濰縣署中畫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

“衙齋臥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情。”語出鄭板橋《濰縣署中畫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這首詩是鄭板橋(鄭燮)在乾隆十一、二年間出任山東濰縣知縣時贈給包括的。鄭板橋五十歲時,即1742年春天,為范縣令兼署小縣朝城,始訂定詩、詞集。1743年,五十一歲,將幾經修改,至是方定稿,刻者為上元司徒文膏。

作品信息

名稱:濰縣署中畫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

年代:清朝

出處:《板橋全集》

體裁:七言絕句

作者:鄭板橋

主題:表達了鄭板橋同百姓息息相通的思想感情

時代背景

乾隆十一年(1746年),鄭板橋五十四歲,自范縣調署濰縣。是年山東大飢,人相食。濰縣原本繁華大邑,然自是年災荒連年,救災便成了鄭板橋主持濰縣政事的一項 重要內容,他開倉賑貨,令民具領券供給,又大興工役,修城築池,招遠近饑民就食赴工,籍邑中大戶開廠煮粥輪食之。盡封積粟之家,活萬餘人。秋以歉收,捐廉 代輪,盡毀借條,活民無算。濰縣饑民出關覓食,板橋感嘆系之,作逃荒行。

1748年大學士高斌和都御史劉統勛為特使到山東放賑,板橋隨之。秋大熟,濰縣災情 漸趨緩解,饑民也由關外絡繹返鄉,板橋作還家行紀其事。為防水浸寇擾,捐資倡眾大修濰縣城牆。秋末,書修濰縣城記。

詩作背景

語出鄭板橋《濰縣署中畫竹呈年伯包大中丞》。

釋義:臥在衙門的書齋里靜聽著竹葉沙沙地響動,總感覺是民間百姓呼飢號苦的喊聲。在州縣裡像我們這些地位卑下的小官吏,民間每一件小事如同畫上每一條枝葉總牽動著自己的感情。

濰縣:今屬山東省濰坊市。

年伯:古稱同榜考取的人為同年,稱同年的父輩為年伯。

包大中丞括:包括,字銀河,錢塘(今浙江杭州市)人,康熙四十五年(1706)進士:乾隆年間,曾任山東布政使,署理巡撫,故稱“中丞”。衙齋:官衙中的書齋。些小:指官職卑微。吾曹:我們。關情;關心。

概述

鄭板橋像鄭板橋像

這首詩是鄭板橋(鄭燮)在乾隆十一、二年間出任山東濰縣知縣時贈給包括的。鄭板橋五十歲時,即1742年春天,為范縣令兼署小縣朝城,始訂定詩、詞集。1743年,五十一歲,將幾經修改,至是方定稿,刻者為上元 司徒文膏。

關於作者:

鄭板橋(鄭燮)(1693~1765)中國清代畫家,書法家,文學家。字克柔,號板橋,江蘇興化人,生於1693年,卒於1765年,康熙秀才、雍正舉人、乾隆進士。客居揚州,以賣畫為生。曾任濰縣縣令,書畫史。為“揚州八怪”之一,其詩、書、畫世稱“三絕”,板橋畫竹有“胸無成竹”的理論。針對蘇東坡“胸有成竹”的說法,板橋強調的是胸中“莫知其然而然”的竹,要“胸中無竹”。其一生經歷豐富,風雨坎坷,關於其的許多故事被保存下來流傳於世,至今為人們所津津樂道。其一直所堅持的民本剛直的思想也影響著後來者。

鄭燮官山東范縣、濰縣知縣,有政聲“以歲飢為民請賑,忤大吏,遂乞病歸。”詩詞不屑作熟語。畫擅花卉木石,尤長蘭竹。蘭葉之妙以焦墨揮毫,藉草書中之中豎,長撇運之,多不亂,少不疏,脫盡時習,秀勁絕倫。書亦有別致,隸、楷參半,自稱“六分半書”。間亦以畫法行之。印章筆力朴古逼文、何。為人疏放不羈,以進士選縣令,日事詩酒,及調濰縣,因歲飢為民請賑,忤大吏,罷歸,居揚州,聲譽大著。恣情山水,與騷人、野衲作醉鄉游。時寫叢蘭瘦石於酒廊、僧壁,隨手題句,觀者嘆絕。著有板橋全集,手書刻之。所作賣畫潤格,傳頌一時。鄭燮一生畫竹最多,次則蘭、石,但也畫松畫菊,是清代比較有代表性的文人畫家。生於1693.11.22,卒於1765.1.22。享年七十三歲。

藝術特色:

鄭板橋借蘭竹石與現實生活中的各類現象發生緊密聯繫,有感而發的創作畫,也正是將“文人畫”,“脫離現實,逃避現實”,引向“關心現實,注意現實”做出的貢獻。題畫詩,使比較單純的花鳥畫,有了豐富的社會內容,產生深刻的思想性、抒情性,拉近了與讀畫者的距離,仿佛進行了心與心的交流、面對面的對話,使“凝固的瞬間”不斷延續著,加強了藝術感染力。

