灣鱷——現存最大爬行動物
中文學名:灣鱷
中文俗名:海鱷、鹹水鱷,古稱“呼雷”、“蛟”
拉丁文名:Crocodylus porosus
英文名:Estuarine crocodile
物種分類:爬行綱>>鱷形目>>鱷科>>鱷屬
概述
灣鱷也叫澳大利亞鹹水鱷、河口鱷、新加坡小鱷。體長可達6~7米。吻較鈍,吻長不超過吻基寬的2.2倍。第四枚下領齒嵌入上領邊緣的一個空隙內,閉口時可見。下顎聯合向後延伸僅達第四或第五下顎齒。後枕鱗通常缺失或代之以1~2枚小鱗。背面探橄欖色或棕色,腹面蒼白,幼鱷體色略淡,飾有深色斑點,或體色深面有淺斑;吻色淺明。前頜齒4(很少5齒),上頜齒13~14,顎齒15,齒總數64~68。
生活習性
分布於東南亞沿海直到澳大利亞北部。成體較大者全長6~7米,最長達10米,體重超過1噸,是現存最大的爬行動物。吻較窄長,前喙較低,吻背雕蝕紋明顯,眼前各有一道骨嵴趨向吻端,但互不連線。外鼻孔單個,開於吻端;鼻道內無中隔,其後端邊無橫起緣褶而有齶帆。眼大,卵圓形外突。虹膜綠色,有上下眼瞼與透明的瞬膜,也有瞬膜腺與淚腺。耳孔在眼後,細狹如縫。下頜齒列咬□時與上頜齒列交錯切接在同一垂直面上。頭後無枕鱗,亦無後枕鱗。頸部與頭、軀無明顯區別,頸背散列的頸鱗合成方塊,左右各有1枚纖長骨鱗。驅乾長筒形,為頭長的5倍;背鱗16~17行,中背6行起棱而不成鬣,棱鱗入尾者最外1行離棱成2行尾鬣。尾粗,側扁,其長超過頭、體的總和,可作有力襲擊。四肢粗壯,後肢較長,五出,第五趾短小,趾基有蹼,外趾全蹼,內側兩趾半蹼,內側3趾有爪;肢體後緣鱗片起棱成鋸緣。背深橄欖色或棕色,腹淺白色;幼體色淺,有深紅斑點,或底色較深,有淺色斑點;吻色淺而明。灣鱷生活在海灣里或遠渡大海。在淡水江河邊的林蔭丘陵營巢(距海6萬米以上),以尾掃出一個7~8米的平台,台上建有真徑3米的安放鱷卵的巢,巢距河約4米,以樹葉叢蔭構成,每巢有白色鈣殼卵50枚左右,卵徑80×55毫米;母鱷守伺巢側,時時甩尾灑水濡巢,保持30~33℃溫度,75~90天孵化;雛鱷出殼長240毫米,1年可達480毫米,3年可達1156毫米,重5.2千克。兇猛不馴。成鱷經常在水下,隻眼鼻露出水面。耳目靈敏,受驚立即下沉。午後多浮水曬日,夜間目光如炬。幼鱷則帶紅光。5~6月交配,連續數小時,而受精僅1~2分鐘;7~8月產卵。雄鱷獨占領域,驅斗闖入者,一雄率擁群雌。常食魚、蛙、蝦、蟹,也吃小鱷、龜、鱉。咀嚼力強,能碎裂硬甲。
灣鱷的價值
灣鱷肉可食,緬甸人嗜食鱷肉。泰國人不嗜鱷肉而珍視鱷膽,作為醫治婦女的不孕症。鱷的分布區域既廣,產量又較多,南洋人於食肉之外,也鞣鱷皮作革製作皮鞋、腰帶、箱篋、手提包等,紋色美觀,為精貴的裝飾革製品,有很高的工藝價值。作為大型爬行動物,灣鱷也具有很大的觀賞價值,是開發旅遊業的重要資源之一。
灣鱷的皮張屬傳統鱷皮,腹部皮只有很少的或根本沒有骨化。通常人工飼養的l一3歲灣鱷,其皮的腹部寬15—45厘米,這些皮多被分成15—24厘米、25—29厘米、30—34厘米、35—39厘米和大於40厘米等不同的檔次來出售。窄皮多用於小的皮革製品,如手錶帶、錢包和皮鞋等,寬皮傳統上用於皮靴、皮箱和旅行包等。皮革每提高一個檔次,其價格就會上漲10%一15%,對於40厘米以上的大皮,價格相對要高出很多。灣鱷以背麵皮質量較優,皮張價值高,暢銷國際市場。
