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嶼鎮
貴嶼鎮,地處廣東省汕頭市潮陽區西部,東與潮陽區谷饒鎮、銅盂鎮接壤,西與普寧市接壤,北與潮陽區金灶鎮接壤,南隔練江與陳店鎮相望,地處潮陽、潮南、普寧三地交界。鎮域面積5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3.15萬畝。行政轄8個居民委員會和19個村民委員會,總人口約20萬,外來人口約20萬。貴嶼鎮北靠小北山,南瀕練江,地勢自西北向東南傾斜,屬小部分丘陵大部分平原地帶。屬南亞熱帶氣候區,年平均氣溫21.4℃,年均降水量13864毫米。貴嶼鎮地處一片低洼地的中央地帶,屬於嚴重的內澇區,農業生產基本沒有保障。
貴嶼鎮,是一座有近千年歷史的古鎮。歷史上,這裡曾誕生了宋代法學家郭浩、明代學者陳洸和清末文學家、教育家郭經等名人。如今,當人們來到這裡時,除感受到古樸的民風和欣欣向榮的時代氣息外,留下深刻印象的當是耕山務農的民眾學書畫、喜收藏的雅韻.貴嶼鎮政府近年來重視民眾文化工作,鎮裡出版了一《貴嶼文學季刊》、《貴嶼書畫選刊》、《貴嶼古今墨跡擷英》等書刊和專集,發表民眾的文學、書畫作品,整理和重印古畫、古今書法,還舉辦民眾書畫展覽。其中最具特色的是“貴嶼街路書畫展”。
貴嶼鎮以舊五金電器為主業,由於獲利豐厚,整個行業規模逐漸擴大。國外的電子廢物通過深圳、廣州和南海的轉運點,開始大規模地進入貴嶼。傳統的收舊利廢行業發展為貴嶼人的主業,大面積的土地開始拋荒,貴嶼鎮區80%的家庭參與到這個行業中來,並通過這個行業迅速積累財富。
近期,貴嶼鎮被列入第一批國家循環經濟試點單位。
貴嶼的環境問題
貴嶼是著名的廢舊電子垃圾拆解基地,每年要吞吐掉約三百萬噸電子垃圾(大部分源於走私,由於地方政府獲利高,國家屢禁不止),在居民收入大幅提高、各種各樣的可利用資源的大量回收的同時,對環境的嚴重污染引起世界性的關注。然而,對貴嶼人來說,某種程度上卻又是他們能夠得到的相對較好的結果。
貴嶼地處汕頭市潮陽區、汕頭市潮南區和揭陽市普寧市的交界處,典型的“三不管”地帶。不過,對貴嶼來說,最重要的一點是在於貴嶼鎮處於粵東練江的西岸,同時又由於處於一片低洼地的中央地帶,使得貴嶼成為嚴重的內澇區,農業生產基本沒有保障。建國以前,由於當地地理的優勢,貴嶼開挖了發達的水上通道,成為潮汕地區的水路樞紐之一,這也是“貴嶼”名稱的由來。水路的發達給貴嶼人提供了很多農業以外的就業機會和收入來源。但在建國以後,隨著公路的擴建和水路的廢棄,貴嶼人在這方面的優勢和機會就完全失去了。
面對如此沉重的生存壓力,而在潮汕地區嚴重“人多地少”的情況下,遷移是不可能的,因此唯一可行的辦法就是發揮潮汕人的經商傳統。貴嶼人的選擇是:收購廢舊品。貴嶼鎮的農民在20世紀上半葉就已經開始在臨近的地區走村串巷,收購雞毛、鴨毛、廢舊銅鐵等等,進行各種各樣的廢舊品收購,並且逐漸形成為當地另一種意義上的主業。到上個世紀80年代,貴嶼人從事廢舊物品的收購人數之多使得貴嶼在潮汕地區非常著名。所以說到貴嶼人,潮汕人的第一反應就是“收破爛的”。
上個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貴嶼開始涉足舊五金電器的拆解生意,並且由於獲利豐厚使得整個行業規模逐漸擴大,傳統的收舊利廢行業在90年代初真正發展成為貴嶼人的主業:大面積的土地開始拋荒,貴嶼鎮區有80%的家庭參與到這個行業中來,並通過這個行業迅速積累財富。而就在此時,國外的電子垃圾通過深圳、廣州和南海的轉運點,開始大規模地進入貴嶼。
電子垃圾中含有非常多的有害物質,在回收處理過程中可能導致嚴重的污染,因而電子垃圾的回收與拆解一直是國際性的難題。但是貴嶼的電子垃圾拆解業大部分是由家庭作坊來進行,這些作坊通常沒有必要的設備和相應的技術,更沒有充足的資金來降低污染。為了節省成本,家庭作坊往往採用最原始直接的方式進行電子垃圾的拆解,於是不可避免地導致了嚴重的污染——尤其對土壤和地下水。這些污染在本世紀初引起了香港媒體的注意,並很快就把原本不為人所知的貴嶼推向了世界關注的前台。來往穿梭的運水車也是貴嶼一景。近年來,由於大量傾倒電子垃圾拆解後的各種余料和廢件,甚至是提取各種殘餘金屬後沒有使用價值的強酸,除了南陽片區,貴嶼絕大部分的地表水和淺層地下水已經不能飲用。汕頭大學的一份報告表明,貴嶼鎮因二氧(雜)芑而致癌、流產的幾率是全球最高的。
但是,如果僅僅是污染問題,貴嶼還不至於受到這么強烈的關注。關鍵在於目前貴嶼拆解的電子垃圾主要來源於美日等國,這就牽涉到國際貿易的相關問題,其中包括原本就備受爭議的國際貿易道德問題。同時,這個問題又和電器產業整體的環保問題相關聯。這種牽扯使得貴嶼的問題更加複雜。全世界範圍內的電子垃圾的數量將大得驚人。而目前這些電子垃圾中的50%—80%要出口到像中國這樣的開發中國家去。(其中80%出口到亞洲,其中又有90%進入到中國)。
貴嶼問題很早就引起了國際綠色和平組織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