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漳

為什麼叫灌漳呢,原來從前在冀南一帶,漳河水經常泛濫,淹毀大片良田。而且漳河水流無定型,再加上兩岸土地鬆軟,經常把河岸沖毀。於是人們便修了漳河大堤以防洪水泛濫。人們就這樣制服了這匹脫韁的“野馬”。漳河從山西的山澗流來,過涉縣、磁縣,經臨漳、魏縣,入大名向東北與由南向北流的衛河匯合,流到天津。越往下遊河兩堤之間的距離越寬,漳河水也得到充分的利用,為人類造福。

邯鄲音是 (guàn zhang) 。
一種食品或者說小吃,顏色發黑,切成薄片,用油煎、炸後沾醋和蒜泥食用。是由蕎麥麵製作成的。
市場上小販高聲吆喝的“灌腸”,是用喬麥面配上多種調料做成的褐紅色像涼粉一樣的一種食品,配上蒜泥涼拌,清涼可口。也可以把它切成小塊,用油鍋炸一下,再配上蒜泥涼拌更好吃。這是冀南一帶流傳很久,做工講究、深受大家喜歡的一道冷盤。有一日在市場上見一老者掛牌也賣這種食品,但上面寫的卻是《灌漳》。我覺得奇怪,便上前詢問:為什麼人家叫灌腸,你卻掛牌叫灌漳呢,這肯定有原因!老者說:叫灌腸那是叫順了嘴,這種食品真正的名字叫灌漳。老者見我愛聽,便詳細的給我講起這灌漳的來歷。
在東部的大名因大堤而起名的地方很多,如在大名漳河南岸的鄧台、漳河邊上的萬堤、漳河北岸的黃金堤等等。
有了大堤,漳河水得到節制,泛濫次數少了許多。後來有人用喬麥面做涼粉時,在粉坨四周都擋了板,以防在成型之前外流。當喬麥面涼粉做成後,人們為了區別喬麥面做成的食品,就商議給它取個別致的名字。他們就請方圓幾十里有名的史老秀才給起個名。史老秀才的家也在漳河邊上,他見這食品四周都擋著板,順嘴就說:就叫灌漳吧!他解釋說:這喬麥面在鍋里熬好後,往外倒時就像漳河水泛濫一樣,可遇到了這像大堤一樣的擋板,它就老實了,就穩住了。你說它叫灌漳行不行?大家一聽很有道理,於是這灌漳就叫響了。解放後,修了岳城水庫,再加上近幾十年下雨減少,地下水位下降,漳河便很少再泛濫。隨著時間流逝,人們對漳河淹良田的事淡忘了許多,灌漳叫順了嘴也叫成了灌腸。而且那種食品的味道做的也越來越好,上了高檔餐館,登上大雅之堂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