古詩原文:

濰縣署中畫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

衙齋臥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

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情。

墨竹墨竹

關於本詩:

這首詩是鄭板橋(鄭燮)在乾隆十一、二年間出任山東濰縣知縣時贈給包括的。鄭板橋五十歲時,即1742年春天,為范縣令兼署小縣朝城,始訂定詩、詞集。1743年,五十一歲,將幾經修改,至是方定稿,刻者為上元司徒文膏。1744年,饒氏生子。鄭板橋宰范期間,重視農桑,體察民情、興民休息,百姓安居樂業。 1746年,乾隆十一年,五十四歲,自范縣調署濰縣。是年山東大飢,人相食。濰縣原本繁華大邑,然自是年災荒連年,救災便成了鄭板橋主持濰縣政事的一項 重要內容,他開倉賑貨,令民具領券供給,又大興工役,修城築池,招遠近饑民就食赴工,籍邑中大戶開廠煮粥輪食之。盡封積粟之家,活萬餘人。秋以歉收,捐廉 代輪,盡毀借條,活民無算。濰縣饑民出關覓食,板橋感嘆系之作。1748年大學士高斌和都御史劉統勛為特使到山東放賑,板橋隨之。秋大熟,濰縣災情 漸趨緩解,饑民也由關外絡繹返鄉,板橋作>紀其事。為防水浸寇擾,捐資倡眾大修濰縣城牆。1751年,海水溢,板橋至濰縣北邊 禹王台勘災。 鄭板橋作官意在得志則澤加於民”,因而他理政時能體恤平民和小商販,改革弊政,並從法令上、措施上維護他們的利益,板橋宰濰期間勤政廉政,無留積,亦無冤民”, 深得百姓擁戴。 濰縣富商雲集,人們以奢靡相容,鄭板橋力倡文事,發現人才,留下了許多佳話。1747年,滿洲正黃旗人、侍講學士德保主試山東,板橋同在試院,相與唱和。

1748年,乾隆 出巡山東。鄭板橋為書畫史,參與籌備,布置天子登泰山諸事,臥泰山絕頂四十餘日,常以此自豪,鐫一印章雲乾隆柬封書畫史”。1749年,五十七歲,饒氏所生之子又於興化 病歿。與御史沈延芳同游郭氏園,重訂並手寫付梓。同年,重修文昌祠,倡建狀元橋。1751年, 五十九歲,作橫幅。1752年,主持修濰縣城隍廟。同年,與濰縣童生韓鎬論文,並作行書七言聯刪繁就簡三秋樹,領異標新二月花。”鄭板橋在濰縣任上著述頗多,其四十首尤為膾炙人口。

翻譯:

在書齋躺著休息,聽見風吹竹葉發出蕭蕭之聲,

立即聯想是百姓啼飢號寒的怨聲。

我們雖然只是些小小的州縣官吏,

但是老百姓的一舉一動都牽動著我們的感情

賞析:

這兩句詩表面上是寫竹子的,意思是:我們這些小小的州縣官吏,衙門臥室外竹子的一枝一葉,都牽動著我們的感情。而實際的含義則是:我們雖然只是小小的州縣官吏,但老百姓的一舉一動都牽動著我們的感情。充分體現了鄭板橋對百姓疾苦的關心。

這首詩是鄭板橋在乾隆十一、二年間出任山東濰縣知縣時贈給包括的。一二兩句托物取喻。第一句“衙齋臥聽蕭蕭竹”,寫的是作者在衙署書房裡躺臥休息,這時聽到窗外陣陣清風吹動著竹子,蕭蕭叢竹,聲音嗚咽,給人一種十分悲涼淒寒之感。第二句“疑是民間疾苦聲”,是作者由淒寒的竹子聲音產生的聯想。作者由自然界的風竹之聲而想到了老百姓的疾苦,好像是饑寒交迫中掙扎的老百姓的嗚咽之聲,充分體現了作者身在官衙心繫百姓的情懷。三、四兩句暢述胸懷。第三句“些小吾曹州縣吏”,既是寫自己,又是寫包括,可見為民解憂的應該是所有的“父母官”,這句詩拓寬了詩歌的內涵。第四句“一枝一葉總關情”,這句詩既照應了風竹畫和詩題,又寄予了深厚的情感,老百姓的點點滴滴都與“父母官”們緊緊聯繫在一起的呀!鄭板橋的這首題畫詩,由風吹竹搖之聲而聯想到百姓生活疾苦,寄予了作者對老百姓命運的深切的關注和同情,一個封建時代的官吏,對勞動人民有如此深厚的感情,確實是十分可貴的。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