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官一場造福一方

《為官一場造福一方》是習近平的一篇文章,收錄於著作《擺脫貧困》。

作品原文

橋與路

領導者的責任,主要是解決“橋”與“路”的問題。

“橋”,即搭橋,為民眾發展商品生產疏通渠道,架設橋樑。比如,對全區經濟合理布局,正確指導,提供有效服務。但這還不夠,還應注意解決人民民眾在改革開放中出現的模糊認識,擺正一些關係。比如,黨的十三屆三中全會提出“治、整、改”方針,不少人認為是建設、改革要收了,要停了,這是沒有從積極的角度來理解三中全會精神所致。猶如整頓交通秩序、修理路面是為了車輛更加暢通一樣,治理整頓是為深化改革創造必要條件。這就要求我們既要顧全大局,又要結合本地實情;既不能強調特殊性而不貫徹執行中央的方針,又不能搞“一刀切”。所以,我們應該有亂治亂,有熱消熱,有冷加溫,做到有保有壓,有促有控,以推動經濟健康穩步發展。這是解決“橋”的問題。

至於“路”,就是確定本地經濟發展的路子,要從中央和省里的總體部署,從全局工作的大背景、大前提和本地區的實際情況來考慮。閩東屬於老、少、邊、島、貧困山區,有913公里海岸線,300多個島嶼,建國後因大家都知道的原因,國家很少在這裡投資,至今經濟仍然相當落後。怎么辦?從現實出發,發揮沿海優勢,抓住機遇,組織實施沿海經濟發展戰略,不攀比,不消極,不蠻幹,緊中求活,活中求發展。“千里之行,始於足下”,足下的第一步要抓那些近期能做到的工作,這就是我們所遵循的路。

行動至上

馬克思說過:“一步實際運動比一打綱領更重要。”我不主張多提口號,提倡行動至上。過去採取的很多有效的辦法,要像接力賽一樣,一棒一棒接著幹下去,腳踏實地乾出成效來。

閩東過去靠農業,今後仍然離不開農業的綜合發展,發展大農業是閩東堅定不渝的方向,是農民脫貧致富的根本所在。1985年底,福建省委提出貧困地區“三年解決溫飽”,地委吸取過去扶貧採取的“窮隊無償貸款”、“千軍萬馬扶持千家萬戶”見效不大的教訓,採取了全社會齊抓共管、興辦經濟實體等綜合治理措施,經過三年扶持,全區脫貧率達87.3%,已有部分人走上富裕道路。這是既看準了又乾對了的事情,我們決定再乾兩年,政策不變,突出重點,上新水平,提高脫貧的標準,增強脫貧後勁。具體措施是一手繼續抓千家萬戶脫貧,一手抓鄉鎮企業,壯大鄉村兩級集體經濟實力,同時抓好十個億元鄉鎮的示範建設。路子明確了,下一步的關鍵在於反對那種田園牧歌式的情調和人浮於事、松垮散漫的習氣,提倡滿負荷和緊張高效的工作節奏,今日事今日畢。我主張敢為天下先,敢於冒一定的風險,不吃別人嚼過的饃,樹立起“不恥落後,意氣奮發,放膽開拓,爭先創優”的閩東風格。

清廉從政

有了明確的工作方針、政策之後,如果沒有良好的工作作風和工作方法,方針、政策是難以發揮作用的。我十分擁護黨中央關於“黨政機關是否保持廉潔,關係到黨的生死存亡和人心向背”的論斷。我們共產黨人的宗旨是永遠為人民服務。所以,當幹部的宗旨就是奉獻,就是服務,要立足於理想,不要光圖自己實惠。“苟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這是對黨政幹部的起碼要求。那些利用手中掌握的某些權力去謀私、貪污受賄、魚肉鄉里則是我們所不齒的。當然,單是廉政還不夠,還要有政績,要能改變當地面貌,促進經濟發展,提高生活水平,所以,我提倡“為官一場,造福一方”。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