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是一個存在的過程。
人生,是一個不以生為始,不以死為終的過程。
人生亦就是在這理想與現實中輾轉,在這入世與出世中徘徊,在這有緣與無緣間飄泊。活著的時候因為精神的富足才具有生命,逝去了之後靈魂的永駐才能延續生命。無論生活怎樣平凡與苦悶,無論人生怎樣失意與壓抑,都不要輕言沒有了希望,都不要輕易放棄了努力。沒有了一生的執著,沒有了一生的激情,縱然是活著,活著又有何滋味? ——《激情人生》
原文欣賞
前幾天編輯雜誌時,從桌上厚厚的一堆稿件中發現了這樣一篇文章,一個即將走出學校、步入社會的技校生的心語:“我只是一個中技生,一沒文憑,二沒工作經驗,誰會用我們………往日的美好構想,變成了對現實的無奈,變成了每日的哀嘆。我在大街上遊蕩,感覺像被社會拋棄的人……”
看罷,心中異常沉重。誠然,理想與現實是有差距的,有時甚至是很大的。當心中美好的憧憬與願望同現實的無情與殘酷發生猛烈的撞擊時,身心就變得那般無力、那般無奈、那般脆弱、那般不堪一擊。昔日的理想如同昨日黃花,往日的激情恍若消逝流水,一去不返了。於是,就逐漸頹唐、悲觀、怨天尤人,抑或是安於現狀、得過且過,再或是被生活與歲月磨得無棱無角,看慣了平庸,習慣了世俗。總之,那曾經擁有的熱情與夢想、昂揚與純真都變得無影無蹤;再沒有了對生活的激情,人就在這在已經逝去和即將逝去的日子里迷失了自己的希望和方向。我想,這樣的人,即便是作為再普通不過的一個平常人,他也只是在活著,而不是在生活。美好的生活需要有追求來支撐,真正的人生需要有激情來作伴。
人生,是一個存在的過程。
人生,是一個不以生為始,不以死為終的過程。
曾幾何時,我也覺得迷惘,也覺得無助。面對時光的飛逝,面對世事的紛芸,面對壯志的難酬,思緒萬千,“實迷塗其未遠,覺今是而昨非”,問天地之蒼茫 ,嘆人世之多變。然而,人生亦就是在這理想與現實中輾轉,在這入世與出世中徘徊,在這有緣與無緣間飄泊。活著的時候因為精神的富足才具有生命,逝去了之後靈魂的永駐才能延續生命。人活著累一點、苦一點並不是問題,但一個人活著沒有勁就大大的有問題了。無論生活怎樣平凡與苦悶,無論人生怎樣失意與壓抑,都不要輕言沒有了希望,都不要輕易放棄了努力。沒有了一生的執著,沒有了一生的激情,縱然是活著,活著又有何滋味?
醉過方知酒濃,愛過方知情重,嘗試過方知箇中的酸甜苦痛。不經歷風雨,怎么見彩虹?也許我們應當感激上蒼給我們的種種不平,種種磨練。它使我們更加成熟、更加理性、更加清醒、更加堅韌。對我們來說,一時的不平與壓抑又算得了什麼?沒有文憑就努力去拿,沒有經驗就努力去學,只要你心中還有夢,只要你還有對生活的激情。
有藍天的呼喚,就不能讓奮飛的翅膀在安逸中退化;有大海的呼喚,就不能讓搏擊的勇氣在風浪前卻步;有遠方的呼喚,就不能讓尋覓的信念在走不出的苦悶中消沉。
既然不相信宿命的發生,就要用實際行動去回答宿命;既然不相信命運的安排,就要敢於把命運發來的險球給它扣將回去;既然不相信自己注定就是平庸,就要試著把自己投入到鑄就輝煌的驚心動魄之中。
