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命運的人生

《無命運的人生》是凱爾泰斯·伊姆雷創作的第一部小說,同時也是文學界所公認的其最重要的一部作品。 《無命運的人生》的主人公是一個十四歲的猶太少年:克韋什·哲爾吉。 我也和我媽媽說了幾句話,我已經不記得說的是什麼了。

圖書信息

無命運的人生
作 者: (匈)伊姆雷 著,許衍藝 譯
出 版 社: 譯林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10-1-1
字 數: 148000
開 本: 16開
定價:¥25.00

內容簡介

《無命運的人生》是2002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凱爾泰斯的代表作,是他根據自己在集中營的親身經歷寫成的一部自傳體小說。
1944年春,布達佩斯的十四歲少年克韋什·哲爾吉在上班途中被抓到集中營。從奧斯威辛到布痕瓦爾德,再到蔡茨,老實、樂觀的哲爾吉和大多數犯人一樣自然地適應著越來越惡劣的生存環境,直到後來身體嚴重衰竭,喪失求生的意志。
小說採用的同步敘述方式隔絕了後來的認識水平。在主人公天真、平靜的講述中很少有對當時情景的解釋、評判。在他的眼裡,集中營里發生的一切都很自然,儘管環境惡劣,但也並非沒有幸福的時光。正是這一類題材通常所需要的道德憤慨和形而上之抗議的缺席,反而使作品具有一種震撼人心的真實感。

作者簡介

凱爾泰斯·伊姆雷(1929— )匈牙利猶太作家,2002年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14歲被納粹投入集中營,1945年獲救。1975年,以他在集中營的生活為背景的處女作《無命運的人生》出版,這也是他最著名的作品。它與長篇自傳體小說《慘敗》和《為一個未出生的孩子哭禱》通常被稱作凱爾泰斯大屠殺小說的三部曲。另有《英國旗》、《苦役日記》等中篇小說。他的演講和隨筆被收理成《作為一種文化的大屠殺》、《行刑隊再次上膛前的瞬間靜默》以及《被放逐的語言》等集子出版。 凱爾泰斯的作品儘管內容各不相同,但實際上都從各個不同角度傳達著同一個主題——大屠殺。作者通過描述自己在集中營的親身經歷,探索著這樣一種可能性:在人類屈服於社會強權的時代個人如何繼續生活和思考。
作者: (匈)凱爾泰斯·伊姆雷
譯者: 許衍藝
頁數: 218
定價: 16.0
裝幀: 平裝
出版年: 2003-12-1
出版社: 上海譯文出版社
簡介 ······
這部自傳式成長小說的主人公是一個十四歲的猶太少年柯韋什·久爾吉。他以一種特有的、猶疑而迂曲的方式講述了1944年春他的家庭送父親去勞動集中營、兩個月後他本人在上班途中被抓到奧斯威辛集中營、然後轉往布痕瓦爾德集中營、又從那裡去了蔡茨集中營,後來被遣送回布痕瓦爾德集中營,最後於1945年春與為數不多的倖存者一起返回匈牙利的故事。在久里(久爾吉的暱稱)的講述中,集中營的生活如同單調乏味而又真實的日常生活一樣,有苦痛,有無聊,也有歡愉與幸福。與其他所有的犯人一樣,久里也在一步步地適應著集中營里越來越惡劣的生活條件,直至他的身體嚴重衰竭,最終他放棄了生的抗爭。但就在此時,完全出乎他預料的是,集中營醫院裡的醫生和護士們對他進行了救治和照料,這讓長期生活在驚恐與懷疑中的少年百思不得其解。少年生存了下來。回到家鄉後,久里發現,發生過的一切無法傳達,在犧牲者和局外人之間存在著一道不可逾越的鴻溝。站在兩個時代交替的門檻上,少年帶著他的過去,準備繼續他那“無法繼續的生活”。
作者簡介 ······
凱爾泰斯·伊姆雷,1929年11月9日出生於匈牙利布達佩斯一個猶太裔的普通市民家庭。1944年,14歲的凱爾泰斯被投到德國納粹設在波蘭的奧斯維辛集中營,之後又被轉到了德國境內的布亨瓦爾德集中營,直到1945年被蘇軍解放。1949年在布達佩斯《火花》報社開始了最初的記者生涯,1953年開始自由撰稿人的寫作生涯。先後寫過三部音樂輕喜劇,並獲得成功。六十年代初,開始創作第一部長篇小說——《命運無常》。1975年,以自己少年時代在納粹集中營的經歷為素材創作的自傳體小說《命運無常》經過了近十年的輾轉努力,終於得以出版。六七十年代,翻譯了大量的德文作品,其中主要有:尼采、弗洛伊德、維根斯坦等。1977年發表兩部中篇小說《尋蹤者》和《偵探故事》,之後相繼出版長篇自傳體小說《慘敗》、《為一個未出生的孩子哭禱》,中篇小說集《英國旗》,日記體文集《船夫日記》及《另一個人》,思想文集《被放逐的語言》與電影劇本《命運無常》等。曾獲德國布萊登圖書大獎,匈牙利最高國家文學大獎——科舒特獎,德國語言與詩歌學院一等獎,萊比錫書展大獎,德國國家最高文藝獎等多項國際大獎。2002年榮獲諾貝爾文學獎。

