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介紹
520天與世隔絕的封閉生活,一個你不知道的“火星”之旅,從地球啟程,250天飛往火星,30天登入火星,240天返回地球,“火星500”專題網路點擊量突破1000000次。世界航天已由競爭轉向合作,這次“火星500”試驗首次有中國人參與,是一個非常好的航天大國間合作的例子。
像“火星500”這樣的地面模擬研究,對於解決人類太空探索任務中的空間醫學問題非常重要,對於證實空間探索的可持續性和可依靠性也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人類對太陽系行星的研究過程中,發現火星是一個獨特的行星,對火星的探索是對地球及地球生物圈未來發展的預測性研究。最關鍵的是,火星可能是除地球外適合人類居住的唯一行星。
我為這些年輕人感到驕傲,他們不僅有足夠的勇氣去參與這項能夠載入史冊的試驗,而且他們自願為載人航天和未來一代人的福祉奉獻他們的一切……火星一直是人類探索的目標,科學家將會、從“火星500”試驗中取得很多大家極其感興趣的人類未來載人航天任務方面所需要的重要信息。
此項試驗的最終目標是為未來火星計畫的成功做準備並提供研究依據,保證返回時所有乘組人員在心理和情感上保持良好的穩定性。根據以往類似的情況,如南極科考隊和潛水艇人員的隔絕環境說明。兩大精神病症焦慮反應和抑鬱常常會對探險者造成困擾。因此,“火星500”試驗的準備工作包括了診斷及控制這些狀況的能力,同時也需考慮其他更為罕見但卻更加危險的精神狀況出現。例如抑鬱症。
對長期海下潛水隊和南極洲科考隊的研究表明,人類心理耐受最重要的臨界點可能在6個月至8個月之間,那是各種心緒最有可能爆發的時候……實際上520天很可能讓這項模擬試驗產生獨有的效應。
作者介紹
陳善廣,博士、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中國航天員科研訓練中心主任,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航天員系統總指揮兼總設計師,並任《航天醫學與醫學工程》、《航天員》雜誌主編,中國空間學會副理事長,空間生命科學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宇航學會理事。負責主持和參加了十幾項國家和國防重點科研項目和課題,並獲得十多項科技成果獎。出版專著5部,發表論文50多篇。1995年當選全國青年聯合會委員,首批入選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2004年獲載人航天工程突出貢獻獎、中國科協“求是”傑出青年實用工程獎,2006年獲曾憲梓載人航天基金獎,科學中國人(2007)年度人物。1998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貼作品目錄
引子 “我們回到了地球”第一章 追夢火星
什麼是“火星500”
火星為何讓人類“著迷”
“火星500”中國緣
解構“火星500”試驗艙
千淘萬漉:“火星500”志願者選拔
志願者風采
進艙前的“魔鬼”訓練
兒行千里母擔憂——訪王躍父母
難忘的6月3曰
第二章 “火星之旅”全視角
初來乍到
設在莫斯科郊外的“前哨”
來自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兩線領導的寄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