灣鱷的頭、腳、牙、爪以及背脊可加工成紀念品,或直接出售給旅遊者,效益也比較可觀。灣鱷的肉中蛋白質含量較高,其中含有人體所必需胺基酸比例適中,並且還含有對人體有很高營養價值的高級不飽和脂肪酸以及多種微量元素;其肉味既有水生動物的鮮美,又有陸生動物的野香;同時還具有補氣血、滋心養肺、壯筋骨、驅濕邪的功效,因而對咳嗽、哮喘、風濕、糖尿病有較好的治療效果。另外,由於鮮體內含有高效抗體和奇特構造的血紅蛋白,可以極快地提高人體免疫力和血液攝氧能力,可極大地提高人體的健康質量。此外,灣鱷的卵、膽、肝、心、油、鱷尾膠、甲等都可以入藥或開發為高級化妝品。在飼養過程中死亡的灣鱷還可以製成標本,既可以成為珍貴的紀念品,又可以出售來創造經濟價值。具有一定規模的飼養場還可以辦成旅遊景點,成為一個擁有養鱷、旅遊商品加工和利用以及觀光的綜合性企業.
灣鱷的飼養
飼養灣鱷的養殖場應將成體和幼體分開,而且應有足夠的遮蔭條件。幼體飼養室一般為0.8米×1.2米×0.5米, 池內水深為30—50厘米。中齡灣鱷可進行高密度飼養,飼養池的面積為16米×5米,池內水深為30—50厘米。成體可在比較大的水池內飼養,最大的約0.5公頃。池水較深,一般可達1—1.5米。由於池水太深,不能天天換水,為保持池水清潔衛生,在池的一側修建一任意形的水池,
作為投食的地方,這樣就可防止鮮吃剩下的殘留食物污染整個水池了。餵食水池較小,所以可以經常將水放乾清洗。養殖場的設施都要用水泥建成,因為水泥面很光滑,可以避免幼體或成體因爬行而磨破四肢。
卵的孵化首先用接近撿卵時穴中溫度的乾淨水把卵洗乾淨,注意不要加消毒藥;其次,以柔軟乾淨的布擦乾卵,水平放置;再次,測量卵的長度、寬度、重量並登記,以取得每穴卵的平均數據;最後,置放孵化室,置放的方位與撿卵時方位一致,切忌倒置或斜置。孵化溫度要適合,溫度過低,出殼的幼體死亡率高,溫度過高,出殼幼體會殘缺畸形。理想的相對濕度為99%以上,不低於95%,濕度過低會使鮮卵乾燥,造成胚胎死亡或幼房無力啄破卵殼而窒息死亡。要保持室內氣體流通。在孵化前2周,一定要做好孵化設備的消毒工作,以便清除一切有害微生物。具體操作時首先確保溫度、濕度、空氣等環境條件的適宜和穩定;其次,定期測定成活的胚胎;再次,若見胎死或卵的顏色反常,如白色條帶渾濁並不再增大,有氣泡,卵殼變色或發霉等,應立即移出室外,包括不受精的卵;最後,系統地登記全過程的數據和情況,形成資料,為今後選種和飼養作參考。
日常餵料注意飼餵要乾淨,沒有污染。飼餵量要適當,不給過量。供料地點不宜太遠。每天必須把吃剩的殘餘飼料從飼養池中清理乾淨。
灣鱷線粒體基因組全序列結構