編輯推薦

沒什麼荒謬是我們不能夠自然地生活於其中的。
——《無命運的人生》
我們將強加給我們的決定當成一種事實自始至終地生活於其中,而不是生活在我們自己的(相對的)自由所帶來的必然性中,我便稱之為無命運。
——凱爾泰斯·伊姆雷
他的作品對脆弱的個人在對抗強大的野蠻強權時的痛苦經歷進行了深入的刻畫,而其自傳體文學風格也具有獨特性。
——瑞典學院
應該慢慢品味——只有通過研讀它的細微之處我們才能夠欣賞這樣一部華美而又誠摯的人類心靈的證言。
——《華盛頓時報》
《無命運的人生》是凱爾泰斯·伊姆雷創作的第一部小說,同時也是文學界所公認的其最重要的一部作品。瑞典文學院在陳述凱爾泰斯的獲獎理由時,將《無命運的人生》視為凱爾泰斯的代表作,進行了重點介紹和評價。
《無命運的人生》的主人公是一個十四歲的猶太少年:克韋什·哲爾吉。他以一種特有的、猶疑而迂曲的方式講述了1944年春他的家庭如何送父親去勞動集中營,兩個月後他本人在上班途中如何被投入奧斯威辛,後來又被轉送到布痕瓦爾德和蔡茨集中營,但他適應了環境並生存了下來,最後於1945年春與為數不多的倖存者返回匈牙利的故事。

章節試讀

今天我沒有去上學。也就是說我去了,但只是去請求班主任允許我回家。我把我父親的信也交給了他,信里稱“家中有事”,請老師準我的假。老師問,家中到底有什麼事?我告訴他,我父親要去服勞役了。他便不再追問下去。
我沒有回家,而是匆忙朝我們家店鋪的方向趕去。我爸爸說,他們在那兒等我。他還補充了一句,要我快些,因為可能會需要我。事實上,他是因此才請求學校允許我回家的。或者也有可能,是為了讓我“在他背井離鄉前的這最後一天待在他身旁”;因為這句話他也說過,不過,是在另一個時候。他對我媽媽說過,我記得,是在早上他給她打電話的時候。要知道,今天是星期四,在每周的這一天還有星期天,嚴格地說,我的下午是屬於我媽媽的。但我爸爸告訴她:“我今天無法讓久爾考到你那裡去。”這時他提出了這個理由。不過,也有可能並非如此。由於昨夜有空襲警報,今天早上我有點兒困,或許我記錯了。但有一點我可以肯定:他說過這句話。如果不是對我媽媽說過,便是對別人說過。
我也和我媽媽說了幾句話,我已經不記得說的是什麼了。我覺得,她似乎有些怪罪我,因為當時有我爸爸在場,我不得不簡短地和她說話:畢竟今天我應該照顧他的心情。我已經打算出門了,我的後媽又在前廳里和我講了幾句私密的話,當時只有我們兩人在場。她說,她希望,在這樣一個對我們來說如此不幸的日子裡,“她也能夠看到我有得體的表現”。我不知道對此該說些什麼,所以就什麼也沒有說。但或許她誤解了我的沉默,因為她當時馬上接著說道,她這番提醒的目的並不是要觸動我敏感的神經,她知道,那是多餘的。因為她相信,作為一個即將年滿十五歲的大男孩,我能夠掂量出我們所遭遇到的打擊的分量。我點了點頭。我看到,對此她就已經滿足了。她還抬起手朝我這個方向做了一個動作,我已經開始害怕了,她該不會是想擁抱我吧。但後來她還是沒有這么做,只是深深地嘆了一口氣,聲音有些發抖。我發現,她的眼睛也濕潤了。真令人難堪。隨後我就可以走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