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情簡介
1944年,蘇聯烏克蘭地區的一個小村莊。衛國戰爭已進入第四個年頭,村里只有婦女、老人和孩子。眼見迪馬踢球要越過雷區警戒線,瑪麗娜高聲叫喊著阻止兒子迪馬前行,男孩們終於止步。可是狗狗不懂,一路衝過警戒線,“砰”的一聲,狗狗被炸死了。
村子四周密布地雷。排雷成為當務之急。吉普車載來三個紅軍幹部:中校、中尉斯米諾夫、小兵維茲科夫來幫助排雷。村裡有經驗的男人都被炸死了,所有十六歲以上的女子都要學習排雷。教授排雷的是斯米諾夫中尉。什麼雷身雷管炸藥,什麼反坦克地雷延時地雷殺傷榴霰雷。女人們第一次聽到那么多新鮮的詞兒。每天除了拆彈,就是分析構成,累得不行。瑪麗娜十六歲的女兒萊娜只會給布娃娃穿衣服,瑪麗娜自己去學習排雷,可瑪麗娜連“臥倒”都不懂。
中尉工作認真負責,每天講解課程啞了嗓子;瑪麗娜的父親把中尉的髒衣服,讓家裡的女人縫縫洗洗,中尉那么辛苦,還是多想想上課的事;小兵維茲科夫嘴巴很甜,很討女孩們喜歡,尤其對城裡來的女生瑪露婭,那殷勤周到真是沒得說;可是,中校的態度讓人費解,見中尉詳細周到教學生,卻阻止,讓中尉隨她們去,認為總要炸死兩個的。
排雷開始了。拿細棍在草里輕輕觸碰,有徵兆就插上小旗,趴下,輕輕扒開草皮,一個大地雷,轉開蓋子,確定雷管。這女子雖然緊張可動作並不膽怯,那個不會“臥倒”的,顯然是個年輕母親,一次次反覆練習,專注而且細心。看著女子眼熟的碎花衣服,中尉心中一陣溫暖,那是軍服上補丁的花色。
上課時示範的雷管竟然在一個學生胸前爆炸了。上面派來調查員,維茲科夫成了被懷疑的對象。這小兵頗受女孩喜歡,他沒有理由要她們的命。排雷的每個人都被叫去盤問。平日嘻嘻哈哈的女孩天天要和炸藥打交道,如今又被懷疑蒙上陰影,太殘酷了。
地雷陣面前只有工兵和雷區,沒有男人女人,必須最嚴格要求。平日百次千次練習,才能在地雷面前多一份安全。可此時,調查員還纏著中尉問個沒完。於是,不等調查員答應,中尉就又回到雷區。
可雷區接連出事,又有人被炸傷,姑娘們痛苦不堪。不料中校卻要求姑娘們跳舞。喝酒,跳舞,那華爾茲聽來是那樣憂傷。而這背後是死亡的擔憂,姑娘們的消極情緒正被進門的中尉撞見,瑪麗娜十分擔心中尉去報告,可中尉根本沒當回事。瑪麗娜情不自禁對這個瘦瘦的英俊的中尉產生了莫名的好感,看他一副嚴肅的模樣卻是滿身的正直和善良。瑪麗娜感覺自己擋不住中尉那清澈誠摯的眼神,當對方注視自己的時候,總是一陣陣心跳。可現在瑪麗娜的情感世界是一片空白。自從丈夫上了前線,只知受了重傷再沒音信。雖然對中尉有好感,可瑪麗娜怎敢再去觸碰情感的地雷,忠誠的本性讓瑪麗娜更不敢多想。
接二連三沒來由的事故讓人費解,調查員突然又煤氣中毒。新的調查又開始了。是不管發生什麼,探雷工作必須繼續進行。
瑪麗娜不明白自己已經對中尉有了心,探雷時就分了神,一腳踩到了地雷。中尉第一時間趕了過來,他沉著溫和的話語讓瑪麗娜鎮定下來,但地雷還是爆炸了,中尉一下撲到瑪麗娜身上,用身體護住瑪麗娜。自此,瑪麗娜再不敢面對中尉那深切、溫和又熾熱的眼神,只因為瑪麗娜的心裡有太多悲戚、黯然。可中尉的眼前浮現的是瑪麗娜能被人熱愛的所有好品質,她學習的刻苦專注,她為人的良善,尤其是她那讓人永遠渴望的溫柔美麗的雙眼,看見那眼神中尉心中就直打鼓。
乘排雷間隙,中尉小跑著來和瑪麗娜約會。闖進門,只見一桿管槍對著自己。瑪麗娜的兒子迪馬。中尉理解兒子見母親有戀人那酸澀的感覺。中尉知道迪馬關心媽媽,不想媽媽受傷害,但中尉真心愛瑪麗娜,並且以一個軍官的名義承諾直到永遠。憑著天性,迪馬懂得中尉的真心,再不從中作梗。
雷區危險依然。正尋找地雷的瑪露婭,突然身上冷颼颼的。原來她身上多了一條蛇,地雷爆炸了。得知排雷接二連三出事,黃昏,萊娜抱起自己做的布娃娃,蹣跚著走進雷區,要率領布娃娃們為村裡的姑姑阿姨祈福。天黑了,全村人動員起來,終於看見進入雷區的萊娜。中尉讓萊娜不要動,只見中尉一步一步,邊探雷邊向萊娜靠近,終於,將萊娜抱出雷區。面對勇敢而無私的中尉,瑪麗娜潛伏的感情之弦又一次被振動。空氣中,瀰漫著中尉深情的氣息。中尉突然就提出,要和瑪麗娜結婚。嚴酷的戰爭,是瞬息的生死之界,是生命的隨時可以逝去。因此人們的感情更深切更激烈也更渴望。
