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信息
作 者:趙則海,祖元剛 著
出 版 社:科學出版社出版時間:2005-3-1
印刷時間:2005-3-1
I S B N:9787030145574
包 裝:平裝
內容簡介
植物生活史理論和方法的研究是當前植物生態學研究的熱點問題。本書基於烏拉爾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生境條件的差異,從烏拉爾甘草的種群分布、形態結構、生物量分配、生理生態特性以及次生代謝產物積累等多個角度,對烏拉爾甘草的生活史性狀特徵加以分析,並對烏拉爾甘草生活史的形成、生活史型劃分、生活史型的形成機理以及生活史型之間相互轉化進行了研究。全書共分12章,闡述了烏拉爾甘草的生活史型對其活性成分含量變化的意義,為烏拉爾甘草的大規模人工栽培和提高栽培甘草品質提供理論基礎,為在不同環境條件下開發甘草套用技術提供理論支持,對野生甘草資源的合理保護與開發提供合理性建議。?
本書可供植物學、生態學、農學以及藥學等領域的科研、教學人員和研究生參考。
前言
第1章 緒論
1.1植物生活史研究概述
1.1.1植物生活史概述1
1.1.2植物生活史的研究現狀3
1.2植物生活史型的含義5
1.2.1植物生活史型的概念5
1.2.2植物生活史型研究進展6
1.3甘草研究概況7
1.3.1甘草生物學研究現狀7
1.3.2甘草主要活性成分的研究現狀8
1.3.3甘草栽培技術的研究現狀10
1.3.4烏拉爾甘草生活史研究概況10
第2章 自然概況與甘草類型的劃分
2.1自然概況11
2.1.1地理位置11
2.1.2氣候特點12
2.1.3土壤情況12
2.1.4植被類型12
2.2烏拉爾甘草基本特徵12
2.2.1烏拉爾甘草的分類特徵12
2.2.2烏拉爾甘草的生物學特徵13
2.2.3烏拉爾甘草的生態學特徵15
2.3烏拉爾甘草類型的劃分15
2.3.1烏拉爾甘草的樣地概況15
2.3.2烏拉爾甘草類型的劃分18
2.3.3甘草類型劃分結果20
2.4本項研究的目的、內容和意義
2.4.1研究目的20
2.4.2研究內容21
2.4.3研究意義22
2.5樣地設定23
第3章 甘草生境分析
3.1引言24
3.2土壤採樣與分析方法24
3.3樣地的土壤剖面特徵25
3.4不同樣地土壤條件的深度變化27
3.4.1不同樣地土壤含水量的比較27
3.4.2不同樣地土壤結合水含量的比較27
3.4.3不同樣地土壤ph的比較28
3.4.4不同樣地土壤有機質含量的比較29
3.5討論
第4章 甘草種群的空間分布特徵
4.1引言
4.2研究方法32
4.2.1野外調查32
4.2.2計算方法33
4.3甘草地上分株的空間分布特徵35
4.3.1野生甘草地上分株的空間分布特徵35
4.3.2相鄰兩年野生甘草空間分布特徵比較38
4.3.3野生甘草、半野生甘草空間分布的比較42
4.3.4不同類型甘草的種群密度比較.43
4.4野生甘草地上分株分布密度的小波分析44
4.4.1野生甘草地上分株分布密度的小波分解44
4.4.2野生甘草地上分株分布密度的多尺度小波分析47
4.5討論50
第5章 甘草營養生長特徵
5.1引言51
5.2測定方法51
5.3甘草地上分株的形態結構特徵52
5.3.1不同類型甘草分株地上莖的形態結構季節變化52
5.3.2不同類型甘草分株葉的形態特徵與季節變化52
5.4甘草地下根系的形態結構特徵54
5.4.1野生甘草與栽培甘草地下根系的形態54
5.4.2甘草主根直徑與土壤深度的關係55
5.4.3不同類型甘草根莖特徵56
5.5討論
第6章 甘草生殖生長特徵
6.1引言62
6.2測定方法62
6.3不同類型甘草的無性生殖特徵62
6.3.1根莖在無性生殖中的作用62
6.3.2根莖長度與芽數量的關係63
6.3.3根莖休眠芽萌發64
6.4不同類型甘草的有性生殖特徵65
6.4.1果實成熟期甘草花序特徵65
6.4.2甘草莢果著生位置比較66
6.4.3果實成熟期甘草結實率特徵67
6.4.4不同類型野生甘草的生殖器官可塑性大小比較
6.5討論
第7章 不同類型甘草的光合生理特徵
7.1引言71
7.2材料與方法71
7.2.1實驗材料71
7.2.2測定指標、方法及有關公式72
7.3測定樣地環境因子73
7.4甘草光回響曲線特徵74
7.4.1不同生長年限栽培甘草與野生甘草的光合特性74
7.4.2野生甘草不同層葉片光回響曲線比較77
7.4.3不同類型甘草表觀量子效率比較78
7.4.4不同生長年限栽培甘草與野生甘草的水分利用效率比較79
7.5不同類型甘草光合作用與蒸騰作用的日變化80
7.5.1栽培甘草光合作用與蒸騰作用日變化特徵80
7.5.2野生甘草光合作用與蒸騰作用日變化特徵83
7.5.3半野生甘草光合作用與蒸騰作用日變化特徵84
7.6不同類型甘草日同化量以及蒸騰效率的比較85
7.6.1不同類型甘草日同化量比較85
7.6.2不同類型甘草蒸騰效率的變化85
7.7討論86?