把不滿表達成上進,把委屈升華為不屈,把失意改寫成冷峻。從一時的壓抑中醞釀出一生的執著,從一時的失意中迸發出一生的激情。
生活,要有追求永支撐;人生,要有激情常相伴。
作者簡介
黎陽,著名新生代女作家,研究生,大學客座教授。曾任刊物主編,電視台節目主持人,大型企業文化總監,文化公司總經理等。自幼酷愛文學,擅長演講,多次在國內各類文學大賽中獲獎。著有散文集《激情人生》、詩集《朝陽集》、中篇小說《永遠的守候》,長篇小說《何處是歸程》、編譯作品《處世手冊》、《絕妙口才》(作為北京市豐臺區公務員培訓教材),《秋的懷念》(韓菁清、梁實秋純美愛戀真情紀事) 等。代表作《何處是歸程》被列入“暢想2003提高個人修養的十本好書”之中,亦被選為大學當代文學必讀書目,獲《十月》雜誌社和中央電視台舉辦的“首屆文學新世紀優秀作品獎”。致力於口才學和成功學培訓,在西安、南京、上海、武漢、成都等全國各大中專院校進行了以“文化、社會、人生”為主題的巡迴演講,引起了強烈的反響,被評論界譽為獨特的“黎陽”現象。創辦個人網站黎陽心語文室 ,致力於優秀中國文化的傳播。內容豐富,已與海內外很多知名文學、傳媒、學術網站建立了友好合作關係。
教學教案
第一課時
一、營造氛圍,激發興趣。
1.教師多媒體展示畫面,浮現文字:在驚濤駭浪面前,膽小懦弱的人感到恐懼;勇敢堅強的人會感到愉悅,認為這是一種難得的人生享受,這就體現了不同的人生態度。
2.導入新課:我們面對的人生也如此,人生的天空,有晴空萬里也有陰靄密布;人生的道路,有平坦寬闊也有荊棘叢生,那么我們應當怎樣對待呢?今天我們就追隨一位很有靈性的女作家黎陽,和她一起去領略、感悟《激情人生》。
二、讓學生根據網上搜尋的情況,說說“我眼中的黎陽”,老師補充介紹。(見多媒體課件)
黎陽,四川青年女作家,研究生。曾任刊物主編,電視台節目主持人。自幼酷愛文學,擅長演講,多次在國內各類文學大賽中獲獎。中學時代起就多次參加各類演講賽、辯論賽等,均名列前茅。著有散文集《激情人生》、詩集《朝陽集》、中篇小說《永遠的守候》,長篇小說《何處是歸程》。代表作《何處是歸程》與張海迪的《絕頂》同被列入“暢想2003:提高個人修養的十本好書”之中,亦被選為大學當代文學必讀書目。
三、朗讀欣賞
1.出示與內容相符的不同畫面,配以輕音樂,教師範讀。(見多媒體課件)
2.隨機找幾名學生讀文章,要求讀出感情、語氣。其他同學認真聽,能夠指正朗讀時的錯誤,了解文章內容是由幾部分安排的。
3.全班齊讀文章,把握文章的重點部分與重要語句,用圈點的批註的方式標示出來。
四、整體感知
1.在剛才反覆朗讀的基礎上,讓學生談一談對本文的總體感覺。學生可以從內容、結構、語言、修辭等方面談出自己的感觸最深之處。(見多媒體課件)
2.教師質疑:
(1)用一句話概括,文章開頭寫了什麼內容?
(2)作者為什麼要寫自己曾經迷惘的體驗?
(3)最後一段在全文中有什麼作用?
