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潘莊,顧名思義,潘姓人居住的村莊。它是澤雅的一個古村落,這裡群山懷抱,綠樹掩映,風景秀麗。據潘氏族譜記載,清雍正年間,永嘉昆陽一位姓潘的人,為生活所迫,舉家遷移到此地,取村名為潘莊村,不久一陳姓人家,也加入到村子。從此以後,潘、陳兩家依山而居,和睦相處,在村落里農耕狩獵,開枝散葉,敷衍延綿,過著自給自足的生活。村落的形成,距今已有300多年的歷史。
潘莊村,原有100多戶人家,700多人,現留在村子裡居住的僅60多人。這個小小的村莊,解放初期的一段時間裡,卻是遠近聞名的“潘莊鄉公所”所在地。
古建築
潘莊宮
潘莊村當年最熱鬧的地方———“潘莊宮”。這是一座由兩進兩軒間組成的房子,房子四面的牆壁都用山石壘就,房子中間是一個方形的天井,天井中,那一片片的方石塊上,已布滿了墨綠的青苔,天井前是戲台,戲台上積著厚厚的灰塵,似乎在向人們訴說著那段風雨滄桑的歷史。兩旁的柱子上寫滿了楹聯,由於時間久遠,楹聯的字跡已斑駁不堪,無法辨認。潘莊宮房子破陋,卻古色古香。
潘氏大屋
“潘氏大屋”是潘莊村一座已有200多年歷史的古屋。二廂三合院式木結構古建築,據說,屋主人曾是清光緒年間的進士。
大屋建在村中的坡地邊上,屋裡的木雕、石雕、磚雕精美細緻,屋脊吻獸造型別致,門窗上畫著的花紋及人物雖已部分脫落,但仍然依稀可辨。大屋正中間房子上方,黑黑的木樑上懸掛著一個特製的銅牌,特別醒目,銅牌上,“潘莊剿匪戰鬥舊址”幾個剛勁有力的大字,在述說著當年發生在這裡的一個不同尋常的故事:1950年,全國剛剛解放,溫州的部分國民黨反動殘餘力量,在人民解放軍的不斷追逐下,狼狽不堪地逃到了偏僻的潘莊村,並以“潘氏大屋”為駐地,自稱“東南反共救國軍第一支隊”,幻想伺機進行反攻。
時任溫州軍分區梧埏區中隊長的吳永斌,出身潘莊,對潘莊村的地形比較熟悉,因此,奉溫州軍分區大隊的命令,帶了3名中隊戰士回潘莊老家,以假投降的方式,取得了“東南反共救國軍第一支隊”的信任,打入“支隊”內部。
當“東南反共救國軍第一支隊”支隊長帶領他們的“隊員”,迎接來“投降”的吳永斌等人時,吳永斌即按預先規定的信號吹響了三聲哨子,埋伏在外的溫州軍分區戰士一擁而上,將整座“潘氏大屋”團團包圍起來。在短短5分鐘時間裡,溫州軍分區戰士共擊斃“東南反共救國軍”隊員3人,活捉15人。
此後,軍分區大隊以“潘氏大屋”為據點,駐紮在潘莊村,繼續剿滅周邊剩餘的國民黨反動殘餘力量,經過3個多月時間,號稱“東南反共救國軍第一支隊”的反動武裝,被全部殲滅。
交通信息
1、溫州市區坐7、8、501、505、57路公車至瞿溪,轉72路到澤雅鎮垟坑村,然後徒步半小時左右到達潘莊村。
2、自駕從市區出發沿甌海大道高架橋,或者溫瞿公路到瞿溪,轉甌湖線至澤雅水庫大壩吳坑橋處左轉至垟坑村,再沿垟坑至北林垟公路到潘莊,或者澤雅水庫大壩吳坑橋處右轉,沿龍頭村公路到潘莊。沿途可以欣賞美麗的澤雅湖風光、還可以參觀森馬萬客豐甌柑種植園、潘莊307畝藍莓種植基地。