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在藍田縣,說起當地的特色食品,“灞源豆腐乾”算是公認的一個了。而在灞源鎮地區,豆腐乾老作坊最集中、最著名的要數距鎮上2公里的上村。全村167戶人家,從事豆腐乾生產的家庭作坊近40戶。
在農村地區,自泡黃豆,自做豆製品,算不得有什麼製作秘訣,但在藍田縣,唯有“灞源豆腐乾”大暢全域。大小飯店凡是有豆製品菜系出售,都離不開購進“灞源豆腐”“灞源豆腐乾”。
“灞源豆腐乾”出名的原因。灞源由於處於水之源頭,生於青山,歷於富礦,這裡的水是優質礦泉水。豆腐乾的原材料都是產自山區生長期在七八個月的黃豆,且出品率較低,每百斤黃豆只能生產五六十斤豆腐乾。豆腐乾的整個生產過程都遵循著綠色、天然的傳統風尚,無任何添加劑。盛豆漿用的是天然木桶;點豆腐乾用的是豆腐自身發酵的漿水;晾曬也用的是天然的木柵。
甘醇的滋水,傳統的工藝,成就著“灞源豆腐乾”以口感細膩、耐嚼無渣、筋道味長的特色,聞名域內、周邊。
製作方法
(1)備料,黃豆,精鹽,清水
(2)磨漿,先將黃豆洗淨,用清水浸泡一晝夜,然後磨成漿,濾渣後備用。
(3)煮漿,將磨好的生豆漿上鍋煮好後,再添加水,以降低豆漿濃度和減慢疑固速度,使蛋白質凝固物網路的形成變慢,減少水分和可溶物的包裹,以利壓榨時水分排出暢通。
(4)凝固,漿降溫後即可用滷水點漿。點漿時應注意均勻一致,要勤攪,但要防止亂攪。當漿出現芝麻大小的顆粒時停點,蓋上蓋約過半個小時後劃腦。
(5)劃腦,上包前要把豆腐劃碎,這樣既有利於打破網路放出包水,又能使豆腐腦均勻地攤在包布上,制出的豆腐質量緊密。
(6)上包,先將包布鋪在格板 (板上的格子按所需要的豆腐乾的尺寸制定)上,再將豆腐腦加在包布上,這樣一層豆腐腦一層布地加,豆腐腦要鋪勻,可稍高于格子幾毫米,數量要根據豆腐乾的厚薄來確定,但每批厚薄要一致。然後將包布包紮緊,加壓成型,1小時後拆下包布,用刀將豆腐乾按格子印割開,放在清水中浸包 30分鐘後左右取出。
(7)煮泡,先將精鹽放人溫水中攪勻,再把豆腐放入鹽水中煮泡20多分鐘。
(8)曬乾,把用鹽水煮好的豆腐曬乾,然後重複第七步。
(9)重複煮曬,重複第7、8步四次後即可製作成可口的豆腐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