濱州市北鎮街道辦事處

濱州市北鎮街道辦事處

濱州北鎮位於山東省濱州市主城區老城區與新城區交界的核心地帶,轄區面積9.65平方公里,是濱州的發源地。北鎮自古是富甲一方的商貿重鎮,工業、商貿流通業發展基礎雄厚,擁有大小企業690餘家,13個城中村。2012年由頂峰國際規劃設計公司進行商業商務聚集區規劃,開始老城改造、城市老商業區改造與升級等城鎮規劃工程。 該辦事處是1982年設立濱州市時建立最早的街道辦事處之一,轄13個居民委員會,轄區面積6平方公里,共有2128戶,5903人。

地理環境

濱州市北鎮街道辦事處位於市區東部。東、北鄰市東街道辦事處,西接市中街道辦事處,南依黃河大堤。205國道與220國道兩條交通幹線在該轄區交匯。

社會事業

該辦事處於“八五計畫”期間開始制訂和實施“小康工程”。為實現小康目標,制定了切實可行的措施。按照“一個指標、一個班子、一套政策”的原則,實行領導責任制, 把實現小康的每個指標具體落實到黨委委員和辦事處主任,分工合作,統一 實施。辦事處每年抽調10名幹部到居委會、企業包點任職,幫助指導工作。將各居委會、企業的產值、新上項目、技改措施、利稅目標都與小康工程的大目標結合起來。 在小康工程具體實施過程中,辦事處始終把工業企業的發展作為重頭戲來抓,把第三產業的發展作為本辦經濟發展的支撐點,鼓勵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走多元化經濟發展的路子。對工業堅持抓好龍頭企業的建設,對後進單位進行重點幫扶,促進平衡發展,對企業內部強化管理,完善企業內部經營機制,達到速度與效益同步增長。

各基層黨支部結合“小康”指標,以實際行動為人民辦實事、辦好事。 全辦共投資860萬元,為居民鋪路、安裝路燈、接水、接電,實現村村通柏油路,大街小巷全部硬化,家家戶戶接上自來水,衛生設施配套齊全,排水暢通。鋼木結構住房達100%,人均居住面積63.2平方米;電視機普及率達145%;電話普及率達30%; 小汽車普及率達5%;享受社會保障人口比率達100%;全辦建立了每人每月30~80元生活補助費的養老保險體系。 人均動物性食品消費量達63.58公斤。全辦學齡兒童入學率100%,國小畢業率100%,國中入學率100%,實現了九年制義務教育,勞動力受教育水平平均高於10年。晚婚晚育率、計畫生育率100%,人口自然增長率8‰以內。轄區內社會治安秩序良好。全辦形成文明、健康、向上的社會新風尚,人民安居樂業。至1995年底全辦實現企業總產值8.3億元,工業總產值?5.01?億元,利稅8444萬元,工商稅收486.7萬元, 集體固定資產淨值8670萬元,居民人均純收入3448元。各項經濟指標達到小康標準,經地區統計局及有關部門檢測驗收成為濱州市第一家實現小康的鄉鎮 (辦) 。被省、地列為“全省、全區精神文明建設示範點”。1996年爭得全區“奔小康致富杯” 。1997年全辦事處實現企業總產值12.7億元,工業總產值9.9億元,工商稅收583萬元,集體固定投資3960萬元 (項目:新興市場兩期工程、環宇公司技術改革新增紗錠2.6萬枚),居民人均純收入3948元。

經濟概況

自1992年以來,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15億元,新建、擴建技改骨幹項目41個,全辦形成以環宇紡織集團、絨布廠、織布廠為龍頭,化工、機械、鑄造、建材、印刷、食品等門類齊全的工業體系。在第三產業的發展上,本著“先培育、後規範”的原則,先後建成了姜家副食品批發市場、六街蔬菜、水產、肉禽批發市場,五四三紡織品批發市場,耿家服裝、小百貨、建材、土產新興批發市場等四大批發市場和帝都賓館、東方賓館、匯聚賓館、渤濱旅社等四大賓館。全辦形成以四大市場和四大賓館為主體的商品流通網路和飲食服務業群體,成為北辦經濟發展新的支撐點。為實現各項小康目標,實行最大限度優惠政策,大力發展個體私營、聯辦等非公有制經濟,重點扶持一批規模大、檔次高、效益好的先進典型。幾年間,全辦個體私營企業便發展至3000多家,並出現了一批有影響的私營企業和存款超過百萬元的個體工商大戶,成為全辦快速發展的新增長點。

獲得榮譽

1997年被省列為“文明辦事處示範點”;獲得全區“發展企業強鄉鎮”、“最佳發展三產鄉鎮”稱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