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潮水量是一個水域可以接納的潮水的體積,是表征半封閉海灣生存能力的重要指標。其大小直接影響到海灣與外海的交換強度和污染物的遷移擴散,從而制約著海灣的自淨能力和環境容量,它對維持海灣的良好生態環境至關重要。此外,潮水量變化還可能會破壞水動力條件與海灣形態之間的動態平衡,使海灣潮汐汊道隨之進行調整,從而影響海灣的壽命。
計算方法
海灣潮水量一般是指平均潮差條件下海灣可以接納的海水體積。計算方法有三種。
第一種計算公式為:
其中,P為平均潮差條件下潮水量,H為平均低潮位,H為平均高潮位,S(l)為與水位對應的海灣岸線 l 所圈定的水域面積。由於潮間帶形態和水域邊線的複雜性,S(l)的值不太容易確定。
第二種,根據定義,可以根據詳細的水深地形數據,求取平均低潮位和平均高潮位之間的體積,即可獲得海灣潮水量。但是,這種方法對數據質量要求較高,很難廣泛使用。傳統算法是假定平均高、低潮位之間的潮灘為坡度均勻的斜面,由此進行推算:
其中,H-H為平均潮差,S為平均高潮位面積和平均高潮位面積的平均值。但當潮間帶出現圍堤後,水域面積隨潮位的變化就變為非線形關係。楊世倫等(2003)提出梯形算法來計算S的值,結果顯示考慮海堤的存在與否,所得結果差異較大。
第三種是通過測量海灣口門最窄處斷面的面積和通過斷面的平均流速,直接求得潮水量,亦稱潮通量。這種方法從動力角度考慮,結果比較準確,但通過斷面的流速較難測量。採取第三種方法計算膠州灣的潮水量。其中,膠州灣口門(團島一薛家島)斷面面積自1935年有記載以來,幾乎沒有變化,為79875m (劉學先和李秀亭,1986)。各年份灣口斷面的流速可由相應模型獲得。
影響
20世紀40年代以前,由河口等注入的泥沙及少量的工業三廢等物質,通過漲落潮、水體交換,幾乎全部攜帶到灣外,膠州灣基本處於穩定平衡狀態。
1935年膠州灣潮水量為11.822億立方米,1963年為10.133億立方米,1985年為9.144億立方米,現潮水量只有7億多立方米。潮水量減少了4億多立方米,僅為原潮水量的40%左右。
潮水量逐漸降低,導致自淨能力不斷減弱。專家指出,如果膠州灣海域面積繼續縮小,未來青島港將因為泥沙淤積而成為死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