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域瀟集團

濟南域瀟集團

吳濤自嘆,資源報國,也是他海外開礦的一個初衷。 ”吳濤進一步解釋說,在莫三比克投資,當地政府和人民都很歡迎,儘可能給予幫助。 對於未來合作的企業類型,吳濤說:“我們首選以資源與國企合作,也歡迎有互補性的民企。

公司介紹

濟南域瀟集團有限公司(簡稱濟南域瀟集團),創建於1995年,總部設于山東濟南,其前身為濟南域瀟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集團註冊資本5000萬人民幣,截止2013年底,集團國內外資產總計20億元人民幣,國內累計房產儲備總面積4萬平方米,國有商業、服務業土地儲備總面積15萬平方米。集團擁有各類員工500餘人,同時擁有一批高級經濟師、註冊會計師、工程師、報關員等專業技術人才。
濟南域瀟集團通過項目投資、合資經營、資產重組等方式實現跨越式發展,目前集團業務已涉足眾多領域,特別是在國外礦業投資和開發方面形成了核心競爭力。
自2006年起,集團為適應國際市場發展形勢和滿足企業自身發展需要,積極走出國門,在莫三比克的投資業務不斷擴大,影響力日益增強,尤其是在取得莫國礦權及勘探利用方面,走在了中資企業的前列,得到莫國政府的高度關注。公司利用自身的資金與技術優勢,專注於莫桑中小型鋯鈦礦的開發與利用,並取得了顯著的成績。目前,公司在莫桑共開展了十大項目板塊,包括:四個鋯鈦礦項目、三個水泥項目、兩個房地產項目及一個礦權勘探項目,綜合看來,所有項目穩步推進,發展日趨成熟,特別是兩個鋯鈦礦項目的投產創收,不僅促進了莫桑中小型鋯鈦礦的開發與利用,而且輻射帶動了當地的基礎設施建設和服務業的發展,促進了莫桑經濟的均衡發展。自此,濟南域瀟集團初步形成了集團化、多元化、國際化的戰略發展格局。