灣鱷的線粒體基因組全序列,全長為16,917bp。灣鱷mtDNA結構與其他脊椎動物相似,由22個tRNA,2個rRNA和13個蛋白質編碼基因及1個非編碼的控制區(D-loop)所組成。除NADH6和tRNA^GLN、tRNA^Ala。、tRNA^Asn、tRNA^Cys、tRNA^Tyr、tRNA^Ser(UCN)、tRNA^Glu、tRNA^ProL-鏈上編碼之外,其餘基因均在H-鏈編碼。基因排列順序與已測序的鱷類一致,這顯示了鱷類線粒體基因排列順序上的保守性。但鱷類線粒體基因排列順序與脊椎動物的典型排列方式相比,有較大的差異,尤其是tRNA^phe基因的重排、tRNA^Ser-tRNA^His-tRNA^Lcu基因族的排列方式等。灣鱷mtDNA和已測序的鱷類一樣,缺失輕鏈複製起始點(OLR)。基於17種鱷mtDNA控制區保守區,採用PAUP4.0最大簡約法(Maximum parsimony,MP)構建MP樹,鄰接法(Neighbor-joining method,NJ)構建NJ樹,結果顯示:食魚鱷(Gavialis gangeticus)和假食魚鱷(Tomistoma schlegelii)聚為一支後再與鱷科(Crocodylidae)的其他物種形成姐妹群,這與基於食魚鱷和假食魚鱷的線粒體全序列的分析結果一致,支持將食魚鱷併入鱷科的觀點。結果還支持非洲窄吻鱷(Crocodylus cataphracms)與鱷屬(Crocodylus)構成姐妹群,可以單獨劃分為屬的觀點。
灣鱷傷人事件
1945年2月19日,太平洋戰爭已接近尾聲。在孟加拉灣海域巡邏的英國艦隊截擊了一支企圖從海上撤回日本的侵緬日軍船隊(由於記錄的殘缺,這支日軍的番號無從查考)。雙方展開了激烈的炮戰,英軍艦隊力量遠勝於日艦,不一會兒,日軍的幾艘護航炮艇被擊沉。裝載有1000多名日軍的兩艘運輸船,慌忙駛到蘭里島周圍,日軍在那裡登入。日軍打算把蘭里島作為陣地負隅頑抗。
島上日軍的頑強抵抗給英軍造成了很大的麻煩。激戰到天色漸晚,英國艦隊一時很難消滅這股上島的日軍部隊,於是一邊對小島進行海上封鎖,一邊研究和制定第二天的作戰方案。各艦指揮官接到
命令後陸續地來到了指揮艦上。
入夜,疲憊的日軍七零八落地躺在地上。正當他們準備好好睡一覺來應付第二天的戰鬥時,突然,他們白天沒有注意到的那些灣鱷躥出水面,向他們兇猛地撲過來。原來,當英日海軍白天激戰時,灣鱷被嚇得藏入了水中。天黑以後,隨著潮水退去,一群群灣鱷都被岸上死傷士兵身上發出的血腥氣味引了出來。已經疲憊不堪的日軍被突如其來的灣鱷的兇猛進攻驚呆了,他們雖然拚命用機槍、步槍向灣鱷射擊,但還是招架不住灣鱷群的兇猛襲擊,頃刻間,慘叫哀號之聲響遍整個沼澤。
在島外指揮部里,英國軍人正在討論,突然艦上執勤人員急匆匆地跑來報告說,島上日軍突然傳來激烈的槍聲和亂鬨鬨的喊叫聲,估計可能是與其他部隊發生了戰鬥。
這種情況讓英軍非常困惑。指揮官詢問值班軍官有沒有部隊同英軍聯繫,值班軍官回答說沒有。艦隊指揮官立即下令派遣一艘小艇去調查情況。
東方發白的時候,前去偵察的小艇飛速返回指揮艦報告,從艇上下來的偵察兵個個臉色蒼白,一副恐懼的樣子。“報告長官,全是死人,還有鱷魚!”被驚嚇過度的偵察兵語無倫次地說。
當英國軍隊上島時才發現,滿島都是被灣鱷撕碎了的日軍屍體和上百隻被槍彈擊斃的灣鱷屍體。1000多名日軍幾乎都成了灣鱷口中的美味佳肴。整個小島都被血水染紅了。最後,僅找到了20名倖存下來的日軍士兵,但看上去,這些倖存者的神經已徹底崩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