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鳳冰棲:中國文學女性主義倫理批評

火鳳冰棲:中國文學女性主義倫理批評對文學的女性主義批評是當下世界性的話語批評形態。 西方女權主認批評理論之石,難以攻中國女性文學之玉,中國女性文學研究需要建構適合自己民族特色的女性主義批評理論。 本書作者認為,中國女性歷史上主體位置缺失的重要文化原因,是以儒家為主要體現者的中國傳統文化打造的中國女性倫理。

【圖書簡介】

火鳳冰棲:中國文學女性主義倫理批評點擊查看大圖
- 火鳳冰棲中國文學女性主義倫理批評
對文學的女性主義批評是當下世界性的話語批評形態。然而,中西不同的女性文學形象包含著不同的文化意蘊,反映著各自母體文化的本質屬性。西方女權主認批評理論之石,難以攻中國女性文學之玉,中國女性文學研究需要建構適合自己民族特色的女性主義批評理論。本書作者認為,中國女性歷史上主體位置缺失的重要文化原因,是以儒家為主要體現者的中國傳統文化打造的中國女性倫理。儒家女性倫理形成、發展、鞏固的歷史是遮蔽中國女性鮮活的自然生命的歷史。基於此,本書將中國文學女性形象置於倫理學視域下進行研究。其研究對象始於中國古代神話女神形象,止於20世紀末女性作家的身體寫作,力圖從中國女性文學形象被沉重壓迫的讀解中探尋女性受壓迫的民族文化原因,並由此推進女性倫理的深層研究,以此為中國女性文學批評確立中國性別倫理學根基,希望以此為契機,實視對中國女性文學的研究由注意西方女性主義理倫的運用到注重中國女性主義的本土化研究的突破。

【作者簡介】

- 火鳳冰棲:中國文學女性主義倫理批評
王純菲,女,筆名純子遼寧大學文化傳播學院中文系教授,文藝學碩士生導師。近幾年撰寫與主編的學術著作主要有《敘述話語的藝術運籌》、《詩——生存體驗的世界》、 《詩思維導論》 、《中國文藝思想史論·現代卷》、《廣告美學》、《廣告心理學》、《廣告文化學》,在國家級及省級學術期刊上發表論文幾十篇,獲省級以上科研成果獎4獎,主持完成國家及省重點科研項目5項。

【圖書目錄】

- 火鳳冰棲:中國文學女性主義倫理批評
前言
緒論:中國女性倫理的“天人合一”——祭祀於歷史與現實的交會之所
 第一節 歷史合理性中的倫理不合理性——中國文學女性歷史上主體位置失落的文化原因
 第二節 兩極女性形象並存——中國文學女性倫理表現的特殊性與複雜性
 第三節 女性的異化式解放與角色迷惘——20世紀中國文學女性倫理變化的回顧
上篇 中國古代文學女性倫理意識的形成與表現
 第一章 從“女神”到“女人”——中國古代女性意識從原始走向封建禮教
第一節 “神話”體現的中國古代社會的原始女性意識
第二節 女性意識的倫理化——《詩經》的女性倫理表現傾向
第三節 漢代封建女性倫理道德的成型及其文學表現
 第二章 亂世衰風中的復調
第一節 魏晉南北朝時期文學發生的歷史文化背景
第二節 魏晉南北朝時期女性價值取向的變化
第三節 魏晉南北朝時期文學中有關女性倫理的新現象
 第三章 不羈的“他者”——唐傳奇表現的女性對儒家倫理束縛的掙脫
第一節 唐傳奇產生的歷史文化背景
第二節 唐傳奇中不羈的“他者”的女性形象類型
第三節 脫不掉的“他者”身份——唐傳奇女性倫理表現的本質性
 第四章 走向祭壇——宋代文學表現的儒家女性倫理的重建
第一節 宋代文學女性倫理意識形成的歷史文化淵源
第二節 宋代文學表現的女性婚姻家庭生活
第三節 政治生活中的宋代女性及文學反映
第四節 宋代的下層婦女文學形象
第五節 李清照:女性生活的自我書寫
 第五章 皈依·超越·媚俗——元雜劇女性倫理意識的多元表現
第一節 元雜劇女性倫理意識滋生的社會文化土壤
第二節 男權文化語境下的女性倫理皈依
第三節 衝破男權藩籬的女性倫理意識
第四節 平等和媚俗——平民化女性意識的凸顯
 第六章 醜化、變形與還原——明代小說所透露的女性倫理傾向
第一節 明代小說所表現的女性倫理特色形成的歷史文化基礎
第二節 明代小說女性形象特色及其倫理表現
下篇 中國現當代文學女性倫理的嬗變與文化學闡釋
 第七章 起點終點間的徘徊與超越——中國現代當文學女性倫理書寫的悖論
第一節 現代女性倫理書寫審美轉型中的進退維谷
第二節 現代文學女性倫理書寫人生營構中的困惑
第三節 現代女性倫理書寫的文化闡釋與定位
 第八章 推毀與固守——“十七年”女性文學對傳統倫理秩序的消解與承繼
第一節 “十七年”女性文學對傳統倫理秩序的解構
第二節 “十七年”女性文學對傳統倫理特徵的文化反思
 第九章 痛定之後的醒悟與突圍——新時期女性文學倫理表現的嬗變
第一節 新時期女性文學倫理嬗變的表現
第二節 新時期女性文學倫理嬗變的原因
第三節 新時期女性文學倫理嬗變的文化探詢
 第十章 “失去籠子的囚徒”——20世紀末女性文學倫理表現的反倫理性與倫理迷茫
第一節 20世紀末中國女性文學倫理表現之表象梳理
第二節 20世紀末中國女性文學倫理表現之文化探究
第三節 20世紀末中國女性文學倫理表現之文化反思
後記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