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構簡介
澧縣少年宮創建於1999年,屬於澧縣教育局二級事業單位。活動中心始終秉承“服務學校、服務廣大青少年兒童”的宗旨,始終堅持“社會育人,育社會人”的理念,圍繞教育、引導全縣青少年樹立理想信念、養成良好習慣、提高科學素質、發展興趣愛好、增強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進行了積極探索,現已發展成為澧水流域規模最大、功能相對完備、影響力較強的校外教育基地,對澧水流域乃至常德市的校外教育起到了輻射和示範作用。機構發展
一、理順體制,健全組織機構,是公益性活動持久有效開展的基礎。活動中心起步階段,屬於民辦教育機構,由於體制不順,經費無保障,師資良莠不齊,發展步履蹣跚。隨著澧縣經濟的不斷發展和廣大青少年精神文化需求的日益增長,縣委、縣政府決定將活動中心確定為納入縣財政預算的教育局二級事業單位,將其定位為“指導中心、活動中心、培訓中心”三大職能,並逐步構建“活動策劃組織”、“藝術培訓”、“公益救助”三大特色。由此體製得到理順,機構得到健全,迎來了活動中心跨越式大發展的春天。在教育局領導下,活動中心分設一團(金龍玉鳳少兒藝術團)、五部(文藝部、美術部、學科部、文體部、社群部),精選師資,強化管理,使中國舞蹈、拉丁舞、聲樂、器樂、美術、書法、武術、跆拳道、桌球、圍棋、奧數、寫作、英語、小記者、小主持、科技製作等五大類三十多個實踐項目和其它的公益活動落到實處,每年都吸引上萬人次的青少年參加活動。
二、普及推廣,完善、創新活動載體,是永葆公益性活動生命力的根本途徑。
承擔了全縣80%以上的各種公益活動,此舉得到了縣委、縣政府和社會各界的高度認可。
一是立足於關愛生命的遇險自救演練活動,常抓不懈。為切實抓好我縣青少年遇險自救培訓及學校食品衛生突發事件應急演練工作,促進青少年健康成長。我活動中心每年都要在政府領導下舉行該項活動,並走進學校,對全縣的中小學生進行 “四防”(防震、防火、防疫、防水)知識講座與自救演練活動, 開展“交通與食品衛生安全”演講活動。此類活動的普及推廣,效果明顯,深受全縣中國小師生的歡迎和千萬家長的好評。
二是立足於錘鍊青少年道德品質的體驗活動,年年翻新。針對青少年中不斷出現的新問題,如何使體驗活動適應形式發展的需要,提高體驗活動的成效,必須創新體驗活動的形式。本中心組織的“城鄉學生手牽手”、“快樂小兵”、“愛我中華美文誦讀”、“走進社區” 等系列體驗活動,形式多樣,貼近生活,學生喜愛,鍛鍊青少年品質成效顯著。(圖片)自2009年起,本中心在縣教育局的指導下,辦起了第一份真正屬於澧縣青少年學生的文學小報《澧州少年》,免費向全縣中小學生贈閱。由於報紙內容全部來源於學生,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慾,受到了社會各界人士的高度關注。三是立足於陶冶青少年情操的藝術活動,深入持久。為豐富澧縣青少年的文化精神生活,陶冶青少年的情操,本中心承辦了豐富多彩的藝術活動。慶“六·一”中小學生文藝匯演、春節聯歡晚會、全縣中國小美術書畫大賽、返鄉大學生專場文藝晚會、澧水歌王大賽等都有很高的藝術水平。特別是極具藝術特色的全縣中小學生電視才藝大賽——聲樂才藝比賽、舞蹈才藝比拼、器樂才藝較量、小主持人才藝展示等,到2009年已成功舉辦了六屆,在澧縣乃至澧水流域引起了強烈反響,成了活動中心重要的文化活動品牌。這類活動的持續開展,極大地豐富了青少年的校外文化生活,促進了他們的健康成長。
三、活動鍛造名師,名師培養人才,人才帶動發展。
由於本中心常年活動不斷,活動要求高,打造出了美術領域章作人,英語領域楊小傑,舞蹈領域袁建華,音樂領域施祖元,主持領域肖波、易紅等一批澧縣乃至常德地區小有影響力的領軍人物。他們傾注全部心血,愛生如子,用自己的知識瓊漿滋潤著每位孩子的心田,是一支業務精湛、師德高尚、活動業績突出的專業團隊.正是因為這支團隊十年來的辛勤付出,活動中心藝術人才輩出。首屆學員楊曉童,2002年考上北京藝術職業學院;2003年參加《天使維納》拍攝,並擔任女主角;2004年在雅典奧運會閉幕式上表演了4分鐘的京劇絕活節目。中央音樂學院攻讀碩士研究生的何怡,從常德電視台的舞台走到CCTV的豪華音樂廳,已成為一顆耀眼的藝術新星,她就是從活動中心開始追逐藝術之夢的。雷倩影從澧縣青少年校外活動中心走出,榮獲“未來之星——全國十佳”的稱號。2007年,楊竹韻、曾穎兩同學同時叩開了中國舞蹈最高學府——北京舞蹈學院的大門。數年來,已有300多名曾在活動中心追夢的藝術學子考入專業藝術院校,其中有數十人進入了中國頂尖級藝術院校和名牌大學深造。同時,活動中心的集體項目在各級各類表演與評選中摘金奪銀,不勝枚舉。
活動中心在各級組織的領導與關懷下,成績斐然。先後榮獲“全國優秀兒童活動中心”、“中國教育學會校外教育分會會員單位”、“湖南省少年兒童校外教育培訓優秀重點基地”、“常德市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設工作先進活動基地”等項殊榮。
培訓反哺活動,活動帶動培訓,這是活動中心的成功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