裝
本書序文:
大作洋洋灑灑,拜讀受益良多。掩卷,書中那些洋溢著高尚情操和不畏艱難的精彩內容,仍
縈迴在腦際。如《赴非洲加納援外》中六十四個字的小結:“遠離祖國,身負重任;無私援助,種稻植棉;開花結果,自力更生;繁榮經濟,增進友誼。”“學白求恩,國際主義;學張思德,全心全意;學尋水記,增進友誼;學種茶記,為國爭光。”受援的加納人民稱讚中國專家:“中國人和氣、善良、熱情、真誠、無私、吃苦、平等待人,是世界上最好的人。”在這和諧的氛圍中,作者聯想到方誌敏給我們祖國描畫的藍圖:“到處都是活躍躍的創造,到處都是日新月異的進步,歡歌將代替了悲嘆,笑臉將代替了哭臉,富裕將代替了貧窮,康健將代替了疾苦,智慧將代替了愚昧,友愛將代替了仇殺,生之快樂將代替了死之悲哀,明媚的花園將代替了淒涼的荒地!”----讀著這些詩一樣的文句,多么令人激動。全書這樣叫人感動的精彩之處甚多:《訪問法國》中與新華社記者拍照的心情,法國人愛狗的實況寫生;《訪問美國》中對賭城的描繪,對公民文明習慣的敘述;《訪問澳大利亞》中對袋鼠等稀奇動物的生動介紹等等,無不增長了讀者的見識和陶冶著他們的心靈。書中給人印象很深的另一點是作者的刻苦、勤奮、堅毅、愛國、和高度的責任心。在貧困生活中奮發讀書,在惡疾纏身下樂觀戰勝,為了工作需要,攻克外語難關,扎紮實實地磨練了意志,實實在在地增長了才幹,終於鬥志昂揚地服從祖國需要,凱旋而歸地圓滿完成任務。如此等等,令人敬佩。
我沒有任何科技知識,對作者為國爭光做出的許多大貢獻,我無任何發言權。拜讀之後,我只是朦朧地覺得,這部作品,對親朋好友,對研究與作者研究相關的科技人物,很有參考價值。它會勾起親朋好友對生活的聯想意趣;它會對相關的科技研究者有深入探討的啟迪。
讀著大作,曾感念寫下一詩,錄如下:
立志遠征科技山,荊榛滿目敢登攀。
宵衣旰食攻關苦,點鐵成金碩果繁。
紫薯紅桃傳喜訊,白棉黃稻譜新篇。
行程十萬八千里,更上層樓摘桂冠。
書籍目錄:
序 5
國內回憶錄 6
(一)家庭,祖籍,居住地,父母,兄弟姐妹,家庭經濟 6
(二)童年、趣事、難忘的事 7
(三)求學 9
(四)參加工作 12
1.1956—1966 12
2.1966—1976年 14
3.1976年後 16
(五)在科研中求索 18
(六)喜獲科研成果 20
(七)組建自己的家庭、子女、孫輩、岳父母 21
(八)與疾病抗爭 22
(九)良師益友 26
1.十三位值得懷念的老領導,工農老幹部 26
2.老師、長輩、好友 29
(十)退休後的工作和生活 36
附屬檔案: 39
(一)簡歷 39
(二)主要經歷 39
(三)著作 40
(四)論文 41
(五)譯文 47
國外(境外)回憶錄 47
(一) 赴非洲加納援外 47
(二)訪問法國 62
(三)訪問象牙海岸 74
(四)訪問喀麥隆 77
(五)訪問巴西 79
(六)訪問美國 87
(七)訪問墨西哥 102
(八)訪問澳大利亞 114
(九)訪問台灣省 119
(十)訪問香港特別行政區 132
後記 134
原文摘錄:
……
童年時,我家住在黃陂北路江陰路口一條短巷,巷內有石庫門房屋6家,巷底為騎馬俱樂部。我父母住的一家石庫門房中,樓下和樓上都為房東親親阿婆家,親親爺爺是米高梅影片公司的高級職員。有時親親爺爺在客堂放映小電影,供大家觀看。大伯父母住樓上亭子間。我是黃家第一個大孫子,和父母住樓下灶披間,約12平方米。灶披間只有—扇天窗,牆壁四周全糊著英文報紙。俱樂部門外有一株70多年樹齡枝葉繁茂的大樹。夏天白晝知了聲響徹短巷,每當晚上,大人們就圍坐在大樹下說岳飛的故事。我當時三四歲,躺在木板上邊聽故事,邊進入夢鄉。何時父母將我抱入房內睡覺也不知道。上海黃陂北路18弄是新馬德里2條弄堂之一,北面一條是16弄。它的地界,西邊是黃陂北路,南邊是延安東路,東邊是八層樓,北邊是大沽路和武勝路。普善山莊在東北角。如今這塊地皮上是上海電信大樓。