以此梳理出文章的脈絡:一份中技生的來稿(1)——自己曾經迷惘的體驗(2—4)——揭示人生的真諦(5—9)
這樣安排結構的好處:學生容易從巨觀的角度閱讀文章,能從更深層次的體會作者要表達的意圖。(見多媒體課件)
辨析品味 揣摩語言
他也只是在活著,而不是在生活。"活著"意在強調物質的存在,而"生活"意在強調精神的追求和人生的價值。
辨析品味
美好的生活需要有追求來支撐,真正的人生需要有激情來作伴。一個人如果沒有追求就會失去生活的信念,如同航行在茫茫大海中的一隻帆船迷失了方向;一個人如果沒有激情,碌碌無為的活著,就不會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無論生活怎樣平凡與苦悶,無論人生怎樣失意與壓抑,都不要輕言沒有了希望,都不要輕易放棄了努力。生活不可能一帆風順,人生的道路也有荊棘叢生的時候,只要心中有夢想,不放棄一線希望,就會創造出生活的奇蹟。
辨析品味
醉過方知酒濃,愛過方知情重,嘗試過方知箇中的酸甜苦痛.不經歷風雨,怎么見彩虹? 說明了人生是一個體驗、感悟、沉澱的過程,真正有價值的人生不在於結果,而重在過程。
有藍天的呼喚,就不能讓奮飛的翅膀在安逸中退化;有大海的呼喚,就不能讓搏擊的勇氣在風浪前卻步;有遠方的呼喚,就不能讓尋覓的信念在走不出的苦悶中消沉。有了理想,明確了目標,就會產生前進的勇氣和動力,夢想如同明燈,給人生的跋涉指明前進的方向.人人都需要呼喚,需要夢想,唯有如此,才能喚起希望,喚起奮發的力量。
辨析品味
既然不相信宿命的發生,就要用實際行動去回答宿命;既然不相信命運的安排,就要敢於把命運發來的險球給它扣將回去;既然不相信自己注定就是平庸,就要試著把自己投入到鑄就輝煌的驚心動魄之中。人生不能沒有理想,但有了理想,必須要付出行動,才能變成現實,人生的成敗把握在自己的手上,就看你如何對待它.付出自己的努力,抓住每一次機會,那成功就離你不遠了。
辨析品味
把不滿表達成上進,把委屈升華為不屈,把失意改寫成冷峻.從一時的壓抑中醞釀出一生的執著,從一時的失意中迸發出一生的激情。在人生中遇到挫折,我們如果用一種積極的心態對待它,就會有收穫.把生命中的每一次挫折看成風雨中的一道門坎,每一次承受,每一次超越都意味著一次生命的成熟。
拓展延伸 暢談感悟
以"我看人生"為話題,展示自己搜尋的種種人生境遇,談談自己的感悟.
張海迪的人生
活著就要做個對社會有益的人
楊利偉的人生
我為偉大祖國而感到驕傲!
比爾·蓋茨的人生建議
電視劇並不是真實的生活,真實生活的每個人都不得不離開咖啡店而去工作.
朱軍的人生
機遇從不光顧沒有準備的人!
課堂練習
1.閱讀下列文段,完成下面的問題.有藍天的呼喚,就不能讓奮飛的翅膀在安逸中退化;有大海的呼喚,就不能讓搏擊的勇氣在風浪前卻步;有遠方的呼喚,就不能讓尋覓的信念在走不出的苦悶中消沉. (1)概括其主旨. 要以積極的心態為理想而奮鬥 (2)反覆閱讀揣摩、仔細辨析與品味以上文字,說說使用了哪幾種修辭手法?有何表達作用? 排比、擬人、語言流暢、富於節奏、形象突出、富有文采
2.聯繫上下文意,辨析、品味文中的這段話,回答問題.人生亦就是在這理想與現實中輾轉,在這入世與出世中徘徊,在這有緣與無緣中飄泊.活著的時候因為精神的富足才具有生命,逝去了之後靈魂的永駐才能延續生命.(1)辨析這段文字中兩個句子之間的關係. 後一句是前一句內容的承接,意義上的升華.(2)仔細品味,這段文字使用了什麼修辭手法,它們的表達效果是什麼.排比.能表達作者強烈的感情,增強語言的氣勢,突出意思的重心.
五、小結
1.本文是一篇散文,作者針對中職學校學生在職業與理想之間的矛盾,闡述了關於人生的哲理:美好的生活,要有追求來支撐;真正的人生,必須有激情來做伴。前面的敘述為後文的議論打下基礎。
2.本文的語言雋永,富有哲理,相信大家一定會有所體會。
六、布置作業
1.把自己喜歡的句子圈點出來,能夠說出一兩句自己喜歡的原因。
2.讀了文章後,結合從網上所蒐集的種種人生,談談自己對人生有何感悟?製成幻燈片,供課上交流。[1]
隨想:黎陽的《激情人生》,引人振奮,催人奮發。人生原本是苦的極致,再苦一點又有什麼不同?既然做不到“引壺觴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顏”,那為什麼不“乘萬里鳳,破萬里浪”,積極一點呢?
