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提要
公元前57年,古羅馬第一雄辯家西賽羅從流放地回到家鄉,發現他的宅第已經被對手格洛狄烏斯的煽動策劃所拆毀,並在原址建造了莊嚴的神廟。為了維護自己的權益,西賽羅發表了一篇雄辯演說“ProDomoSua”(為家園辯護),最終說服了氏老院,拆除神廟,恢復他原先的家園。
兩千年後,同樣有過流放命運的33歲匈牙利人,尤納·弗萊德曼(YonaFriedman)丟掉了他在以色列技術大學的教師工作。此前他剛剛參加完1956年的第十屆國際現代建築大會,並在會上首次提出了“移動建築”需要一個“可變化的社會”理念。這個理念完全來源於居住者的意圖的自由表達強調城市存在的真實原因是一種滿足人們日益頻繁的休閒活動的能力。建築師必須允許人們的自發性建造,同時使這種建造儘可能的“可變”。半個多世紀來,弗萊德曼始終堅持的就是:建築師與其固執己見沉迷於個人感觀的滿足,不如服務於使用者並提供技術和組織上便利。建築應該提供一種“可能性”。這種非精英化的動機引領著弗萊德曼的作品形成以個人自由建造為基礎的靈動形式。
在即將到來的時代,或許只有將那些屬於“個人”的“家園”歸還給使用者,由使用者自主決定隨機的居住和生活方式。城市才能讓我們的生活更接近美好,“接近天空”。
編輯推薦
“歸還”他人的家園,真正使得使用者成為其主人,使得建築儘可能的自主建造,這也正是YonaFriedman作為一個建築師,一個城市與人類的思考者,用其畢生事業來努力實現的人生理想。本書正是作者在眾多領域所做的眾多成績中隨意選取的片段。從這些不同時期不同研究的文章和圖像中,我們不難看出YonaFriedman對人類社會所賴以棲居的家園的熱愛與觀照。書中,作者從獨特的建築視角出發,用那些簡明的象形語彙、草圖模型等獨創工具,為我們建構出一個更加理想,更加美好的生活世界,同時得以讓使用者重新成為家園的主人。而這也正是這本書借用西塞羅的演說“ProDomo”作為本書書名的良苦意願。
目錄
我的自述
自我訪談
工作自評
腳註
第一章理念的誕生
關於理論模型
關於詮釋
城市的詮釋
普遍理論
可變城鎮規劃的十項原則
可變城鎮規劃的十項原則的補充
軟化城市
洲際城市
第三個千年的城市
撞擊世貿中心事件的一些反思
第二章城市
住宅書寫器(theFlatwriter):電腦的選擇
關於住宅書寫器
ISEA2000
第四章舉措
第四產業
對於貧窮世界的討論
兩種道路
解決城市生存問題的策略
城市農業
綠色建築
第五章生存
不規則結構和其在建築中的套用
不規則結構
第六章不規則結構
巴黎奧林匹克
威尼斯水域
上海黃浦江中心
威尼斯雙年展繪製的空中城市
21世紀博物館
一個根據不同展覽變化的美術館
一份關於紐約的建議
特拉維夫和平之橋
LesHalles的“傘”
柏林
布魯塞爾2000年藝術展
米蘭體育場上空的空中城市(Villespatiale)
突尼西亞、麥地那之間的新路線
蒙特卡洛(Monte-Carlo)
巴黎通道上空的發展
火車站
南西(Nancy)
巴黎空間
第七章新舊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