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烏鵲橋位於蘇州古城區中心,雖歷經風雨,民末清初其規模在蘇州古城內仍為諸石拱橋之最。據民間傳說,烏鵲橋與玄妙觀三清殿屋脊等高。此說法雖可能有誇大,但由此亦可知烏鵲橋非同尋常了。該橋純用武康石構成,雨後斜陽,明丹熒紫,甚為壯觀。1934年該橋危險,當時有省立蘇州圖書館館長蔣吟秋先生、省立蘇州實驗國小校長施仁夫先生等蘇州名士創議重修。為適應車輛過往,拆除原石拱橋的上半部,保留其下半部,加鋼筋水泥梁,改建為平橋,橋寬5.2米,跨度5.5米,全長22米,水泥柱鋼管橋欄,水泥燈柱。下段分嵌長寬70厘米,高35厘米的漢白玉陰刻石碑四塊,分別為隸書橋名、修建年份;另兩塊楷書修橋收支款項、隸書《修橋記》等分置兩側;水泥梁側面也有隸書橋名,所書皆蔣吟秋先生手筆。解放後,蘇州市不斷改造,原有街巷已不適應車輛行駛之需。和烏鵲橋北接的原平橋直街本來僅容兩頂小轎子或兩輛黃包車相擦而過,1959年加以拓寬,1965年又將原彈石路面改為瀝青,取消原街名,與北街的五卅路合為一條街。90年代,烏鵲橋再度拓寬,將原水泥鋼管欄改為現時的花崗石雕柱護欄,兩旁護欄中部各嵌原陰刻橋名青石一塊,橋加寬至13米。
地理位置
烏鵲橋位於蘇州市十全街,處於古城蘇州的腹地。
命名來歷
歷史上的烏鵲橋橫跨十全河,始建年代久遠,因吳王烏鵲宮而得名。
周邊發展
如今烏鵲橋路已發展成為電腦一條街,烏鵲橋電腦街最初南起竹輝路,北至十全街烏鵲橋,前後不足300米。上世紀90年代,滄浪區街坊改造實事工程,為電腦街的形成和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環境。自1995年南京珠江電腦首家進駐,短短几年,這裡雲集了近70家電腦經銷企業,1999年滄浪區政府正式命名烏鵲橋路為電腦街。由於發展迅猛,電腦街向北延伸到五卅路,企業增至上百家。電腦街匯集了擁有自主產權和品牌的電腦公司30家,聯想、方正、紫光以及IBM、東芝等國內外著名工廠企業在此設立了分公司或辦事處。南京福中、新華海,蘇州明基、迅聯誠貂王數碼等紛紛搶攤,年銷量在10億元左右。電腦街是蘇州地區IT產品的集散地,輻射整個蘇南並遠銷上海、浙江、安徽等地,員工大部分為大專以上學歷的計算機專業人員。這裡交通便捷,周邊蘇州大學、蘇大創業園、滄浪創業園等教育科研資源豐富,人才集中,以民營科技為主體的烏鵲橋電腦企業經營方式靈活,競爭意識強烈,有"蘇州中關村"之美稱。
隨著蘇州科技興市發展戰略的實施,烏鵲橋電腦街將朝著"科技一條街"發展,實現科技工貿共同發展,使烏鵲橋最終成為蘇州市信息產業為主的高新技術創業基地,前景一片燦爛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