第8章 甘草生物量分配特徵
8.1引言88
8.2材料與方法88
8.3不同類型甘草總生物量和根冠比89
8.4不同類型甘草地上分株生物量分配的季節變化90
8.4.1野生甘草地上分株生物量分配的季節變化90
8.4.2半野生甘草地上分株生物量分配的季節變化91
8.4.3栽培甘草地上分株生物量分配的季節變化91
8.5不同類型甘草生物量分配以及繁殖分配比率91
8.5.1不同類型甘草的生物量差異91
8.5.2不同類型甘草不同器官的生物量分配92
8.5.3不同類型甘草繁殖器官生物量占總生物量比率92
8.6討論9
第9章 甘草次生代謝物質分配9.1不同類型甘草的甘草酸含量95
9.1.1引言95
9.1.2甘草酸測定條件95
9.1.3甘草不同部位甘草酸含量比較99
9.1.4甘草地下主要器官中甘草酸含量的季節變化104
9.1.5不同土壤深度甘草主根甘草酸含量變化106
9.1.6人工管理對甘草主根甘草酸含量的影響106
9.2不同類型甘草的總黃酮含量108
9.2.1引言108
9.2.2甘草總黃酮測定條件108
9.2.3不同部位甘草總黃酮含量比較112
9.2.4甘草不同部位總黃酮含量季節變化114
9.2.5不同土壤深度甘草主根總黃酮含量變化117
9.3討論117
9.3.1不同類型甘草的甘草酸含量特徵117
9.3.2不同類型甘草總黃酮含量特徵118
9.3.3不同類型甘草次生代謝產物分配的生態意義120
第10章 甘草生活史特徵
10.1引言
10.2栽培甘草生活史形成過程122
10.2.1一年生栽培甘草的營養生長--甘草生活史的起始階段
10.2.2二年生栽培甘草的無性生殖--甘草生活史的發展階段
10.2.3三年生栽培甘草的有性生殖--甘草生活史的基本完成階段
10.2.4甘草生活史發育階段的劃分
10.3野生甘草生活史特徵124
10.3.1野生甘草的營養生長階段(i)
10.3.2野生甘草的無性生殖階段(ii)
10.3.3野生甘草的有性生殖階段(iii)
10.3.4野生甘草生活史進程各階段的關係
10.4半野生甘草生活史的特殊性
10.5討論127
第11章 甘草生活史型的劃分
11.1引言129
11.2甘草生活史型劃分依據的討論130
11.2.1生活史對策劃分130
11.2.2生境類型分類131
11.2.3生活史型劃分形態性狀參數分類131
11.2.4植物生活史型特徵132
11.3甘草生活史型的定性劃分133
11.4甘草生活史型的定量劃分135
11.4.1甘草生活史性狀參數的分析135
11.4.2甘草營養生長參數分析137
11.4.3甘草無性生殖參數分析139
11.4.4甘草有性生殖參數分析141
11.4.5甘草生活史型的定量劃分143
11.5討論147
第12章 甘草生活史型形成的生態機理
12.1引言148
12.2不同類型甘草生活史型形成機制148
12.2.1克隆植物生活史型形成的生態學機理148
12.2.2克隆植物生活史型相互轉化的複雜性151
12.2.3不同類型甘草的生活史型形成過程152
12.2.4甘草生活史型的相互轉化154
12.3 生活史型劃分、生活史型相互轉化研究的意義154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