公司報導

2010年12月總第16期《非洲》刊就我司非洲投資近況報導 莫三比克密林探礦4年取得40多礦權 域瀟集團誠邀企業合作開發
本刊記者朱曉磊|

與濟南域瀟集團董事長吳濤的對話一直是以郵件形式進行的,因為他一年有一半時間呆在莫三比克,而在國內的大部分時間又多在出差,對於《非洲》雜誌記者的採訪都是在出差途中進行書面答覆。因此,記者感嘆他是“生命不息,戰鬥不止”。他卻很謙虛地說:“不敢說是戰鬥不止,我就想做點事,想讓自己的狀態好點,也想讓周圍一起努力的員工好起來。能在有生之年做點有益於國家和社會的事,那是我盼望的事兒,也值得我去努力。”
濟南域瀟集團原是一家房地產企業,2005年後企業尋求轉型,開始涉足礦山市場。由於國內礦山資源緊張,而且價格昂貴,吳濤便將目光轉向了海外市場。從2007年公司決定在莫三比克開拓市場到現在,4年間,域瀟集團已經取得當地40餘個礦的採礦權及探礦權,已有一些項目與國內公司合作投資建設。訊息公布後,媒體一片譁然,大家都想探尋域瀟集團幾年間的發展軌跡。然而,吳濤處事卻非常低調,每次在信中囑咐記者:要低調些,多說事,別誇張,這是“中非合作”的嚴肅話題。
歷經艱險鑄成就
此前,吳濤有幾位朋友在非洲有投資項目,運營不錯。於是,他抱著試試看的心態去了非洲。他先後考察過波札那、南非等國,在莫三比克的實地考察中,他發現那裡礦產資源非常豐富,於是動了“開礦”的念頭。2007年,域瀟集團買下了莫三比克首都馬普托地區的石灰石礦山,從此,域瀟海外買礦邁出了第一步。
在陌生的國度勘探資源是件極其艱苦的事,回想經歷的磨礪,吳濤頗有感觸,他說:“世上從來沒有不經磨難的成功,付出和收穫是相對平衡的,礦權就是付出的收穫。”起初,吳濤帶領技術人員開展野外找礦工作時,每天都是早出晚歸。“我們每天穿行在荒山野嶺和密林沼澤,有時一天要奔波幾百公里。密林里人際罕至,我們曾遇到過毒蛇,也曾踏入雷區,有時口渴難耐,連河水都找不到。”直到今天,吳濤還在感嘆:“其中的艱苦和危險,不身臨其境,難以想像,現在想起,仍然後怕。真的是‘勞其筋骨,餓其體膚’!”不過,每次的化險為夷讓他在釋然之餘又對非洲朋友的幫助特別感激。
為了保證探礦的持續、高效,域瀟公司購置了全液壓千米鑽、百米鑽及多輛大型配套車輛,組建了兩個自己的礦山勘探隊,吳濤對於公司的實力感到自豪。他介紹說,域瀟集團在莫三比克已取得40多個採礦權及探礦權,礦種包括金、銀、銅、鐵、鈦、鋯、鉬、石、灰石、河沙等。公司在非洲的探礦面積為800平方公里左右,每個礦的勘探面積都在5000公頃以上,部分礦種品位高、儲量大,不少屬大型優質礦。今年8月,域瀟集團與中非基金和中國水利水電建設集團國際公司合資設立“非洲長城水泥製造有限公司”,生產的水泥可供中水電及其他中資企業在非洲進行民用及社會基礎設施建設。
幾年的勘探考查,吳濤對於全球資源市場有了更深層次的認識:“全球對礦產資源越來越渴求,取得成本越來越高,資源越來越少,取得已不僅僅是成本問題。比如,現在莫三比克太特省等絕大部分區域已化為資源禁區,由國家儲備。”
吳濤對中國市場同樣也了如指掌。“中國人均占有資源水平低,持續發展對資源需求數量大。在非洲取得資源,在當地建廠,對兩國互惠。”吳濤舉例說,中國是鋯消費大國,鋯鈦需求量每年增長5%。但資源僅存於海南等少數省份,而且鋯鈦含量低,大量依賴進口。而域瀟所收購的莫三比克鋯鈦礦貯量大、品位高、易開採、成本低,平均品位達5%,最高品位甚至達到40%。鋯鈦礦開採後,礦產運回國內,將大大改善國內對鋯鈦的需求狀況。吳濤自嘆,資源報國,也是他海外開礦的一個初衷。
適應變化有韌勁
非洲一些國家因政權更迭法令也會隨之調整,因此大多數企業家彷徨不前,怕多年辛苦付之東流。據吳濤講,自公司立足莫國發展後,莫國資源政策也先後調整了3次。然而,政策調整並沒有使吳濤偃旗息鼓,因為他深“明者因時而變,知者隨事而制”的道理,對變化有一種哲學般的領悟。“對待變化,不同人的思想感知與理解不盡相同。人們通常會有兩種認識:一是認為變化擋住了自己的常規路徑,無法前行;二是認為變化是事物的普遍性,變化本身就是機會。我同意第二種看法,莫國資源政策的調整就如同中國的改革開放一樣,也是從本國發展變化的實際出發,調整政策,使之更加符合本國發展需要。我們必須尊重、遵守並適應。”
除了政策的調整,中國與莫三比克的文化、法律、預言、習俗等差異,也為中國公司在莫發展帶來困難。對此,吳濤建議:“走出去需要勇氣,同時需要變通。我們在學習了解莫國社會人文、政策法規的同時,也隨時變通自己的工作方法。取得資源是目的,要求好、求快、求實效,方法要服從目的。可以不拘一格。不管黑貓白貓,逮住老鼠就是好貓。”吳濤的理論簡單、真成。
吳濤還把真誠當作企業在國外立足的一個法寶。他說:“不炒賣礦產資源是公司在莫堅守的基本原則。取之於斯,用之於斯是我們的宗旨,為莫國人民提供更多就業機會,發展莫國經濟,也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吳濤進一步解釋說,在莫三比克投資,當地政府和人民都很歡迎,儘可能給予幫助。“我們與莫三比克朋友只講實,沒有虛,他們很清楚我們的真誠度。按當地人的說法,我們是認真的”。
對於個別民營企業在非洲國家存在急功近利的詬病,吳濤有自己的看法:“在非投資的中國企業應當首先遵守‘中非合作’宗旨及當地法律,承擔應盡的社會責任,問題便容易避免和化解。”
誠邀企業共創業
對於昔日的艱辛,吳濤不願談太多,但對中國企業“走出去”的未來卻無限憧憬。他說:“企業所為不應只為柴米油鹽,也要順大勢,合國策。當然走出來的企業不能蜻蜓點水,要腳踏實地,特別要有韌勁。”
當記者問到莫國內其他領域是否還有商機時,吳濤回答的很乾脆,“哪裡有商機不是一個強制灌輸的概念,對於同一個機會,張三視而不見,李四卻認為機會難得。我自己認為,發展中的莫三比克處處有商機,幾乎遍布各行各業。莫三比克社會相對祥和、平安,從政府官員到人民民眾,求發展、要富強的心愿很強烈。近年來,莫國經濟增幅大,步子快。我希望更多的中資企業走進莫三比克,與當地人民一道,互相學習,互相促進。”
與此同時,吳濤還向中國企業伸出了友誼之手,“我們熱誠邀請更多朋友到莫三比克考察,也會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我們願與有意走出國門的企業界同仁,探討開發我們公司在莫現有資源的各種方式途徑。”
對於與其他公司的合作,吳濤有自己的解釋:“建多家合資公司,雖拉長了收益期,增加了風險和困難,但這樣能吸引更多中資企業到莫三比克,找到更多投資項目。”
對於未來合作的企業類型,吳濤說:“我們首選以資源與國企合作,也歡迎有互補性的民企。相對來說,國企長的資金、技術和管理,短在效率和成本;民企長在效率和成本,短在資金技術和管理。兩者若取長補短,實力將會大大增強。”
據他介紹,域瀟集團已與海南有色金屬公司合資設立“海域(莫三比克)礦業公司。”吳濤說:“海南有色金屬是國內最大的鋯鈦礦生產企業之一,擁有開採經驗和技術人員,這種‘聯姻’方式也是今後的一個合作方向。”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