新馬德里是上海典型的石庫門房子,每幢住戶似上海滑稽戲“七十二家房客”一樣,三教九流的人物都有。里弄里有七、八家經營舊輪胎業作坊,有王桂卿、小王桂卿京劇演員家,有京劇服裝、道具出租店,有收音機維修店,洪長興羊肉館分館,印刷廠,紙盒廠,縫紉鋪,理髮店,老酒店,按摩院,有共產黨特科紅隊隊長家,有國民黨新成警察局探長家。我家住處,一樓前門客堂是浙江省台州人鄭成榮老闆經營的舊輪胎翻剝行業。一樓後門是浙江省紹興人王慶樣老闆開的寶大樣酒店。一樓樓梯閣下是大舞台劇場工作人員。二層閣樓是跑馬廳清潔工阿炳叔叔家。我們家住二樓前樓。後樓是姓楊的巫婆家。三層閣是揚州廚師家。
舊輪胎翻剝行業是廢物利用。先用木製翻剝機將舊汽車輪胎層層剝離開來。最外橡膠層作皮鞋底,裡層開發絲層作布鞋底,切下的邊邊角角作燃料,或溶化後作再生橡膠。共有七八家舊輪胎業,都是浙江省台州人經營。隨著生意興隆,他們聯合到普安路擴地經營,18弄僅作為居住地。全里弄里僅有一部公用電話就設在寶大祥酒店。酒店每天下午按時將黃酒送福州路幾家大飯店。酒店王老闆有三大特點:(1)黑心:做假黃酒。自來水加色素加酒糟,損人利己,害顧客。(2)苦心:勤儉辦事。製作熱酒錫壺(大、中、小)的工匠都是從紹興請來。從熔化錫條,到鑄造、敲打、成型。(3)善心:遇窮人、乞丐也給點接濟。一樓樓梯閣劉家系大舞台工作人員。二層閣樓阿炳叔叔長期失業,靠跑單幫度日,入不敷出。其妻最終用剪刀刺喉自殺身亡。二樓後樓是姓楊的巫婆家。經常裝瘋,“觀世音附身”,口吐白沫,胡言亂語,愚弄百姓,騙取錢財。三層閣是揚州廚師家。我家住在二樓前樓約20平方米,住8人(大伯父母2人,我父母和子女4人),分別睡2張大床,祖母、姑姑2人睡地鋪)。隨著人口的增長,我家搭了前三層閣,由祖母、我、大妹居住。三叔住在後三層閣。大伯父母和孩子住到隔壁房號去。1955年後我們家10人搬到父親工作單位分配的宿舍。從此黃陂北路樓上前後全由大伯一家居住了。直到要建上海電信大樓時,大伯家才搬遷到董家渡碼頭附近的新公房居住。
住在黃陂北路時期有幾件難忘的事:
1. 趣事
①乘涼和曬太陽。每到夏天晚飯後,祖母搬了小板凳帶我們孫兒女們去東邊八層樓下乘涼;每到冬天上午,祖母搬了小板凳帶我們孫兒女們去西邊黃陂北路愛多亞路口(後改為延安東路)南洋汽車配件行門口曬太陽。
②組裝礦石收音機。本著好奇心,用稿費買零件,組裝。地線接在一樓自來水龍頭上,機子安裝在三層閣樓小床邊,經多次試驗總算收到聲音,又調整礦石靈敏度的選擇,終於達到最佳狀態。主要用來收聽廣播英語學習和新聞節目。
③學腳踏車。孫震華是我國中三時最親密的朋友。成績優秀,後考取上海交通大學電機系。他家在延安東路黃陂北路口,開設一家腳踏車行。就是他教會我學腳踏車的。他借了一輛26寸腳踏車給我學,先死上車,他扶在後面,要我放心踏,我—直順利往前進。事實上,他早已脫手。就這樣一次學會。只要膽大,心裡不怕,就能學會。之後,活上車、活下車、左右轉彎、剎車,在大馬路上行駛。騎了100多次後,就熟練了。居然,17歲的我,可以從市中心家騎腳踏車過外白渡橋到江灣復旦大學親戚家;可以從市中心家騎腳踏車到淮海西路泰安路父親工作單位;可以從市中心家騎腳踏車到真如親戚家。
④過春節。每年春節初一起床後翻轉枕頭,如藏有一包青鹽桔子皮,就高興不得了。每年過春節時,浙江台州人總要包許多許多卷餅筒,從初一吃到初五。不但自己食用,還送親朋好友。將豆芽、冬粉、乾子、肉絲、蝦米、香菇、金針菜等混合炒熱後,外用薄薄的大麵餅包裹起來食用。別有一格風味。每年春節,一樓鄭老闆家總要送我家一批“卷餅筒”,高高興興過春節。
⑤做“道場”和過中秋。整個裡弄最熱鬧的是一年一度做道場。各家捐款做道場,道教樂隊鬧一天。晚上將各種紙糊的牛鬼蛇神付之一燒升天,消災保平安。還有中秋節,各家在前後門燒香斗,待明月當空,香斗燒完後,小孩們高興地吃月餅、芋艿、柿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