教學習題
選例一:閱讀下文,完成19~22題。(18分)
激情人生
黎 陽
前幾天編輯雜誌時,從桌上厚厚的一堆稿件中發現了一篇文章,寫的是一個即將走出學校、步入社會的技校生的心語:“我只是一個中技生,一沒文憑,二沒工作經驗,誰會用我?往日的美好理想,變成了對現實的無奈,變成了每日的哀嘆。我在大街上遊蕩,感覺像被社會拋棄的人……”
看罷,心中異常沉重。誠然,理想與現實是有差距的,這差距有時甚至是很大的。當心中美好的憧憬與願望同現實的無情與殘酷發生猛烈的撞擊時,身心就變得那般無力,那般無奈,那般脆弱,那般不堪一擊。昔日的理想如同明日黃花,往日的激情恍若流水,一去不復返了。於是,就逐漸頹唐、悲觀、怨天尤人,抑或是安於現狀、得過且過,再或是被生活與歲月磨得無棱無角,看慣了平庸,習慣了世俗。總之,那曾經擁有的熱情與夢想、昂揚與純真都變得無影無蹤;再沒有了對生活的激情,人就在這已經逝去和即將逝去的日子裡迷失了自己的希望和方向。我想,這樣的人,即便是作為再普通不過的一個平常人,他也只是在活著,而不是在生活。美好的生活需要有追求來支撐,真正的人生需要有激情來作伴。
人生,是一個存在的過程。
人生,是一個不以生為始,不以死為終的過程。
曾經,我也覺得迷惘,也覺得無助。面對時光的飛逝,面對世事的紛紜,面對壯志的難酬,思緒萬千,“實迷途其未遠,覺今是而昨非”,問天地之蒼茫,嘆人世之多變。然而,人生亦就是在這理想與現實中輾轉,在這入世與出世中徘徊,在這有緣與無緣間漂泊。活著的時間因為精神的富足才具有生命,逝去了之後靈魂的永駐才能延續生命。人活著累一點、苦一點並不是問題,但一個人活著沒有勁就大大的有問題了。無論生活怎樣平凡與苦悶,無論人生怎樣失意與壓抑,都不要輕言沒有了希望,都不要輕易放棄了努力。沒有了一生的執著,沒有了一生的激情,縱然是活著,又有何滋味?
醉過方知酒濃,愛過方知情重,嘗試過方知箇中的酸甜苦痛。不經歷風雨,怎么見彩虹?也許我們應當感激上蒼給我們的種種不平,種種磨鍊。它使我們更加成熟,更加理性,更加清醒,更加堅韌。對於我們來說,一時的不平與壓抑又算得了什麼?沒有文憑就努力去拿,沒有經驗就努力去學,只要你心中還有夢,只要你還有對生活的激情。
有藍天的呼喚,就不能讓奮飛的翅膀在安逸中退化;有大海的呼喚,就不能讓搏擊的勇氣在風浪前卻步;有遠方的呼喚,就不能讓尋覓的信念在走不出的苦悶中消沉。
既然不相信宿命的發生,就要用實際行動去回答宿命;既然不相信命運的安排,就要敢於把命運發來的險球給它扣將回去;既然不相信自己注定平庸,就要試著把自己投入到鑄就輝煌的驚心動魄之中。
把不滿表達成上進,把委屈升華為不屈,把失意改寫成冷峻。從一時的壓抑中醞釀出一生的執著,從一時的失意中迸發出一生的激情。
生活,要有追求永支撐;人生,要有激情常相伴。
19.這篇散文中,作者認為“活著”與“生活”的區別是什麼?根據文意,簡要回答。(5分)
答案:“生活”必須是有追求、有激情的,而“活著”沒有。
20.作者為什麼認為“人生,是一個不以生為始,不以死為終的過程”?(5分)
答案:活著的時候因為精神的富足才具有生命,逝去了之後靈魂的永駐才能延續生命。
21.文章最後三段寫了當一個人面對失意與壓抑時,應該執著追求、迸發激情,用實際行動去回答宿命論。請你結合全文,分析這樣寫的作用和好處。(4分)
答案:①照應前文中技校生的困頓和“我”的心情的沉重;②深化文章主題,點明主旨。
22.下列對這篇散文的賞析,正確的兩項是(4分)( )
