澧水橋

澧水橋

澧水橋坐落在邢台南和縣,於隋開皇十一年建造,系大型石橋,古為連線晉、冀、魯經襄國和清河郡的交通發揮了重要作用,具有重要的軍事和經濟價值。

澧水石橋簡介

襄國郡南和縣(今邢台南和縣)的"澧河橋",於隋開皇十一年建造於東韓村澧河上,系大型石橋.根據澧水橋石碑記載:"碧柱浮空,煙雲等色,金堤枕浦,杞柳交陰",可見此系平原河道上比較宏偉壯觀的大石橋,此橋系南和縣鄉紳宋文彪老人捐資修建,為連線晉、冀、魯經襄國和清河郡的交通發揮了重要作用,具有重要的軍事和經濟價值,澧水橋曾於明代被洪水沖壞,後經歷重修,今澧水橋仍保存有隋朝古槐、橋頭石獅和澧水橋碑等重要文物。

澧水石橋碑

澧水石橋碑位於南和縣北2.5公里處,東韓村國小院內。碑刻於隋文帝開皇十一年(公元591年

澧水石橋碑澧水石橋碑
)。碑高2米,寬0.92米,厚0.29米,龜跌座,龜首被砸。半園形碑首上刻四龍圖案,碑額為篆書陽文“大隋洺州南和縣澧水石橋碑”十二字。陽面碑文為隸書陰文,字裡行間略顯方格,筆法工整。碑陰有明嘉靖十一年(1532年)南和縣令易宗周題隋碑詩一首,碑額有易宗周之子篆書附識,稱此碑“文字雄壯而隸書精妙,尤可師法。”
澧水石橋碑碑身下部,由於風化剝蝕,部分字已看不清楚,碑身兩側被人砸殘,參差不齊。一九七六年當地政府為保護該碑而建立攢尖頂式碑亭。二00八年人民政府為保護該碑重新建攢尖頂式碑亭,並圍以鐵欄進行保護。
澧水石橋碑記載了隋代澧水河的泛濫、地理變化和當地民眾修橋以濟交通的事實,考證甚詳,對有關部門研究澧水河的歷史變遷,有著極為重要的科學價值,一九八二年被公布為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澧水石橋碑文

大隋洺州澧水石橋碑
(前缺)我皇帝、垂衣秉歷,紐地補天,二曜連暉,五精合彩,輕徭緩賦,仁被草木,好生惡殺,澤及豚魚。灑法雨以潤群生,建寶幢而導黔首,四民仰化,九服從風,洺州南和縣者,星鷹胄昂,地連趙魏,水路交會,人物殷阜,斜眺衡漳,金風凌波而耀色,卻贍瀛碣,玉馬映雪以騰光,於斯時也,使持節儀同三司,刺史辛公,以明德上,才搴帷此境。公名,愨,字,士信,陝西狄道人。風神秀起,雄圖傑出,博覽書傳,總括藝能,行成規矩,言為楷則,是以曳裙棘座,高步禮圍,市朝遷革,位望彌重。建於之部,威惠俱行,名閒憲章,深練治體,推誠化下,竭心奉上,奸豪悚疊,黎庶來翊,軍將軍司馬田威馮翊,廣陽人也。志業平允,操履廉白,舉目持綱,弼諧蕃政。野絕帶牛之暴,市息飲羊之欺。又有宣威將軍,縣令馬君,以美譽清風制錦斯邑。君名,曄,字,士暉,扶風始平人。器量宏深,風韻清舉,信義聞於州里,孝弟著於閨門。歷官二朝,頻宰三邑,明於剖斷,善於綏養,留心庶獄,小大以情,寇盜出奔,囹圄空寂,故使鄉閭敦睦,風俗和平,家識廉恥,人知禮讓,芄芄之麥竟秀再岐;泄泄之雉共標三異。縣尉,兗州陶縣,孔經泗州、高平縣、魏君遐並地,望清華人材,謹素當官,理劇煩而不擁。縣域之北有澧水焉,其水上司七里之源,旁吸白泉之口,控清引濁,冬溫夏涼,噴氣朝興則白夜晝暗,澄波夕映則朱霞夜朗。厥水之上雖有舊橋,每經泛漲,隨流漂壞,車牛陷溺,行李艱辛。有縣老人宋文彪等,悟鏡象之非,真知水泡之難。駐薰修十善,回向一乘,各竭資產,兼相勸化,敬造石橋以濟行者。以開皇十一年,龍集於淵,獻月纏於降婁,爰共經始,數年乃就。碧柱浮空煙雲等色,金堤枕浦,杞柳交陰,浩浩乎似應龍之異盟津;峨峨乎若靈鰲之冠方丈。以此善因,廣渡危難,仰願皇帝陛下,尊居太唐皇后配像,陰精德高,任姒皇太子,比耀前星,三善光備,內外文武,州縣官僚,法界含生,鹹蒙斯福。竊以洛陽路首,猶傳超乘之書;成都柱上,尚題長鄉之筆。況復業隆,遂古功濟,生民不有標揚,孰弘勸獎。於是立碑路側,以彰厥功,樹之風息,懸諸日月。其詞曰:
星漢西轉,川瀆東傾,疏導雲及,津梁乃成,悠悠行道,隱隱車聲,雖言利濟,詎免危城(其一)
大悲拯物,寶珠斯現,瀉水疑瓶,貫花似絕,深弘利益,廣開之便,若斷疑綱,能除毒箭。(其二)
我皇負扆,君臨萬方,下調玉燭,上葉珠囊,白環獻祉,丹書效祥,藻心玄寂,邁彼輪王。(其三)
邯鄲北走,澧淵旁射,桑麻隱映,川疇平易,是稱爽塏,實為滋液,士女連衽,車馬疊跡。(其四)
明明州將,垂恩不已,憂國若家,視民如子,溫其玉潤,油然雲起,竹馬赴期蒲鞭示恥。(其五)
穆穆良宰,達於從政,導之禮樂,申之法令,行合韋弦,清同水鏡,盜賊休止,黔黎歌詠。(其六)
以後闕
附二:隋碑陰題詩二首
易宗周
東韓之東東嶽祠,內有古碑真太寺。
龜螭齈與尋常異,巍然特立無傾危。
磨鐫原記石橋事,證事嘗有開皇守。
文章高古隸字寺,斬釘截鐵誰能似。
此碑獨立一千載,應有鬼神為護持。
滄桑變易世更代,水錘火煉守不移。
世人穹說魯靈光,爭似此物露寺怪。
我慨嘆秋風不前,摩挲宛如珠玉懸。
淪漫作碑陰賦,留共此石傳千萬。
附三:隋碑陰額記事
易夢圖
此碑不知何人所作,文字甚雄壯,而隸書精妙,尤可師法。不獨其石之古也。邑人周識,泯沒無聞久矣。家君愛而惜之,既褒諸碑陰,復命圖篆題額,以告來者。
旨嘉靖十一年七月望月男夢圖書。
[易宗周],字順文,臨桂(桂林)舉人,明嘉靖十一年任南和知縣。其子夢圖,記事,均刻之碑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