潤七月

(說到今年閏七月,因為我們在今年農曆的第八個月份當中沒有一個中氣,所以就把第八個月份設定為閏七月,就是有兩個七月。 今年的中國情人節“七月七”由於恰逢閏七月,出現了38年一遇的兩個七夕節,分別是陽曆7月31日和8月30日。 (說到今年閏七月,因為我們在今年農曆的第八個月份當中沒有一個中氣,所以就把第八個月份設定為閏七月,就是有兩個七月。

月31和8月30日是雙七夕(38年一次)
今年(2006年)的中國情人節“七月七”由於恰逢閏七月,出現了38年一遇的兩個七夕節,分別是陽曆7月31日和8月30日。
解釋:農曆出現閏年是因為農曆一年約為354天,而陽曆一年中有365天,兩者相差約11天,為了平衡兩者之間的差距,每19年農曆要置7個閏月。今年是農曆狗年,七月後的那個月只有節氣白露,立秋後的中氣處暑落到另一個月去了,這樣七月後便出現一個沒有中氣的月份。(說到今年閏七月,因為我們在今年農曆的第八個月份當中沒有一個中氣,所以就把第八個月份設定為閏七月,就是有兩個七月。)
陽曆、陰曆和陰陽曆,今年為何閏七月?
新年伊始,當人們翻閱新的日曆時,便會發現明年(狗年)農曆七月緊隨其後的不是八月,而是“閏七月”。為什麼明年會多出個“閏七月”呢?要弄清其中的道理,就要從曆法談起。
曆法可分為陽曆、陰曆、陰陽曆三種。陽曆是以太陽周年視運動周期(即回歸年,等於365.2422日)為一年,一年劃分成12個月,它與月亮運動毫無關係。根據嚴厲日期,可知寒來暑往的四季變化,但它不能顯示月亮的圓缺,這對那些需要根據月相了解潮汐變化的人來說是不便的。
陰曆則以月亮的圓缺周期(即朔望月,等於29.5306日)為一個月,積12個月為一年。它完全不考慮太陽的周年視運動規律,因而陰曆的日期不能顯示四季冷暖。這種曆法實用價值太小,現在除伊斯蘭教外,已棄置不用了。
陰陽曆,即我國的農曆,它揚陽曆之長避陰曆之短,取陰曆的月為月,陽曆的年為年,即以朔望月為月,以回歸年作為一年的平均長度。所以農曆是加入陰曆成分的陽曆,帶有陽曆因素的陰曆。根據農曆日期,既可知道潮汐漲落,又可基本掌握四季更替。農曆是我國獨創,它閃耀著我們祖先的智慧之光。
由於回歸年和朔望月兩者不能整除,為方便起見,農曆規定大月30天,小月29天,一年12個月共354或355天,比回歸年365.2422天少11天左右,積四年就要少一個多月。久之,就會出現時序和天時錯亂的怪現象。例如,2002年春節在陽曆2月12日,正是寒冬季節;2003年春節在陽曆2月1日,比前一年提前11天,如不採取措施,這樣逐年提前,積上16年,我們就要在盛夏搖著扇子過年了;農事活動也無章可循——時而10月種麥,時而9月種麥……這自然是很不適宜的,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便採用增加“閏月”的辦法。
遠在公元前六百多年,我們的祖先就開始採用“19年7閏法”,即在19個農曆年中,規定12個平年,每年12個月;另7年每年增加1個月,變成13個月,這個增加的月便叫“閏月”。這樣,19個農曆年的總日數(12年×12個月+7年×13個月)×29.5306日=6939.6910日,與19個回歸年的總日數(365.2422日×19年=6939.6018日)基本相等,農曆的月份和四季冷暖也基本相符,日曆和天時就不會錯亂了。
至於閏月如何安排,完全是人為規定。秦朝以前,曾把閏月置於年末,叫“十三月”;漢初則置閏月於九月之後,稱“後九月”;到漢武帝太初元年,又把閏月分插在各個月份。現在的農曆規定不含“中氣”的月份為閏月。
38年一遇雙七夕
今年的中國情人節“七月七”由於恰逢閏七月,出現了38年一遇的兩個七夕節,分別是陽曆7月31日和8月30日。
解釋:農曆出現閏年是因為農曆一年約為354天,而陽曆一年中有365天,兩者相差約11天,為了平衡兩者之間的差距,每19年農曆要置7個閏月。今年是農曆狗年,七月後的那個月只有節氣白露,立秋後的中氣處暑落到另一個月去了,這樣七月後便出現一個沒有中氣的月份。(說到今年閏七月,因為我們在今年農曆的第八個月份當中沒有一個中氣,所以就把第八個月份設定為閏七月,就是有兩個七月。)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