A.本文以一位技校生對人生的困惑開篇,引出作者對人生的思考,以人生需要激情常相伴結篇,脈絡清晰,表達了一種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
B.“人生亦就是在這理想與現實中輾轉,在這入世與出世中徘徊”,“入世”指人降生到這世上,“出世”則指人的逝去。
C.第六段寫人生中的種種不平、磨鍊會使我們更加成熟,更加理性……我們沒有理由不坦然接受它,沒有理由不歡迎更多磨鍊的到來。
D.因為“人生,是一個存在的過程”,所以作者認為人在這一過程中應該不懈追求“精神的富足”“靈魂的永駐”,飽含激情地生活。
E.最後一段,作者用一個對偶句肯定了生活中需要有追求和激情,簡單明了,卒章顯志,給予那些身處厄境的人們以啟迪和激勵。
解析:B.“入世”指投身到社會中,“出世”指超脫人世。C.可以“坦然接受”“不平”“磨鍊”,但是不必歡迎更多磨鍊的到來。E.“卒章顯志”是文章結束才表露主旨的意思,而文中第二段已流露出作者的主旨。
答案:AD
教學資料
《閱讀與作文(高中版)》
《請把這一段路留給我自己》
《中學生魅力閱讀(影響你一生的經典美文)》
《高三語文閱讀與寫作一周精練》 粵教版
影響青年人的多情女作家
讀她的文字,我們在享受作品帶來精神愉悅的同時,也產生無窮的沉思和無盡的遐想。她就這樣以她女性特有的全方面的敏感,用淵博的東西方文化知識和豐富的古典文化底蘊,本著為弘揚和傳播優秀的中國文化這一遠大理想,以對祖國母親的赤子之心和對改革開放的希望之心為我們奉獻了一部部充滿理想主義和唯美主義的文學佳作……
附:天津市高等學校春季招生統一考試語文考試大綱
教學教案
營造氛圍
1.教師多媒體展示畫面,浮現文字:在驚濤駭浪面前,膽小懦弱的人感到恐懼;勇敢堅強的人會感到愉悅,認為這是一種難得的人生享受,這就體現了不同的人生態度。
2.導入新課:我們面對的人生也如此,人生的天空,有晴空萬里也有陰靄密布;人生的道路,有平坦寬闊也有荊棘叢生,那么我們應當怎樣對待呢?今天我們就追隨一位很有靈性的女作家黎陽,和她一起去領略、感悟《激情人生》。
了解作者背景
讓學生根據網上搜尋的情況,說說“我眼中的黎陽”,老師補充介紹。(見多媒體課件)
黎陽,著名新生代女作家、演講家。曾任刊物主編,節目主持人。自幼酷愛文學,擅長演講,多次在國內各類文學大賽中獲獎。中學時代起就多次參加各類演講賽、辯論賽等,均名列前茅。著有散文集《激情人生》、詩集《朝陽集》、中篇小說《永遠的守候》,長篇小說《何處是歸程》。代表作《何處是歸程》與張海迪的《絕頂》同被列入“暢想2003:提高個人修養的十本好書”之中,亦被選為大學當代文學必讀書目。2013年入選澳大利亞新南威爾斯州中學的華文教材。
朗讀欣賞
1.出示與內容相符的不同畫面,配以輕音樂,教師範讀。(見多媒體課件)
2.隨機找幾名學生讀文章,要求讀出感情、語氣。其他同學認真聽,能夠指正朗讀時的錯誤,了解文章內容是由幾部分安排的。
3.全班齊讀文章,把握文章的重點部分與重要語句,用圈點的批註的方式標示出來。
整體感知
1.在剛才反覆朗讀的基礎上,讓學生談一談對本文的總體感覺。學生可以從內容、結構、語言、修辭等方面談出自己的感觸最深之處。(見多媒體課件)
2.教師質疑
(1)用一句話概括,文章開頭寫了什麼內容?
(2)作者為什麼要寫自己曾經迷惘的體驗?
(3)最後一段在全文中有什麼作用?