正當瑪麗娜滿懷美好的感情,哼著歌兒踏著輕盈的步子打開家門,恍惚只見飯桌前坐著一個男人。他是瑪麗娜受了傷又治癒了丈夫。丈夫回到了家裡,瑪麗娜不知是喜是悲是哭是笑。丈夫是出色的坦克手,連續獲得三枚獎章的戰鬥英雄,未寫信回家是想給全家一個驚喜。迪馬悄悄來到中尉的住所告知了他父親的歸來。中尉心情起伏不能自已。中校突然出現,閃閃爍爍,語焉不詳的話語突然讓中尉明白了一連串事情的原委。
中尉的屋子著火了。瑪麗娜的丈夫第一個沖了進去,把中尉扛出屋子。可是中尉不可遏止地對瑪麗娜的眼神讓瑪麗娜的丈夫瞭然了真情。
此時,審查有了著落。小兵被誣陷、調查員遭遇毒氣,中尉房子著火,都是中校所為。這個暴躁的變化無常的中校,竟然是勞役營的逃兵,拿了張死人的身份證,冒充中校來到這兒,但最後還是被中尉認了出來。
瑪麗娜失態地奔出去,一種不祥的預感讓中尉的心揪緊了,瑪麗娜一個勁地向雷區跑去。瑪麗娜要自殺。中尉看到瑪麗娜踩到地雷便奮身撲了上去。
戰爭終於結束了。排雷班的女子們每人手握一根細棍,走進雷區,繼續著排雷的工作,直到1947年才將雷區清除乾淨。
優美憂鬱的華爾茲舞曲聲響起來。音樂中,瑪麗娜仿佛又和中尉在起舞旋轉。
演職員表
演員表
角色 | 演員 |
斯米爾諾夫 | 列昂尼德·比切文 |
瑪麗娜 | Karina Andolenko |
萊娜 | 莉莎·阿爾扎馬索娃 |
瑪露婭 | 瓦萊莉亞·蘭斯卡婭 |
葉戈爾 | 謝爾蓋·格羅布琴科 |
維茲科夫 | Vladislav Vetrov |
西尼察 | Darya Melnikova |
Dorofeev | Konstantin Milovanov |
迪馬 | Denis Sukhomlinov |
科瑪洛娃 | Polina Razhnikova |
茨韋特科夫 | Maxim Smolyakov |
職員表
製作人 | Vladimir Yesinov |
導演 | 阿爾約娜·賽門諾娃、Aeksandr Smirnov |
編劇 | Tatiana Miroshnik、Mariya Mozhar、Alyona Semenova |
攝影 | Aleksandr Smirnov、Alexander Smirnov |
配樂 | Yevgeni Doga |
剪輯 | Maxim Smirnov |
藝術指導 | Aleksandr Gilyarevsky |
美術設計 | Aleksandr Gilyarevsky |
演職員表參考資料
角色介紹
| |
| |
| |
| |
| |
|
獲獎記錄
獲獎時間 | 獎項名稱 | 獲獎方 | 獲獎情況 | |
2010年6月20日 | 第13屆上海國際電影節 | 金爵獎-最佳影片 | 《灰色華爾茲》 | 提名 |
幕後製作
創作背景
為了拍攝這部影片,劇組找到了20世紀40年代那批“掃雷姑娘”們的倖存者,並根據她們的講述完成了劇本。而在整個影片的拍攝過程中,演員們也反覆閱讀、體會,併到被戰爭損毀的村莊參觀。
影片導演阿爾約娜·賽門諾娃從1999年起在莫斯科藝術劇院從事表演工作,《灰色華爾茲》雖然是其執導的第一部長片,但她表示,自己在執導過程中卻並不覺得困難,因為多年的表演體驗給了她自己很好的經驗,她可以更加深入的挖掘演員們的表演。
影片評價
俄羅斯女導演阿爾約娜·賽門諾娃,將可貴的稚拙與真誠聚集起來,其執導的《灰色華爾茲》讓敘事的悠長與音樂的悠揚隨風潛入夜,使死亡的沉痛和愛情的創傷潤物細無聲。戰爭中的人性,貪婪與仁慈、怯懦與包容、恐懼與堅定,三番五味雜陳在一起,將觀眾捲入無處排遣的糾結。
影片並沒有難以言語的隱喻,也沒有布道義正言辭的人性,長鏡頭、慢鏡頭、靜音在劇中人排雷時流利運用,加上張弛有度的敘事節奏,《灰色華爾茲》仿佛一曲跳躍在“電影本體論”之上的俄羅斯民謠,瀰漫著一種濃烈的憂傷與肅穆。
影片末尾,導演對於男主人公犧牲的處理令觀眾們印象深刻,一個爆炸場面,卻以靜音和暗場的方式呈現在觀眾面前。在電影情緒最激烈時,以無聲勝有聲的方式,表現了很強的衝擊力。(搜狐娛樂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