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中國電信運營商為了完成全年績效或者搞促銷活動,在國內三四線城市以廉價的方式賣出各種低價電話卡,如“充值返超市購物卡”、“預存話費送加油充值卡”、“預存話費送iPad”、“預存話費送旗艦手機”等,個別運營商為了打擊競爭對手,乾脆搞起了傾銷:在國內一些地區,有運營商甚至以不足10元的價格去傾銷高達100元的電話卡。越來越低的充值卡出卡價格形成了套利空間,低價出售的充值卡正成為SP或手機軟體商的套利工具,從而催生出一群炒卡族。
套利空間
年底價格戰

隨著2012年年底逼近,中國通信三大運營商紛紛計畫年底衝刺完成全年KPI(關鍵績效指標法)任務。為確保KPI完成,全國不少地區再次出現堪稱“地板價”的價格戰。有國內通信業專家表示,這很可能給予大量SP充分的套利空間。
由於SP、運營商的智慧型手機套用軟體商店,甚至在部分網路商城中均支持以話費的方式進行小額支付,如果運營商年底“價格戰”打得太低,會出現套利空間。
靚號促銷
除了年底價格戰之外,SP套利的空間大量存在。比如很多時候,運營商在高價出售“靚號”的同時,亦會將很多號碼不佳的“差號”、“爛號”以極低的價格出售,甚至與各大商場做活動合作時進行免費派送。很多時候,這些價格極低的電話卡都會或多或少地流到套利者手中成為套利工具。
獲利方式
如果運營商在各種促銷活動中低價賣出電話卡,就可能出現嚴重的套利行為:
SP大量收購“地板價”的電話卡,然後統一訂購自己的SP業務,或者是在運營商經營的手機軟體商店中購買自己的服務軟體,那就可以順利將電話卡變成現金。按照一般規則,SP與運營商大概可以按照“7:3”的原則去分成,這意味著如果充值卡資費在七折以下,就會出現套利空間。
炒卡成本
投資成本
炒卡族套利只是理論上簡單,實際上套利的成本並不便宜。10萬張卡,如果每張卡養著需要50元,每月就需要投入500萬,一年就是5000多萬,成本極高。
運營成本
除了進入門檻高之外,運營成本同樣巨大。比如,中國是一個非常龐大的國家,要隨時知道哪裡有廉價的電話卡套餐購買並不容易,而且很多電話卡套餐並不是一次性到賬,很多還必須通話若干分鐘才能享受到其餘優惠,還不能全部用於訂購SP業務,這意味著養卡族完全是個熟悉運營商運作的“精算機構”,必須通過準確計算才可能盈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