以此梳理出文章的脈絡:一份中技生的來稿(1)——自己曾經迷惘的體驗(2—4)——揭示人生的真諦(5—9)
這樣安排結構的好處:學生容易從巨觀的角度閱讀文章,能從更深層次的體會作者要表達的意圖。(見多媒體課件)
辨析品味
他也只是在活著,而不是在生活。"活著"意在強調物質的存在,而"生活"意在強調精神的追求和人生的價值。
美好的生活需要有追求來支撐,真正的人生需要有激情來作伴。一個人如果沒有追求就會失去生活的信念,如同航行在茫茫大海中的一隻帆船迷失了方向;一個人如果沒有激情,碌碌無為的活著,就不會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無論生活怎樣平凡與苦悶,無論人生怎樣失意與壓抑,都不要輕言沒有了希望,都不要輕易放棄了努力。生活不可能一帆風順,人生的道路也有荊棘叢生的時候,只要心中有夢想,不放棄一線希望,就會創造出生活的奇蹟。
醉過方知酒濃,愛過方知情重,嘗試過方知箇中的酸甜苦痛.不經歷風雨,怎么見彩虹?說明了人生是一個體驗、感悟、沉澱的過程,真正有價值的人生不在於結果,而重在過程。
有了理想,明確了目標,就會產生前進的勇氣和動力,夢想如同明燈,給人生的跋涉指明前進的方向.人人都需要呼喚,需要夢想,唯有如此,才能喚起希望,喚起奮發的力量。
既然不相信宿命的發生,就要用實際行動去回答宿命;既然不相信命運的安排,就要敢於把命運發來的險球給它扣將回去;既然不相信自己注定就是平庸,就要試著把自己投入到鑄就輝煌的驚心動魄之中。人生不能沒有理想,但有了理想,必須要付出行動,才能變成現實,人生的成敗把握在自己的手上,就看你如何對待它.付出自己的努力,抓住每一次機會,那成功就離你不遠了。
把不滿表達成上進,把委屈升華為不屈,把失意改寫成冷峻.從一時的壓抑中醞釀出一生的執著,從一時的失意中迸發出一生的激情。在人生中遇到挫折,我們如果用一種積極的心態對待它,就會有收穫.把生命中的每一次挫折看成風雨中的一道門坎,每一次承受,每一次超越都意味著一次生命的成熟。
拓展延伸
以"我看人生"為話題,展示自己搜尋的種種人生境遇,談談自己的感悟.
張海迪的人生
活著就要做個對社會有益的人
楊利偉的人生
我為偉大祖國而感到驕傲!
比爾·蓋茨的人生建議
電視劇並不是真實的生活,真實生活的每個人都不得不離開咖啡店而去工作.
朱軍的人生
機遇從不光顧沒有準備的人!
課堂練習
1.閱讀下列文段,完成下面的問題.有藍天的呼喚,就不能讓奮飛的翅膀在安逸中退化;有大海的呼喚,就不能讓搏擊的勇氣在風浪前卻步;有遠方的呼喚,就不能讓尋覓的信念在走不出的苦悶中消沉.(1)概括其主旨.要以積極的心態為理想而奮鬥(2)反覆閱讀揣摩、仔細辨析與品味以上文字,說說使用了哪幾種修辭手法?有何表達作用?排比、擬人、語言流暢、富於節奏、形象突出、富有文采
2.聯繫上下文意,辨析、品味文中的這段話,回答問題.人生亦就是在這理想與現實中輾轉,在這入世與出世中徘徊,在這有緣與無緣中飄泊.活著的時候因為精神的富足才具有生命,逝去了之後靈魂的永駐才能延續生命.(1)辨析這段文字中兩個句子之間的關係.後一句是前一句內容的承接,意義上的升華.(2)仔細品味,這段文字使用了什麼修辭手法,它們的表達效果是什麼.排比.能表達作者強烈的感情,增強語言的氣勢,突出意思的重心.
小結
1.本文是一篇散文,作者針對中職學校學生在職業與理想之間的矛盾,闡述了關於人生的哲理:美好的生活,要有追求來支撐;真正的人生,必須有激情來做伴。前面的敘述為後文的議論打下基礎。
2.本文的語言雋永,富有哲理,相信大家一定會有所體會。
布置作業
1.把自己喜歡的句子圈點出來,能夠說出一兩句自己喜歡的原因。
2.讀了文章後,結合從網上所蒐集的種種人生,談談自己對人生有何感悟?製成幻燈片,供課上交流。[1]
隨想:黎陽的《激情人生》,引人振奮,催人奮發。人生原本是苦的極致,再苦一點又有什麼不同?既然做不到“引壺觴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顏”,那為什麼不“乘萬里鳳,破萬里浪”,積極一點呢?
教學習題
選例一:閱讀下文,完成19~22題。(18分)
激情人生
黎 陽
前幾天編輯雜誌時,從桌上厚厚的一堆稿件中發現了一篇文章,寫的是一個即將走出學校、步入社會的技校生的心語:“我只是一個中技生,一沒文憑,二沒工作經驗,誰會用我?往日的美好理想,變成了對現實的無奈,變成了每日的哀嘆。我在大街上遊蕩,感覺像被社會拋棄的人……”
看罷,心中異常沉重。誠然,理想與現實是有差距的,這差距有時甚至是很大的。當心中美好的憧憬與願望同現實的無情與殘酷發生猛烈的撞擊時,身心就變得那般無力,那般無奈,那般脆弱,那般不堪一擊。昔日的理想如同明日黃花,往日的激情恍若流水,一去不復返了。於是,就逐漸頹唐、悲觀、怨天尤人,抑或是安於現狀、得過且過,再或是被生活與歲月磨得無棱無角,看慣了平庸,習慣了世俗。總之,那曾經擁有的熱情與夢想、昂揚與純真都變得無影無蹤;再沒有了對生活的激情,人就在這已經逝去和即將逝去的日子裡迷失了自己的希望和方向。我想,這樣的人,即便是作為再普通不過的一個平常人,他也只是在活著,而不是在生活。美好的生活需要有追求來支撐,真正的人生需要有激情來作伴。
人生,是一個存在的過程
人生,是一個不以生為始,不以死為終的過程。
曾經,我也覺得迷惘,也覺得無助。面對時光的飛逝,面對世事的紛紜,面對壯志的難酬,思緒萬千,“實迷途其未遠,覺今是而昨非”,問天地之蒼茫,嘆人世之多變。然而,人生亦就是在這理想與現實中輾轉,在這入世與出世中徘徊,在這有緣與無緣間漂泊。活著的時間因為精神的富足才具有生命,逝去了之後靈魂的永駐才能延續生命。人活著累一點、苦一點並不是問題,但一個人活著沒有勁就大大的有問題了。無論生活怎樣平凡與苦悶,無論人生怎樣失意與壓抑,都不要輕言沒有了希望,都不要輕易放棄了努力。沒有了一生的執著,沒有了一生的激情,縱然是活著,又有何滋味?
醉過方知酒濃,愛過方知情重,嘗試過方知箇中的酸甜苦痛。不經歷風雨,怎么見彩虹?也許我們應當感激上蒼給我們的種種不平,種種磨鍊。它使我們更加成熟,更加理性,更加清醒,更加堅韌。對於我們來說,一時的不平與壓抑又算得了什麼?沒有文憑就努力去拿,沒有經驗就努力去學,只要你心中還有夢,只要你還有對生活的激情。
藍天的呼喚
,就不能讓奮飛的翅膀在安逸中退化;有大海的呼喚,就不能讓搏擊的勇氣在風浪前卻步;有遠方的呼喚,就不能讓尋覓的信念在走不出的苦悶中消沉。
既然不相信宿命的發生,就要用實際行動去回答宿命;既然不相信命運的安排,就要敢於把命運發來的險球給它扣將回去;既然不相信自己注定平庸,就要試著把自己投入到鑄就輝煌的驚心動魄之中。
把不滿表達成上進,把委屈升華為不屈,把失意改寫成冷峻。從一時的壓抑中醞釀出一生的執著,從一時的失意中迸發出一生的激情。
生活,要有追求永支撐;人生,要有激情常相伴。
19.這篇散文中,作者認為“活著”與“生活”的區別是什麼?根據文意,簡要回答。(5分)
答案:“生活”必須是有追求、有激情的,而“活著”沒有。
20.作者為什麼認為“人生,是一個不以生為始,不以死為終的過程”?(5分)
答案:活著的時候因為精神的富足才具有生命,逝去了之後靈魂的永駐才能延續生命。
21.文章最後三段寫了當一個人面對失意與壓抑時,應該執著追求、迸發激情,用實際行動去回答宿命論。請你結合全文,分析這樣寫的作用和好處。(4分)
答案:①照應前文中技校生的困頓和“我”的心情的沉重;②深化文章主題,點明主旨。
22.下列對這篇散文的賞析,正確的兩項是(4分)( )
A.本文以一位技校生對人生的困惑開篇,引出作者對人生的思考,以人生需要激情常相伴結篇,脈絡清晰,表達了一種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
B.“人生亦就是在這理想與現實中輾轉,在這入世與出世中徘徊”,“入世”指人降生到這世上,“出世”則指人的逝去。
C.第六段寫人生中的種種不平、磨鍊會使我們更加成熟,更加理性……我們沒有理由不坦然接受它,沒有理由不歡迎更多磨鍊的到來。
D.因為“人生,是一個存在的過程”,所以作者認為人在這一過程中應該不懈追求“精神的富足”“靈魂的永駐”,飽含激情地生活。
E.最後一段,作者用一個對偶句肯定了生活中需要有追求和激情,簡單明了,卒章顯志,給予那些身處厄境的人們以啟迪和激勵。
解析:B.“入世”指投身到社會中,“出世”指超脫人世。C.可以“坦然接受”“不平”“磨鍊”,但是不必歡迎更多磨鍊的到來。E.“卒章顯志”是文章結束才表露主旨的意思,而文中第二段已流露出作者的主旨。
答案:AD
5教學資料編輯
《《閱讀與作文(高中版)》
《請把這一段路留給我自己》
《中學生魅力閱讀(影響你一生的經典美文)》《高三語文閱讀與寫作一周精練》粵教版
影響青年人的多情女作家
讀她的文字,我們在享受作品帶來精神愉悅的同時,也產生無窮的沉思和無盡的遐想。她就這樣以她女性特有的全方面的敏感,用淵博的東西方文化知識和豐富的古典文化底蘊,本著為弘揚和傳播優秀的中國文化這一遠大理想,以對祖國母親的赤子之心和對改革開放的希望之心為我們奉獻了一部部充滿理想主義和唯美主義的文學佳作……
附:天津市高等學校春季招生統一考試語文考試大綱[2]
6散文隨筆集
作品簡介
黎陽《激情人生》作家出版社[3]
《激情人生》精選了著名新生代女作家黎陽不同時期的散文、隨筆、評論等文章。分為“江山塞漠書名篇——旅意抒懷”、“曾經歲月總關情——歲月情思”、“芳林新葉催陳葉——青春悟語”、“轉益多師是吾師——文藝探驪”、“江山代有才人出——訪談時分”五個部分。收錄了包括散文《激情人生》(入選高中語文課本)在內的幾十篇精品文章。[4]
文集思想深邃,語言優美,在啟人深思、感悟良久的同時給人以文字上的審美享受。看似無關的五個部分,文意相通,神韻相融,形散而神不散。無論是旅意抒懷、歲月情思,還是青春悟語、文藝探驪等都體現出作者積極、陽光、豁達的人生觀;昭示著作者內心深處的激情、執著、活力與不竭的生命力;表達著作者對人生的思索與感悟。行文無一不透露出作者對人生價值的探究,對終極關懷的追尋:人生,是一個存在的過程。人生,是一個不以生為始,不以死為終的過程。人生就是在這理想與現實中輾轉,在這入世與出世中徘徊,在這有緣與無緣間飄泊。活著的時候因為精神的富足才具有生命,逝去了之後靈魂的永駐才能延續生命。無論生活怎樣平凡與苦悶,無論人生怎樣失意與壓抑,都不要輕言沒有了希望,都不要輕易放棄了努力。沒有了一生的執著,沒有了一生的激情,縱然是活著,活著又有何滋味?
“激情”始終貫穿著全書。“激情”既是作者精神的主心骨,也是本書的主鏇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